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民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

俸代瑜

季刊

1004-454X

gxmzyjs@163.com

0771-5589053

530028

广西南宁市云景路1号

广西民族研究/Journal Guangxi Ethn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主编俸代瑜。1985年创刊,季刊。主要栏目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壮学研究、瑶学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旅游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者与成果评介等。两度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关于大小民族关系的经典之论

    王希恩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和斯大林在批判“两种民族主义”问题上留下了大量著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处理大小民族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列宁的理论体系中,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问题牵涉的不仅仅是民族关系,而且涉及苏联与其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斯大林在反对两种民族主义方面有很多理论贡献,但在具体论述上和列宁有分歧.斯大林对两种民族主义问题的论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逐渐减少和消失,“民族主义”很大程度上成为他打压政敌和“异见”的“棍棒”.经典作家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论述也是其国家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因为不论列宁还是斯大林对于两种民族主义的论述都是和苏联国家构建联系在一起的.苏联的国家构建最终是一种失败的结局,从民族角度看,有反对两种民族主义不力的原因,更有其天生的难以克服的结构性困难.我们学习列宁和斯大林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要有一个整体观,既要着眼于这一理论对大小民族关系的重大意义,也要透过这种关系看到多民族国家,尤其是多民族大国的国家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民族问题多民族国家建设

    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基本问题

    李曼莉蔡旺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质内涵、铸牢的价值意蕴以及现实路径,是我们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论转换为现实所必须要思量的三个基本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56个民族成员(包含港、澳、台等同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客观实体的认同意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维护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与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以及巩固和谐的族际关系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价值意蕴.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塑共享发展的经济共同体、加强中华文化认同与重视历史教育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内涵价值意蕴现实路径

    民族习惯司法适用的实证考察——以427件案件为分析对象

    汪燕刘洁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习惯争议案件发生地裁判地遍及全国,呈逐年上升态势.司法案件中争议的民族习惯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的,极少数是汉族的.有的案件将民族习惯作为适用法律规定的事实依据或者认定为法定或者约定情形予以间接适用,也有的直接适用民族习惯不适用法律规定.有的案件认为民族习惯不属于法定情形,不符合证据规则或者没有法律依据不予适用.司法法治原则要求民族习惯司法适用的第一依据仍然应是法律法规,第二依据才是民族习惯.民族习惯应统一适用,立法应对民族习惯适用作出原则规定和援用规定.作为第二依据的民族习惯与作为第一依据的法律法规的关系有三种类型:一是补充关系,二是替代关系,三是包含关系.

    民族习惯司法适用实证研究民族习惯援用

    现状与图景: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孙洲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逐渐成为国内学界研究的“显学”命题.国内学界主要从三大层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展开了探讨:即“为何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什么”“如何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具体内容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出场背景与价值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内涵与理论渊源、基本特征与建构路径等方面.当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和可深耕的空间.未来的研究需要着重在三个层面上发力:一是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性理论问题研究;二是延拓学术视域和研究方法;三是深入式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路径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建构评价

    “历史合力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

    周银珍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斯晚年提出著名的“历史合力论”,论述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因素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创造着历史,阐释同一运动规律之中的许多个人意志的相互冲突、相互作用,融合为社会发展“总的合力”,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社会的合力密切相关,它是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在“交互作用”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状态和趋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合力论”,包含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蕴.

    历史合力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与发展

    城市化与民间信仰遗产的冲突与调适——基于一个城中村“土地公”信俗的调查

    何月华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信仰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民间信仰受到来自主流文化、国家权力、经济资本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比以往更为强烈.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蕴含丰富文化遗产价值的平话人“土地公”信俗也面临着被压抑、淡化,甚至消亡的危险.本文通过对一个位于城中村的平话人“土地公”经历的破坏、重建、变迁历程进行考察,再现民间信仰如何应对“城市化”和“污名化”,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适来实现其转型和拓展的过程,进而探讨民间信仰如何与城市化、现代化相适应,为城市民间信仰遗产保护提供有益启示.

    城市化民间信仰文化遗产平话人

    超越平衡的礼物互惠——一个西北山区村庄女性嫁妆的调查研究

    杨文笔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嫁妆是人类婚姻消费的一个组成内容,与彩礼相对,是女方家在婚姻关系缔结中馈赠给女儿的一项礼物,是理解婚姻消费男女两方家庭互为主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角.处于西北山区的H村是透视女性嫁妆特质的一个较好的个案,这就需要有扎实的人类学田野作业,通过对村庄70年来嫁妆形式及结构历史流变的追踪调查,能够看到对于嫁妆,村民内部有着差异性的认知,嫁妆不仅是乡土礼俗和世俗价值的社会性展现,更是人性所共有情感现实表达,在实践礼物交换互惠性原则的同时,却也彰显出了亲子间礼物馈赠超越平衡原则的特殊所在.

    西北山区嫁妆礼物互惠

    “孝行天下”互助养老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的推广价值——基于广西西南部边疆民族地区P社区的案例研究

    黎赵罗树杰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实现互助养老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与探索.广西西南部边疆民族地区P社区“孝行天下”的互助养老模式,包括互惠互助型、家庭回归型、邻里互助型、社区互助型四种基本形式,形成一个多元互助、多方参与、多代互惠的养老互助网络.并首创爱心储蓄银行等五项制度,将孝文化传承机制显性化.这种民间非正式福利制度理顺了孝文化在中国传统养老保障制度中发挥作用的逻辑脉络,对孝文化的创新运用破解了很多正式制度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制度化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形式,在西部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孝文化互助养老非正式福利制度

    芒市傣族的疾痛认知、传统疗法与文化隐喻

    高登荣黄昕莹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芒市傣族的疾痛认知及传统疗法与当地丰富的灵魂信仰密切相关,以魂释病是当地民俗医疗中重要的病因解释方式.在当地人的精神世界中,灵魂“内外有别、善恶转换”,灵魂在内外和善恶间的转换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这种以魂释病的文化现象体现了芒市傣族宗教信仰背后所隐藏的文化隐喻,涉及了分类原则与人际关系,与当地人的内心世界秩序高度统一.这种与当地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疾病认知与传统疗法目前仍是当地重要的辅助医疗手段,是用病患的文化信仰来解释疾病、宽慰患者、着重于医心救人的重要心理治疗手段.

    芒市傣族灵魂观疾病认知传统疗法文化隐喻

    苗族巴岱蚩尤戏的文化原境考察:一种文化人类学的湘西文本

    熊晓辉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蚩尤戏是流行于湘西腊尔山苗族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是苗族民间巴岱宗教祭祀活动中形成的以扮演蚩尤为主兼以捉鬼娱乐的戏剧形式.巴岱扮演蚩尤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行为,为了取悦神灵(蚩尤),巴岱经常在一些宗教仪式中狂歌乱舞,凭借动作、语言、歌唱、道具、声响虚拟出舞台情境.蚩尤被看成是苗族人的保护神,巴岱运用神歌、巫舞、祭词、法术与其交流,所设计的转换空间满足了苗族人与蚩尤通灵、互动共乐的愿望.巴岱蚩尤戏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因为它反映了腊尔山地区苗族民众的精神信仰,而且集中表现了苗族群众劳动生产、民俗生活与禁忌等多方面内容,为我们研究地方戏曲的早期形态提供了具体参照.

    宗教仪式腊尔山苗族蚩尤戏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