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金融研究
区域金融研究

关守科

月刊

1674-5477

gxjr@chinajournal.net.cn

0771-2829470

530028

广西省南宁市桃源路39号

区域金融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立足金融,面向社会,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为提高金融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服务,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熵权TOPSIS和空间计量模型

    王家腾主父海英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赋能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高要素生产效率,推动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构建绿色发展水平变量指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心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而对周边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表现为虹吸效应;从数字普惠金融的维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覆盖广度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力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优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绿色发展溢出效应虹吸效应

    数字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常雅丽张嘉琦周红兰
    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中国2011年至2021年286个地级市的数据,主要研究数字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揭示了数字金融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新渠道.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强度.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缓解地区和企业层面的融资约束、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这两种渠道降低碳排放强度.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在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能够更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强度.文章不仅为系统理解数字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积极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了政策启示.

    数字金融碳排放强度融资约束清洁能源发展

    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

    姜峰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05-2022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绿色金融能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在稳健性检验、引入工具变量排除内生性后依然成立;绿色金融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在省会城市、直辖市、城市圈区域绿色金融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效果更好;绿色金融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存在空间溢出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应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研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利用绿色金融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溢出作用.

    绿色金融区域经济韧性绿色技术创新乡村振兴溢出性

    企业ESG表现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

    陈鹏程赵瑞洁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ESG表现与高管薪酬激励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越好,高管薪酬激励越强,这种影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得以实现.进一步分析表明:ESG表现对薪酬激励的促进效果在国有企业、环境敏感度较高的企业、非高新企业以及高管权力大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高管薪酬激励在ESG表现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和提高公司估值方面起到强化作用.研究不仅丰富了ESG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优化企业高管激励制度、将ESG表现纳入考核标准提供了参考.

    ESG表现薪酬激励融资约束公司信息透明度

    银行经济资本管理价值创造的理论研究

    王燕魏鲁彬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资本管理是银行建立资本约束机制、落实资本监管要求的重要手段.传统经营管理将资金视为稀缺资源,关注信贷资金的分配问题,追求单位资金收益最大化;经济资本管理则将合格资本决定的可承担风险总量视为稀缺资源,研究风险承担的分配问题,追求单位风险收益最大化.正是配置资源与目标的转变使得经济资本管理能够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完善投资回报的价值衡量并畅通内部信息传递机制,但实施经济资本管理具有一定的管理与技术水平要求.实践中,银行可能因内部信用评级建设与信息系统水平等限制而影响经济资本管理发挥作用.基于此,应坚持以风险调整资本回报率(RAROC)最大化作为经济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并加强精细化管理以提高相关指标的科学水平.

    经济资本管理资本约束RAROC经济增加值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差异的出口效应及传导机制——基于东盟十国的实证分析

    潘博然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010年至2022年东盟十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探析不同经济周期协动性和是否与我国接壤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差异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引入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指数,进一步厘清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向"高经济周期协动性"国家直接投资能促进出口明显增长,与"低经济周期协动性"国家的制造业产业结构差异会导致出口减少;与非接壤国家相比,对接壤国家的直接投资及制造业产业结构差异的出口效应更大;制造业产业结构差异对直接投资的出口创造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加入东道国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指数后会削弱上述影响.基于此,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全球价值链出口效应

    普惠金融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以云南省为例

    熊彬邓成波孙鹏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城镇化的演进中,推动县域城镇化建设是缓解"城市病"的必然选择.文章以2011-2020年云南省县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围绕普惠金融对云南省县域城镇化的影响、门槛效应及区域异质性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维度差异,对滇东地区的影响最大;金融机构渗透度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显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城镇化影响程度最深;居民就业水平对普惠金融推动云南省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门槛变量,证明普惠金融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文章为考察县域层面普惠金融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提供微观证据,也为推动云南省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普惠金融县域城镇化调节效应门槛效应

    金融、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演进——以广西为例

    申韬牟丽君
    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互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科学认识并正确处理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基于2007-2022年广西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合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实证分析各地级市金融、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时空演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时间演进上,14个地级市"金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在空间演变上,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逐渐形成"东北、西南高,东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南宁三系统协调发展经历"经济滞后-金融滞后-经济超前"三个阶段,其余大部分地级市由经济滞后型向金融滞后型转变,金融发展成为目前制约地方耦合协调度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提出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广西耦合协调金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

    以平台化经营推动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研究

    谭海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对后续数据要素的开发、数字化金融模式和渠道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互联网平台引领以数字化为核心的平台金融生态创新发展,对传统金融模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文章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在分析研究互联网平台运营模式、场景生态建设实施举措的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科技的发展,推动政务、生态链、特色社会化平台的建设,将网点打造成为线上线下经营融合的支点,探讨以平台思维推动网点经营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网点数字化应用、平台化经营的转型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互联网平台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经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