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民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

俸代瑜

季刊

1004-454X

gxmzyjs@163.com

0771-5589053

530028

广西南宁市云景路1号

广西民族研究/Journal Guangxi Ethn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主编俸代瑜。1985年创刊,季刊。主要栏目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壮学研究、瑶学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旅游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者与成果评介等。两度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崔晓麟谢颖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时期,作为重要主体的知识分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知识分子深入探讨民族和民族概念中国化,提出了中华民族观的新认知;深化民族平等团结理论中国化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平等团结的内涵;创新民族自治理论中国化阐释,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国家路径等,为中国共产党科学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从回答时代之问、回应时代之需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意识等方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实现.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普通话高质量推广普及与边境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来自广西边境八县(市、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金林程凡马静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根本上摆脱乡村文化治理能力不足,帮助农村脱贫人口实现从经济脱贫到文化脱贫,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是新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对2016~2021年广西边境8个县(市、区)精神文明程度调研结果表明,广西边境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和普及质量的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各维度测度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是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文化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支撑.着力发挥普通话的文化效应,以推普助力农民"精神脱贫",是新时代推进传统乡村文明向现代乡村文明转变,实现共同富裕,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要求.

    推普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文化振兴共同富裕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及经验启示

    徐家贵陈立生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居住环境、生产方式、文化形态、婚姻形态不断发展进步,构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被誉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广西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深入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程及经验启示,不仅有助于广西继续发挥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动作用,也将为全国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益借鉴.

    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的价值支点——人民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辩证统一

    谢贵平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在整个国家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在由区域性大国向世界性大国迈进的过程中,国家利益也在不断拓展.中国边疆不仅面临着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等传统安全威胁,也面临诸多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新形势下,只有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确立以人民安全与国家安全辩证统一为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的价值支点,以国家安全为分界点,安全治理向内下沉至人的安全、社会安全,向外拓展至周边安全、区域安全、国际安全与人类安全,才能有利于为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的"选择性安全化"提供价值排序参照,对非传统安全问题进行科学、适度与合理的治理.

    边疆非传统安全治理人民安全国家安全价值支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党的民族工作方略

    田月梅金炳镐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要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根本方针,要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制度保障,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为创新方式,要以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主要途径,进而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中华民族复兴关键期民族工作方略民族工作主线根本方针主要途径

    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研究的思考

    严庆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磅礴进程、一项恢弘工程和一种复杂结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这种变迁在民族地区将更为凸显.适应于变迁,民族研究将跟进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性的转型、聚力于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方略、追踪民族因素的流变等诸多议题.现代化将深刻改变民族进程与民族社会结构,而历时性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将使得议题纷繁多彩.

    中国式现代化变迁民族研究

    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祖国南疆的成功实践——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研究论文之一

    凌经球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地处中国南部边疆,是人口最多的民族省区,也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习近平同志对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来赞誉有加.梳理广西10年来的发展,其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各族群众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快建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拓展、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纵深推进、边疆安宁和社会稳定日益增强等九个方面.

    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大价值的四维审视

    蒋永发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理论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历史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的内生动力;是增强族际互动与提升国家认同的重要推力;是保障中华民族绵延数千载的重要凝聚力.从现实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与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是实现民族团结与提升政治认同的根本纽带;是凝聚民族力量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源泉.从世界维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如何更好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一体伟大价值四重维度

    现代价值再创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礼仪伦理认同路径研究

    高国富张舒满潘忠宇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礼仪伦理是中华各族人民在修身、行事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准则,是各民族共情、共享、共生的隐喻纽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视阈下实现礼仪伦理的现代价值再创造,通过理论逻辑中蕴含的文明共同与"古今通理"、社会交往与"形神统一"、民族互嵌与"美好生活",并以"礼"为核心在历史逻辑表达中构建了各民族在生活礼仪上的"互联共同体"、人生礼仪上的"纺绳共同体"和生产礼仪上的"命运共同体",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交织叙议中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伦理中的礼仪伦理理念、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礼仪伦理维度、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礼仪伦理实践以及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礼仪伦理价值,呈现出礼仪伦理价值效能的实践逻辑.

    中华民族共同体礼仪伦理认同路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历史观教育研究

    余志坤普布次仁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疆民族地区是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重要阵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中华各民族共同书写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历史是客观全面、动态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重点加强边疆地方与祖国关系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文化发展史、宗教同所在社会相适应的历程与经验史教育,确保历史观教育的方向性、科学性、主体性,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历史认同、文化认同,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民族地区历史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