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郭雄

季刊

1001-8883

medgeography@mail.xjtu.edu.cn

029-82655064

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6号信箱《国外医学地理分册》编辑部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Journal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Section of Medgeograph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简介《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及时报道:环境医学与人体健康疾病、地方病、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流行病、预防与疾病控制等医学地理相关的最新理论、新进展、新动向、新成就的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于1980年1月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本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报道:1)地貌因素与人体健康:包括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丁病、地方性膝外翻症、地方性硒中毒、大骨节病、多发性硬化症、高山病、肿瘤、传染病、循环系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神经系与感官疾病、内分泌营养与代谢免疫性疾病、呼吸系疾病、消化系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肌肉骨骼系及结缔组织疾病;2)地球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包括宏量元素:钙、镁、钠、钾、氧、氯、磷;微量元素:氟、硒、碘、砷、硼、硅、汞等微量元素;3)气候、气象、季节诸因素与人体健康疾病:包括气象气候与人体健康疾病、季节与人体健康疾病、日照湿度气温对人体的影响、大气静电和离子化对人体的影响、太阳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降水与某些疾病、地磁场对人体的影响、海洋性疾病;4)水文地理因素与人体健康疾病:包括饮水、水硬度与健康疾病的关系、温泉医学;5)土壤因素与人体健康疾病;6)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疾病;7)植物与动物与人体健康疾病;8)人文-社会因素与人体健康疾病:包括人口流动和迁移与健康疾病、民族或种族与健康疾病、饮食、饮酒、吸烟及生活方式与健康疾病;工农业生产的职业病、工业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交通条件对人体的影响、性传染疾病;9)医学技术等方面。本刊设有:专家论坛、专题报道、论著: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现场调查、临床医学、综述、介评(编译国外最新科研动态论文)、文摘、学术交流信息等栏目,另外不定期设置专栏。本刊报道内容力求科学、准确、实用,可供医学地理学教学、科研、医疗专业人员阅读参考,指导专业人员获取最新科技信息。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8883;国内统一刊号:CN61-1102/R;邮发代号:52-26。本刊为季刊,每年3、6、9、12月25日出版,大16开,70页,期定价7.00元,全年定价28.00元。本刊由陕西省报刊发行局发行,可在全国各地邮局订阅。编辑部地址: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电话:029-82655064E-mail:medgeography@mail.xjtu.edu.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保肺解窘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对ARDS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薛海霞赵永强张丽丽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保肺解窘合剂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DS)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就诊的83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保肺解窘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无显著差异,治疗后,PaO2、SaO2均升高,PaCO2、IL-6、TNF-α和CRP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肺解窘合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RDS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且能显著降项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保肺解窘合剂乌司他丁血气分析指标生化指标

    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效果观察

    安彦军杜兴龙赵兵善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活动能力改善效果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止痛有效率为88.46%(46/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37/52),P<0.05;观察组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为86.54%(45/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36/52),P<0.05;两组治疗后的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值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对于脊柱转移瘤患者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有助于改善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椎体成形术唑来膦酸脊柱转移瘤疼痛生活质量

    乳腺癌的MRI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和PR、ER、Ki-67、HER-2表达的相关性

    张雪峰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的MRI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和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Ki67抗原(Ki-67)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乳腺癌患者,均行MRI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本研究的84例乳腺癌患者中,PR、ER、Ki-67和HER-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9%(54/84)、66.67%(56/84)、59.52%(50/84)、61.90%(52/84).与边缘模糊、边缘毛刺和边缘光整组相比,PR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肿瘤直径≤2 cm及>2 cm组间相比,HER-2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肿瘤TICⅡ型以及Ⅲ型组相比,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MRI特征(肿瘤直径、毛刺征、T IC类型)与淋巴结转移、HER-2、PR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析MRI特征可以有效评估疗效.

    乳腺癌MRI特征淋巴结转移肿瘤标记物

    皮片移植修复联合局部氧疗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效果研究

    陈明智李阿敬倪鑫李海涛...
    49-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皮片移植修复联合局部氧疗对深度烧伤患者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267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皮片移植修复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局部氧疗.比较两组的创面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创面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度烧伤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为81.34%(109/1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41%(87/133)(P<0.05),且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片移植修复联合局部氧疗有助于促进深度烧伤患者创面的修复,创面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且并发症低,值得应用推广.

    皮片移植修复局部氧疗深度烧伤创面修复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椎体压缩骨折预后的相关性

    温剑涛王瑞杰李明汗顾中华...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椎体压缩骨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选择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25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预后,测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为(67.20±10.33)m in,术中出血量为(20.1±6.92)mL,术后住院时间为(6.20±0.6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的Cobb角与Beck指数与术前1 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4.2%.术后3个月患者PT、PI、LL值都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PT、PI、LL变化值与Cobb角、Beck指数、总有效率都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很好的应用有效性与安全性,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预后

    精细目力训练联合视觉感知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安勇王娜娜路云云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精细目力训练联合视觉感知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儿童弱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精细目力训练法,观察组联合采取视觉感知训练法,并在训练中采用云服务技术.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3~6岁患儿和7~12岁患儿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3~6岁和7~12岁患儿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目力训练联合基于云服务技术的视觉感知训练对儿童弱视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精细目力训练,而且对各年龄的患儿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精细目力训练视觉感知训练云服务技术儿童弱视

    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红花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李霞杨丽宁王磊侍春海...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红花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诊治疗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脂和血清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EGF、MMP-9和Ang-Ⅱ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VEGF显著升高,MMP-9和Ang-Ⅱ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TC、TG、HDL和LDL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的TC、TG和LDL水平显著降低,HDL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变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红花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红花注射液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血脂和血清学指标,减轻临床症状.

    脑蛋白水解物红花注射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脂水平血清学指标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应用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中的效果

    田淑华惠雪峰张晓兰齐鑫...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应用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患者共48例,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修复,观察组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牙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患牙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8.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的治疗方法,不仅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也较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牙体牙髓正畸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西地兰联合异搏定对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衰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

    王延军
    66-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评价西地兰联合异搏定对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衰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采用西地兰进行治疗,观察组48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异搏定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 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率、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清NT-proBN P、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地兰联合异搏定治疗冠心病快速房颤合并急性心衰,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血压以及血清NT-proBNP和cTn-I含量.

    西地兰异搏定房颤急性心衰

    头颅超声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大规模筛查分析

    耿铮子管艳萍
    69-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与分析头颅超声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大规模筛查效果.方法 2014年9月到2018年2月选择在本院分娩的早产儿220例,所有早产儿都给予头颅超声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并判断脑损伤的筛查效果.结果 在220例早产儿中,头颅超声检出脑损伤45例,检出率为20.45%,其中脑室内出血32例,缺氧缺血性改变10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3例.脑损伤组的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与分娩方式与非脑损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非脑损伤组(P<0.05).脑损伤组超声显示颅内异常回声增强,伴不同程度侧脑室增宽;非脑损伤组超声显示双侧脑室呈无回声反射,脑室周围未见异常回声.脑损伤组的大脑卷曲程度、髓鞘化程度、胶质细胞迁移带等特征评分显著低于非脑损伤组(P<0.05).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显示脑损伤组的Vs和RI显著高于非脑损伤组,而Vd显著低于非脑损伤组(P<0.05);把MRI筛查作为金标准,头颅超声筛查早产儿脑损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 和98.9%.结论 头颅超声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诊断效果,可为早产儿脑损伤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头颅超声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筛查脑室内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