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金融研究
区域金融研究

关守科

月刊

1674-5477

gxjr@chinajournal.net.cn

0771-2829470

530028

广西省南宁市桃源路39号

区域金融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立足金融,面向社会,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为提高金融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服务,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周道许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这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文章围绕建设金融强国,阐释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涵、建设金融强国的六个关键要素和两项基本原则,深入探讨建设金融强国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对外开放、金融安全等关键问题,以期为建设金融强国、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启示.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金融强国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背景下构建数字科创金融发展生态圈路径研究

    黄永刚陆岷峰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发展作为提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战略之一.科创金融作为科技金融的一个细分产品线被列为政策支持重点,这一方面说明当下发展科创金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科创金融尚不能完全满足科创企业发展需求.科创金融发展难点源于其同时具有高风险、高成长、高延时和高创新等特征.当前,必须充分应用数字技术手段赋能科创金融发展,大力推进数字科创金融生态圈建设,有效防范化解科创金融风险,加强银证保各类金融资源协调,推动投贷联动以及科创专营银行试点,深入发展科创产业金融,提高科创金融监管的精细化程度,实现科创金融发展的新突破,从而推动科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科创金融数字技术金融生态圈

    小企业与大周期:中小微企业兴衰更替的市场逻辑

    刘俊成黄玉敏覃焕韦青均...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厘清中小微企业兴衰更替的市场逻辑,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开展研究.在理论层面,构建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中小微企业兴衰更替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实证层面,分析经济周期波动对中小微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影响以及不同经营状态、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表现.结果表明:经济衰退冲击是中小微企业退出市场的重要原因,而中小微企业进入市场更多由自身发展定位、经营需求驱使,较少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经济衰退时期的地方财政扩张能发挥"雪中送炭"效果,帮助濒临退出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降低中小微企业被市场机制清退的概率;债务负担过重、盈利能力不足或流动性匮乏是经济衰退时期退出企业的三个典型特征,其中,盈利能力及流动性水平主要受成本冲击而非需求冲击影响,成本冲击是经济衰退时期中小微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并退出市场的重要原因.

    经济周期中小微企业企业进入与退出

    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搁浅资产风险管理——转型金融的双效机制

    黄晓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重要.然而,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以及宏观政策的迅速变化,可能导致部分资产和产能不适应新环境,形成搁浅资产.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如何既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又能有效管理搁浅资产的风险,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转型金融作为新质生产力培养与搁浅资产风险管理之间的纽带,具有双重效应机制.在增量与存量协同发展中,不仅要关注绿色增量的积累,更应重视通过结构调整将存量资源转化为新的增长点,实现存量资产的动态循环与价值再造.转型金融双重效应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特定条件和环境,政府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框架,金融机构和企业应协同合作,发挥各自作用,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转型金融工具搁浅资产

    商业银行支持广西林业碳汇发展路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课题组蒋青青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业碳汇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双碳"目标下用于碳排放抵消的重要途径.在阐述林业碳汇发展背景、广西林业碳汇市场、商业银行支持广西林业碳汇的制约因素等基础上,总结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支持林业碳汇的主要模式和创新案例,进而提出健全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传统抵押+碳汇增信、林业碳汇单独设押类贷款的模式,优化银政企合作机制、风险管理、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完善林业碳汇制度体系、林业碳汇保障机制、林业碳汇交易政策等政策,以期对商业银行支持广西深入发展林业碳汇提供参考.

    商业银行林业碳汇

    产业链"主办行"制度提升乡村民宿贷款可获得性的机理及效果

    吴芳梅廖西鸥李菊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产业链"主办行"制度视角切入,基于对贵州省451家乡村民宿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Logit模型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产业链"主办行"制度对乡村民宿贷款可获得性的提升效果,进而引入金融竞争变量,检验其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产业链"主办行"制度显著提升了乡村民宿贷款的可获得性;从作用效果看,产业链"主办行"制度对规模以上乡村民宿贷款获得性的影响<对中小微型乡村民宿的影响<对个体户乡村民宿的影响;引入金融竞争变量后,产业链"主办行"制度对乡村民宿贷款可获得性的提升作用得到明显加强,且在不同规模乡村民宿中显著存在.基于此,建议深入推广产业链"主办行"制度,持续优化乡村民宿信贷市场竞争环境,为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产业链"主办行"制度乡村民宿贷款获得率金融竞争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效测度:基于城市绿色创新的视角

    朱佳峻黎鹏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城市绿色创新的视角出发,以2017年开始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2-202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在东部地区表现出更明显的促进效果;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绿色创新数量的增加,对于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机制检验表明,试验区政策的实施通过提升地区的数字金融普惠水平、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而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

    绿色金融绿色创新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普惠金融生产性服务业

    数字经济与工业低碳协调发展研究——来自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实证分析

    尹剑夏芮兹姜洪涛卫丹琪...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数字经济不仅是推进绿色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也与实现工业低碳化紧密相连.以2011-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应用三个维度,选取农业、工业、服务业、智能制造及数字交易等方面的详细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收敛分析发现该区域数字经济与工业低碳发展的协调性呈上升趋势,但存在阶段性发散与收敛特征.该地区各省份表现出条件β收敛特征,特别是西北区显示出绝对β收敛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在考虑多因素后,广西和海南有潜力实现高度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应推动该区域各省份数字经济和工业低碳协同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数字经济工业低碳西部陆海新通道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分析

    注册制改革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溢出效应

    李承桂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册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溢出效应的角度研究注册制上市公司数量与同行公司资本结构决策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注册制上市公司数量能够显著加快同行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机制检验发现,注册制上市公司数量通过改善行业信息环境、增加行业竞争压力、抑制管理者短视主义的方式促使同行公司加快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同时,财务困境和过度负债在上述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文章进一步拓展了注册制在溢出效应方面的研究,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证据支持.

    注册制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溢出效应

    征稿启事

    87-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