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邓军

双月刊

1001-8182

xidaxbsh@gxu.edu.cn

0771-3239230

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西校园行政办公楼南楼5楼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系广西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反映时代精神,兼顾地方特点,增强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汉语哲学?

    傅永军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哲学的提出,是汉语学界学术自主和学术自觉的重要表征."让哲学说汉语"是一个关涉哲学言说方式"古今之变"的命题,意在让汉语成为一种能够言说普遍哲学问题的现代学术语言.依从德国古典语言哲学的语言观,人只能在自己所隶属的某种特定的民族性语言中建立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人类关于世界的任何一种可传达的普遍性描述都必然要具体表现在某种特殊的语言中,汉语哲学的合法性就系于此.汉语哲学是让人类所拥有的普遍的世界经验在汉语表述中敞开自身的智慧之学,它让哲学进入汉语并栖居于其中.是故,汉语哲学必然是普遍的、世界性的,它不能被建构为一种局限在特殊视域中的民族性哲学或地方性哲学.

    现代学术体系以西释中民族性语言汉语哲学普遍性

    共同体精神生成路径及机制——基于湖北省鄂州市三个社区的调查分析

    吴春宝
    10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体精神是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要件.当前在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过程中,社区异质性与党组织引领力成为影响共同体精神生成的关键变量.基于"社区异质性—党组织引领力"维度,构建出"类型—主体—过程"的分析框架,将情境与主体互塑形成的共同体精神生成路径划分为联动共治式、党建引领式、居民自主式以及失序动员式等四种类型.在此框架下,通过对三个社区实践案例的比较分析认为,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中需要通过建立主体联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情感联结机制才能塑造出治理主体凝聚、公共利益联结、居民场域对话、社区集体认同的空间环境,进而助推共同体精神生成.

    基层治理共同体共同体精神生成机制

    易地搬迁城镇安置社区的物业服务模式及效益比较研究——以西部3个城镇化集中安置社区为例

    覃志敏
    109-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在城镇的安置房属于保障性住房的特殊类型.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易地搬迁工作进入以实现搬迁人口"稳得住、可融入"为目标的后续扶持阶段.县政府是后续扶持工作任务的责任主体,通过引导其他主体提供物业服务的间接性控制策略推动城镇安置社区物业服务创新.从实践来看,易地搬迁城镇安置社区的物业服务供给形成了政府主导物业服务、市场组织主导物业服务和社区主导物业服务三种模式.从运行逻辑上看,政府主导的物业服务模式实行的是嵌入式治理,市场组织主导的物业服务模式实行的是委托式治理,而社区主导的物业服务模式实行的是融入式治理.从物业服务政策的实践来看,应优先实施政府主导物业服务模式并鼓励安置社区探索社区主导物业服务模式以促进搬迁人口融入安置社区的新生活、新环境,同时累积市场组织物业服务模式的形成条件,推动政府主导物业服务模式、社区主导物业服务模式逐步向市场组织主导物业服务模式转型.

    易地搬迁城镇安置社区物业服务模式物业服务的效益

    找回传统与再塑组织:乡村治理中的"嵌入式协同"何以有效运转——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

    李伟冷向明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治理场域中,协同治理网络中的主体、组织和规则都存在着内生性与外生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分殊.因此,乡村治理网络必然要在"嵌入"基础上实现协同.此文通过对华南地区B镇进行长期追踪,发现挖掘传统治理资源,并将现代化的组织形式与组织规则嵌入乡村内生治理系统,能够有效地为乡村治理共识凝聚、主体参与、资源动员提供组织化路径,构建极具韧性的制度化协同网络.基于此,乡村社会"嵌入式协同"的治理有效性逻辑在于,其能够使来自行政系统与社会系统中承担不同角色的治理主体在关系互嵌、组织互融、规则互补的基础上,建立起功能适配、运转和谐的协同网络.

    乡村治理协同治理传统治理资源嵌入式协同

    新格局下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动态变化研究

    范祚军余鸿宁
    12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大国关系变迁下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变化,对新格局下双方深化合作、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是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持续发展的强劲动能,但在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背景下,双方经贸往来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直接推动力量,其走向备受关注.大国关系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存在时变特征,在2012年之前为正向影响,在2012年后为负向影响,2015年影响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弱,2018年后影响显著减弱.对此,应深化与东盟间产业合作、扩大制度型开放、加速国内产业升级以及强化中国最终需求市场.

    新格局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命运共同体

    自由贸易区政策能否提升试点地区对东盟的贸易开放水平?

    曹赟覃朝勇
    14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由贸易区政策是中国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方针,是提高中国对外贸易水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已经成为提高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显著提升了试点地区对东盟的贸易开放水平,其中,税收效应和创新效应在自由贸易区政策对东盟的贸易开放水平的影响中发挥正向的中介作用.中国贸易区政策的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实施自由贸易区政策更易达到显著的正向效果.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有效提升了试点地区对东盟的对外贸易开放水平,贸易潜力不断释放,对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自由贸易区政策东盟贸易开放水平中介效应异质性

    金融结构市场化与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基于东盟国家的经验证据

    孟庆伟陈瑶雯
    15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盟作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其上市企业存在向最优资本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东盟国家金融结构市场化可以从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中介信贷供给两端共同发力,通过效率提升与风险分散机制显著加快企业资本结构向最优水平调整的速度.其作用随企业、行业、国家特征不同产生异质性影响,对过度负债、高融资约束、技术密集型行业、国家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企业影响更大.因此,东盟各国政府应优化金融结构,制定差异化金融支撑战略,为东盟企业发展营造适宜外部环境.

    东盟金融结构资本结构调整成本

    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法理基础与实现路径

    高一飞田宝帅
    16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责任制是指依法选任的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人员拥有法定司法权力、对所行使的权力负责的制度.司法责任制是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司法责任制的法理基础是权力运行的一般规律和司法权运行的特殊规律.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的五年期间,我们已经完成司法责任制基础性改革;党的十九大至二十大的五年期间,开始了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和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为此需要构建科学明晰的权力和责任清单,完善司法责任的确认和追究机制,完善司法权的制约监督机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司法责任制全面准确权责清晰权责统一制约监督

    党内法规实施效果评估体系的理论构建

    宋琳璘
    18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党内法规实施效果评估体系是随着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党内法规实施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党内法规实施实践不断推进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构建党内法规实施效果评估体系需要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基本遵循,坚持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人民立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提炼的科学方法;充分阐释党内法规实施效果的政治维度、社会维度以及经济维度;合理设置实效性标准、满意度标准以及成本—效益标准;科学构建指标体系,明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构建原则和生成.运用混合主义方法论构建党内法规实施效果评估体系,对于提升评估的科学性与人民性意义重大.

    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实施效果评估坚持人民至上指标体系

    违规排碳后购买碳排放权出罪的正当根据及路径展开

    刘哲石
    190-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法实践将事后购买碳排放权作为违规排碳行为的出罪事由,需要在理论中确定出罪的正当根据与具体路径.事后购买的碳排放权对不同类型的违规排碳行为的意义不同.无权排碳行为人不具有排放资格,在交易阶段取得的碳排放权仅具有经济价值.超标排碳行为人具有排放资格,事后购买的碳排放权不仅具有财产属性,还属于行政机关概括授权增加碳排放配额的行政许可.污染环境罪具有行政从属性,超标排碳行为属于行政机关附条件同意的行为,不具有行政违法性的超标碳排放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超标排碳后购买碳排放权的行为,属于污染环境罪中"违反国家规定"要件概括性设立的行政程序条件,实施该行为能够阻却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无权排碳后购买碳排放权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符合污染环境罪的构成要件,但事后碳排放权交易行为阻却了无权排碳行为的需罚性,可通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企业刑事合规不起诉等刑事程序出罪事由阻却刑罚.

    碳排放权污染环境罪需罚性行政程序条件认罪认罚企业刑事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