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校地质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校地质学报
南京大学
高校地质学报

南京大学

王德滋

季刊

1006-7493

gxdzh@nju.edu.cn

025-83594340

210093

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

高校地质学报/Journal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高等地质院、校(系)联合创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南京大学主办,其主管部门是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德滋教授任“学报”主编,副主编分别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南京大学的8位著名教授兼任,全国20多所大学(含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的46名地质专家教授组成本刊编委会,此外有6位高校以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受聘为本刊特邀编委。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去800年中国西南水文气候变化及其动力学机制

    赵彬崔英方孔兴功赵侃...
    747-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西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水文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仍不明确,主要原因可能与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水文记录的稀少有关.文章基于贵州董哥洞石笋年纹层厚度序列,重建了过去800年(1180~1969 AD)年分辨率精确时标的区域水文变化历史.与北半球温度记录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在百年尺度演变特征上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并在小冰期存在显著干旱事件(~1540~1630 AD).同时,西南区域水文重建和南美秘鲁水文记录高度相似且呈现反相位关系,支持北半球温度通过调制热带辐合带(ITCZ)经向移动影响低纬水文变化的观点.数学分析结果显示区域水文变化具有显著的~3年和~7年周期特征(贡献率约为44%),可能与ENSO年际变化有关.同时,区域水文变率从中世纪暖期到小冰期转换过程中逐步减小,在小冰期北半球温度最低阶段(~1540~1630 AD)达到最小,随后逐步增大,现代暖期(1850 AD以来)达到最大,这一特征和ENSO变率重建结果基本一致.这些发现表明区域水文气候的年际变化主要受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异常的影响,其变率演化可能受长期温度背景状况的调制.该研究支持全球持续变暖情景下,ENSO变率和低纬水文变率增大,极端气候事件(旱涝)发生频率和变化幅度增加的观点.

    中国西南石笋年层厚度水文气候北半球温度EN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