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沈卫峰

双月刊

1673-6583

xin_xg@yahoo.com.cn

021-33262055,021-33262054

200031

上海市建国西路602号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更名启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58号)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05]106号)文件精神,由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自2006年1月起更名为《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951/R,邮发代号:4-188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心血管学科临床、科研防治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心血管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编码RNA在主动脉夹层发病中的作用

    阿依提拉·艾则孜刘潇遥张丹马翔...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动脉夹层为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非编码RNA,如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为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该文介绍非编码RNA在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非编码RNA生物标志物

    基因拷贝数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王学成王娟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绝大多数高血压为病因不明的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拷贝数变异(CNV)是指长度为1 kb至3 Mb的基因组变异,包括片段的插入、缺失、重复等,是造成个体差异的重要遗传基础.近年来研究发现基因CNV可能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文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相关基因CNV的研究进展.

    拷贝数变异原发性高血压基因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研究进展

    刘莉吕风华李柄志范泽宇...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之一,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不良预后的重要标志,及早发现并逆转LVH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介绍高血压LVH的流行病学、机制,以及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

    左室肥厚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中心动脉压监测在高血压中的应用

    曹璐李亚祺石琳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测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金标准,目前临床上通过测量外周动脉压变化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中心动脉压更能反映大动脉血压变化,监测中心动脉压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与管理.该文介绍中心动脉压的产生和测量以及其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

    高血压中心动脉压无创性检测外周动脉压

    过表达解偶联蛋白2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丁佳慧吴建江程虎朱阔...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过表达解偶联蛋白 2(UCP2)减轻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机制.方法:60 只 8 周龄C57BL小鼠高脂喂养 6 周后,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5 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UCP2 抑制剂组(Genipin组)、空载 9 型腺相关病毒(AAV9-NC)组(AN组)和携带UCP2 基因的AAV9 组(AU组),每组 12 只.Sham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其余 4 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 60 min后松开结扎线结,再灌注 120 min建立IRI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流式细胞仪观察活性氧(ROS)的产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UCP2的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Genipin组、AN组及AU组cTnI、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下降,ROS产生增多,线粒体结构紊乱,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降低(P<0.05).与I/R组相比,Genipin组cTnI、MDA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下降,ROS产生增多,心肌结构严重受损,线粒体明显肿胀,SV、EF、FS明显降低(P<0.05).与I/R组相比,AU组cTnI、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ROS产生减少,心肌结构明显改善,线粒体肿胀减轻,SV、EF、FS的明显升高(P<0.05);AN组与I/R组cTnI、ROS、MDA、SOD、SV、EF、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组织和线粒体损伤程度相似.与Sham组相比,I/R组UCP2 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I/R组相比,Genipin组UCP2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U组UCP2 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AN组与I/R组UCP2 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的UCP2 通过抑制ROS产生,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肌IRI.

    解偶联蛋白2心肌再灌注损伤糖尿病氧化应激

    传统心脏起搏器转用无导线起搏器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郭雨龙刘晨郭金锐刘可...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当传统心脏起搏器引起并发症或需要重置、更换时,转用无导线起搏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纳入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1 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传统心脏起搏器改用无导线起搏器的8 例患者,其中 4 例为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1 例为电极导线断裂,3 例为电量耗竭,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并记录转用起搏器后新发并发症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转用无导线起搏器后1例出现慢性心包填塞.无新发感染,无导线起搏器(微)脱位及工作故障.结论:传统心脏起搏器转用无导线起搏器可行;对于心腔内遗留有传统电极导线的患者,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存在一定远期并发症的风险,需要慎重对待.

    心脏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起搏并发症

    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疾病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安全性

    荆朝辉荣晓松焦国庆蒋侠...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二尖瓣疾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 2005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的75 例二尖瓣疾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统计患者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死亡率、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等参数的变化.结果:75 例患者均行二尖瓣置换术.随访 3 个月无死亡、围手术期脑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发生.术后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85.2±15.7)mmHg对(32.1±13.4)mmHg].左房内径[(65.4±14.6)mm对(52.4±11.4)mm]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2.6±10.5)mm对(45.5±6.9)mm]均较术前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 3 个月内,75 例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结论:二尖瓣反流或狭窄造成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无明显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二尖瓣置换术相对安全.

    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疾病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稿约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