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光学精密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光学精密工程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光学精密工程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曹健林

月刊

1004-924X

gxjmgc@ciomp.ac.cn;gxjmgc@sina.com

0431-86176855

130033

长春市东南湖大路3888号

光学精密工程/Journal 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光学 精密工程》学报简介 《光学 精密工程》(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性学术期刊。本刊于1959年创刊《光学机械》,1966年停刊,1975年复刊,1993年更名为《光学 精密工程》。现为16开本,双月刊,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光学 精密工程》首任主编为我国第一代著名光学家王大珩,随后担任主编的有张作梅、唐九华和陈星旦,现任主编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曹健林。50余年的变迁,《光学 精密工程》从初创到成长、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现代应用光学与微纳米技术和精密工程交叉学科崛起与发展的梗概和脉络。现在,《光学 精密工程》已成为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在国内外发行量较大、影响面相对广泛的现代应用光学与微纳米技术和精密工程交叉学科的学术期刊,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同和信誉,受到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Charles H.Townes教授在内的一些著名国际学者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有中国特色的刊物”,奠定了它在中国科技期刊中的重要地位。 《光学 精密工程》自创刊以来,为本学科科研工作的正确开展,为加速科研成果的诞生,为发挥预见与导向作用,为我国现代应用光学与微纳米技术和精密工程赶超国际先进行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这几年来,《光学 精密工程》继续以提高学术质量来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办刊理念、学术品位、编辑质量、出版发行与宣传,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光学 精密工程》的编辑委员会由世界各地有权威的学者组成,编辑部设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 精密工程》刊载现代应用光学与微纳米技术和精密工程领域的高水平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科研成果,内容包括:1)空间光学;2)光学材料和纳米材料;3)光学设计和系统;4)激光和激光技术应用;5)光通讯;6)微纳技术与精密机械;7)医用光学;8)先进加工制造技术;9)信息理论与信息处理技术10)测试技术与设备以及有关交叉学科等。    《光学 精密工程》的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从事科研、教学、生产、运行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等。面向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为依托,跟踪热点课题加强组织和征集优秀稿件,优先发表具有创新性、导向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论文。所有录用稿件均以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等同时出版。《光学 精密工程》被国外著名检索系统,如美国工程索引(EI)、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多种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 《光学 精密工程》编辑委员会期望与科学家、作者、读者、出版社和信息系统团结起来,在共同的目标下相互支持与合作,在我国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下,共同营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优良环境,为创办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不懈努力,让中国科技期刊加快融入国际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动态阈值的距离搜索初轨确定

    雷祥旭劳振迪王东亚王鲲鹏...
    2103-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改进的初轨确定算法,基于动态阈值的距离搜索方法,以改进传统算法在处理数据时初轨成功率和初轨误差.通过动态调整搜索阈值,旨在实现更精准和高效的初轨确定,以满足当前对空间目标初轨确定的需求;利用LEO,MEO和GEO目标的实测角度数据开展算法测试.介绍了基于动态阈值的距离搜索算法的实现过程,基于数据处理的经验,用动态阈值实现初轨参数质量控制环节的轨道筛选.给出了详细的算法实现流程.利用TLE(Two Line El-ements)评估了初轨确定参数误差.基于"烛龙"观测网的中低轨目标和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的高轨目标的实测角度数据,开展算法测试.结果表明:LEO,MEO和GEO目标短弧初轨确定成功率分别约为94%,75%和89%,半长轴误差均值分别约为9,12和50km.该算法适用性强、成功率高、定轨精度高,证明了监测数据的质量.

    空间碎片商业太空甚短弧角度数据初轨确定光学望远镜

    纹理感知联合颜色直方图特征的水下图像增强

    袁国铭刘海军李晓丽张瑞蕾...
    21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在视觉效果上表现出色,但已有的端到端网络较少针对水下场景中常见的颜色失真和纹理模糊来精心构建网络结构.为了提高网络的性能,提出了纹理感知联合颜色直方图特征的水下图像增强网络,它包含纹理感知网络,颜色直方图特征提取网络以及颜色纹理融合的水下图像增强网络.纹理感知网络的构建引入变形Transformer模块,该模块利用空间感知的变形卷积设计Transformer模块的多头注意力机制,有效地将变形卷积的几何感知能力与Transformer模块的全局语义捕获能力相结合来提取纹理特征.颜色直方图特征提取网络认为直方图中包含丰富的颜色信息,利用真实水下图像的直方图来监督该网络提取颜色特征.最后,利用所提的颜色纹理融合模块将前两个网络提取的纹理和颜色特征融合,并注入到后续的颜色纹理融合的水下图像增强网络中,以实施水下图像增强,该操作不但有效地保留了纹理结构,校正了失真的颜色,还使得纹理和颜色信息保存一致.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较已有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具有更好的视觉增强效果,水下图像质量测量指标(Underwater Image Quality Metric,UIQM)提高10%,单张图像的运行时间缩短了9%,仅为0.051s,满足工程实践中水下视觉增强任务要求.

    图像增强多头注意力机制纹理感知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空间分集光密钥生成的信道相关性影响

    李辉娄岩赵义武陈纯毅...
    2128-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无线光信道本身的特性实现光密钥生成和分发,可为高速星地保密通信提供安全和高效的保障.开展了无线光信道空间分集密钥生成系统相邻子信道相关性的研究.通过实现功率谱反演产生的Kolmogorov大气湍流相位屏,构建了无线光信道(WOC)信道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了高斯光束经大气湍流传输特性,比较了不同湍流强度和光束传输距离对光强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大气湍流强度、相邻两接收孔径之间的距离、接收孔径、传输距离、光波波长对相邻子信道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邻两接收孔径接收到的光信号功率的相关性随相邻两接收孔径的直径和波长的增大而增加,随相邻两接收孔径之间的距离、光波的传输距离、湍流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2n为5×10-14m-2/3、接收口径为0.03m、传输距离为2000m的近地水平链路条件下,相邻信道之间的距离在0.07m时接收到的光信号功率的相关性近似为零,此时两个相邻信道彼此独立.该结果可为建立空间分集大气光信道密钥提取系统提供参考.

    无线光通信多输入多输出信道相关性密钥生成湍流相位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