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信财经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信财经科技
工信财经科技

双月刊

2096-9724

gxcjkj@phei.com.cn

010-88254088 88254278

100036

北京市万寿路南口金家村288号华信大厦

工信财经科技/Journal Review of Financial &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益平:经济发展新阶段与新质生产力

    黄益平
    5-10页

    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益平王燕黄卓
    5页

    王燕:耐心资本提升新质生产力

    王燕
    10-11页

    黄卓: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

    黄卓
    11-13页

    货币政策生产网络传导与我国新型工业化实现路径

    余静文沈妤恬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发展新型工业化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生产网络传导理论,聚焦到货币政策对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作用.本文首先明确了当下新型工业化所面临的挑战,其次探讨了一个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生产网络渠道,并分析其原理和识别方法,最后提出货币政策通过生产网络效应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对精准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功能,全力推进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货币政策生产网络新型工业化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化发展:实现路径与效应分析

    刘艳谢卫红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视角,可以明确在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要点在于把握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发展新契机,并且注重发挥生产关系变革的能动性.下一阶段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应以新质生产力为新驱动力,以实体经济发展为核心,通过新技术赋能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助力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发展、把握新业态带来制造业发展的新机遇等路径,做优做强实体经济,激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动能.文章通过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效应分析,明确新基建、新平台的基础性作用.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路径效应分析

    环境信息披露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魏诗雨苏锐斌孙凯
    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推动企业进行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环境信息披露有助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 2015-2022 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其新质生产力水平越高.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水平和企业风险,进而促进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作用在大规模企业和第二、三产业更加显著.研究体现了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效应,为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以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环境信息披露新质生产力信息不对称企业风险

    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能否促进低碳转型发展——来自准实验的考察

    杨舒雅
    5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低碳转型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必由之路.而通过金融改革有效促进碳排放绩效提升,已经成为低碳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作为准实验,采用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包含总体环境技术的 DEA 模型,对城市的碳排放绩效进行准确核算,以此对低碳转型发展水平进行衡量,进而采用DID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金融改革试验区对低碳转型发展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改革政策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城市低碳转型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改革政策能够有效改善金融资源配置,并促进绿色技术进步,从而加速城市低碳转型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改革政策对低碳转型发展的促进效应在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二线和三线城市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准确理解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我国低碳转型发展的效应及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金融改革试验区碳排放绩效低碳转型发展双重差分模型

    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

    杨继东杨登宇
    6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数字化作为推动现代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塑造国家竞争优势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产业数字化的总体规模稳步上升,并呈现技术驱动、数据主导、用户中心的特征,但存在区域、行业与国别差异.产业数字化正在多维度驱动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微观层面,企业通过数字化提升效率并重塑竞争模式.中观层面,数字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不仅优化产业结构,还加快产业融合与升级.宏观层面,产业数字化的广泛应用和消费需求的转变催生新业态与新模式,推动共享式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企业缺乏转型动力、发展不平衡、人才欠缺及数据资源共享程度低等现实挑战.为进一步促进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我国应完善顶层设计,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产业数字化领域的体制机制,布局垂直细分领域产业数字化人才培育体系.

    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

    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研究

    张永恒邢梦凯
    8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 2011-2022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核密度估计,研究我国 30 个省份的金融和实体经济协调水平、时空格局及收敛性.研究发现:(1)我国金融和实体经济两系统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特征;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类型属于轻度失调发展型.(2)2011-2022年金融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整体空间差异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以及超变密度对空间差异的贡献率低.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基尼系数最大,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异最大.(3)金融与实体经济耦合协调水平高的省份占比增加;全国整体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呈增长趋势,而东北和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有所缩小.(4)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变异系数呈现下降趋势,σ收敛特征明显,且与Dagum基尼系数的结果相近.

    金融实体经济耦合协调空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