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金融研究
区域金融研究

关守科

月刊

1674-5477

gxjr@chinajournal.net.cn

0771-2829470

530028

广西省南宁市桃源路39号

区域金融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立足金融,面向社会,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为提高金融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服务,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研究:发展水平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张涛孙贝贝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构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分层多维要素三级评估指标体系,测算"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资金融通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国家间存在差距;当前金融合作尤其是双边货币互换、银行海外分布和金融监管合作对资金融通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数国家资金融通发展水平仍较低但潜力巨大,各具体影响因素对资金融通水平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总体而言,双边贸易额、移动蜂窝订阅量、一国人均GDP与资金融通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制度质量对资金融通的影响不显著.因此,现阶段应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合理规划发展路径,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促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发展.

    双边贸易信息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制度质量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区域金融合作的国家异质性问题研究进展及评述

    胡小丽杨昕丁文丽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异质性约束是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的根本瓶颈问题.文章重点分析国家异质性的维度、衡量指标及测度方法,影响区域金融合作的国家异质性来源,区域金融合作与国家异质性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衡量国家异质性的指标包括客观属性指标和主观属性指标,但其测度方法大多基于东道国单边数据;关于区域金融合作与国家异质性关系的研究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定量或理论模型研究主要集中于欧元区,且大多关注国家异质性因素中的经济金融异质性因素.鉴于此,应进一步准确刻画国家异质性水平,深入研究中国参与的区域金融合作的国家异质性问题,除经济金融异质性因素外,还应特别关注地理、制度及文化等国家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上,可吸取并发展欧元区的研究经验,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方法分析中国参与的区域金融合作的国家异质性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丰富区域金融合作理论,深化中国参与的区域金融合作实践.

    国家异质性区域金融合作地理学思维欧元区DSGE模型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型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刘梅曹文婷
    2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与消费型经济的结合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范,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型经济增长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直接促进我国消费型经济的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型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结构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降低居民流动性约束、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和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我国消费型经济水平的增长.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加速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进程,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流动性约束、居民就业水平和科技创新的促进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消费型经济增长居民流动性约束居民就业水平科技创新

    金融科技对区域创新创业水平的影响研究

    葛文浩田增瑞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学界和金融实践领域的核心议题.文章使用空间误差模型对2011年至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金融科技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创业的发展,尤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这种促进作用尤为显著;中介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通过金融集聚从而促进了区域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提出增强金融科技政策支持、着力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以及推动高质量的金融集聚等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区域双创金融集聚空间回归

    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银行风险承担

    梁红玉钟书云
    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控银行风险是我国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了解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外在压力和内在驱动力是监控银行风险的重要基础.文章探讨市场竞争和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制度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减弱了银行存贷款定价权,影响了银行的谨慎经营行为和风险应对能力,促使商业银行为争夺市场份额和提升盈利水平而提高风险承担水平;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发挥"清醒剂"作用,促进银行作出理性决策,降低银行总体风险承担水平.区分银行风险承担类型后,发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降低了银行的被动风险承担水平,提高了主动风险承担水平;具体考察各个公司治理机制的作用后,发现各个公司治理监督和激励机制发挥着不同程度的制衡作用.文章据此提出政策启示,为商业银行发展及监管机构业务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市场竞争公司治理银行风险承担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效果分析及建议——基于广西宏观经济数据的研究

    杜欣荣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确定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三家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分别设立基础设施基金,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精准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大盘.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有关文献及研究现状,应用广西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效果,发现基础设施基金投放对拉动投资和带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结合基金投放和管理中存在的项目策划不完善、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资金支持范围小等问题,提出加强项目前端管理、优选项目承接主体、强化资金保障、增强政策协同、部门合力监管等有关建议,以期优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基金经济增长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财政金融支持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研究——以广西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为例

    朱至炜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增进民族地区人民健康福祉,促进民族地区健康事业发展.广西中医药产业具有先天禀赋,广西中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药资源得天独厚,新质生产力是广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契机.文章针对广西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建立统一协调的中医药产业推动机制,持续提升中医药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水平,拓宽中医药产业链条,提升金融服务中医药产业的水平,提升财政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效能等五个方面的措施.

    新质生产力财政金融民族地区中医药产业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

    黄蔚常瑞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流通理论视角,从流通主体、流通规模、流通载体、流通环境、流通模式等五个维度构建了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探索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区域经济韧性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且促进效应因区域位置、开放水平及产业结构水平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产业关联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具有两阶段的阶梯式促进效用,且第二阶段的促进效应约为第一阶段的4倍;当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越过第二重门槛值2.083后影响效应不再显著,但回归系数为正,即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促进效应.基于此,文章提出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政策建议.

    现代流通体系区域经济韧性产业关联双重门槛效应

    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贷款供给的影响:资本约束机制的视角与实证

    赵文佳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地缘局势变动和经济结构转型等因素使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文章通过构建包含借款者和银行的两部门模型,提出经济不确定性影响银行贷款供给的资本约束机制,并采用我国606家商业银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经济不确定性影响银行贷款供给存在资本约束机制,即经济不确定性提高会使银行贷款违约风险上升,资本约束加强,进而导致银行贷款供给收紧.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约束机制对非上市银行和无抵押贷款的作用更强,2012年我国施行新资本监管标准后,资本约束机制也变得更加显著.上述结论意味着,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完善我国银行资本补充机制,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同时适当调整资本监管要求,有助于保证我国银行贷款稳定.

    经济不确定性银行贷款资本约束资本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