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民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

俸代瑜

季刊

1004-454X

gxmzyjs@163.com

0771-5589053

530028

广西南宁市云景路1号

广西民族研究/Journal Guangxi Ethn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主编俸代瑜。1985年创刊,季刊。主要栏目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壮学研究、瑶学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旅游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者与成果评介等。两度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内外苗学中的心理视角研究综述

    杨珂吴小花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苗族心理话题的探讨打开了苗学研究的局面且至今未艾.国内外苗族的心理研究进路可分为描述性的质化研究和数据化的量化研究两种,前者是人类学、民族学所倚重的方法,是苗族心理研究前期主要的研究方式,旨在概括出苗族整体的心理特质.后者是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手段,.以被试者为具体案例,志在通过比较的方式凸显出苗族中某一群体的心理特点.苗族心理的研究既具有点面俱到的优点,同时亦存在静态固化研究的缺陷,亟待引进新兴理论.

    国内外苗族苗学民族心理

    清代中越边界广南府夷人构成研究——基于地方志与民族图册的考察

    张姗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官方对中越边界广南府的统治力度逐步深化,根据《云南通志》《广南府志》《皇清职贡图》《伯麟图说》等地方志与民族图册的相关记载,这一时期广南府夷人种类日益增多,分支名称愈加细化复杂,既体现了当地夷人自身的发展变化,也反映出官方对当地夷人的认知演变.以侬人为代表的清代广南府夷人群体,对于今日所在区域的民族构成以及中越跨境民族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清代广南府多民族共生格局的产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缩影与体现.

    清代广南府夷人地方志民族图册

    土官纷争、边疆治理与社会变迁——以明代中期广西岑氏家族为中心

    谢宏维秦浩翔
    9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历代经营,岑氏家族于明代成了广西势力最大的土官世家.明代中期,广西岑氏土官家族纷争频繁,共爆发了四次大规模武装冲突.随着纷争的逐渐加剧,国家应对政策也随之不断转型,经历了以调停为主到剿抚并用,再到武力平叛,最后回到招抚的转变.土官频发的纷争和国家的治理对边疆社会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家对土司控制力的下降、土司权力格局 的演变、土司社会的长期动荡以及经济发展迟滞等方面.

    明代中期土官纷争边疆治理社会变迁岑氏家族

    传统声景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研究——以贵州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毛琳箐康健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为载体,表达了特定人群精神文化、艺术审美等的“活”的文化形态,声音是保持其活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声景观是由声音和空间两要素构成的抽象景观形态,兼有二者共同的文化与社会特征,是非物质与物质的对话.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声景观研究的切入点,通过探讨贵州侗族传统村落声景观的文化属性、活态属性和非物质属性等基本属性,依此作为判定传统声景观是否可归类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与文化表现;通过对其历史传承价值、精神认知价值、审美艺术价值以及经济社会价值等核心价值分析,确定了传统声景观对于村落活态保护的文化与现实作用.传统声景观具有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是人的活动空间和行为模式的结合,须将其纳入传统村落保护范畴,以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空间与文化的整体性与活态性传承.

    传统声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与价值整体性保护活态传承贵州侗族村落

    民族乡村经济振兴的“龙脊模式”研究

    吴忠军罗洁
    11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都是资源富集区,民族地区乡村的经济发展多数是依靠当地的优势资源禀赋.自1999年以来,龙脊景区以龙胜县“生态、旅游、扶贫”发展战略为契机,充分整合利用各类优势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旅游开发管理、产业发展、文化和生态保护、脱贫致富等方面产生突出成效.我们将这一系列成功经验和可以操作的运行体系称作“龙脊模式”,“龙脊模式”是一种民族乡村走资源型经济发展道路的成功模式.

    民族乡村经济振兴资源禀赋民族文化旅游龙脊模式

    民族地区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的法治化构建——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

    谭洁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横向生态转移支付法治化意味着标准的制度化、行为的规范化、权利义务设计的合理化以及监管的常态化.外部性及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理论、法治理论、民族发展理论是民族地区与受益地区横向生态转移支付法治化构建的理论基础,通过法律关系主体的确定、权利义务的设计、法律责任的安排,将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能够充分保障民族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所获得的资金支持随着所提供的生态服务质量的提高、数量的增加而持续稳定增长,能够更好地解决新时期民族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对于发展民族经济、巩固边疆、加强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

    民族地区横向生态转移支付法治化生态公共产品

    广西面向2035年民族大健康产业发展愿景及其对科技需求研究

    潘慧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健康产业是以健康行业为主导的产业融合,涵盖和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大健康产业也是广西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和产业发展的特色与重点.当前,广西民族大健康产业发展是推动广西经济结构转型、高质量增长的新抓手、新机遇和新经济增长点,广西有很好的民族大健康产业资源和民族大健康产业基础.因此,要充分挖掘广西民族特色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健康旅游、健康运动六大领域,应用高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民族大健康产业联动发展的“3+3”产业体系,加快广西民族大健康产业发展.

    民族大健康产业发展愿景科技需求研究

    论方块壮字中的偶合字

    蒙元耀韦亮节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块壮字中的偶合字是一种特殊的、与汉字偶合同形的自创壮字,其因表音及表义的需要而造成;其字形差异与造字者汉文水平有关.识别偶合字的关键在于区别其与直接借用的汉字是否有构形理据方面的差异,可从表音、表义的特点及字频等方面进行辨析.偶合字的类型有形声字、会意字、加构形符号“口”的合体字、减省字等四大类.承认偶合字的存在,可跳出字形的“障眼法”,有利于对民间文献用字的辨析.

    方块壮字类汉字汉同字偶合字

    器以藏礼 跨境共生:壮族天琴文化的创新传承——基于中越边境龙州金龙村落的考察

    黄玲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文化遗产运动旨在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这对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了新的命题与挑战.跨境共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民族国家的文化政治与社区主体的身份杂糅,也体现出文化共同体的互动互惠.中越天琴文化作为跨境遗产的创新传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琴文化中国越南跨境共生

    转型中的瑶老制及其影响的文化取向——基于南岗村的个案研究

    孙荣垆
    15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瑶老制作为一种在排瑶社会自发形成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具有自治、团结和宗教等多种功能,是维持传统排瑶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的重要制度.近现代以来随着国家力量对排瑶社会的影响,瑶老制一度受到冲击;但作为一种内生性的政治制度,其自身也在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一个瑶族村寨瑶老制变迁的研究发现瑶老制并没有消失,而是朝着社会性与文化性方向转变,其影响机制是文化取向的.

    瑶老制排瑶文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