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民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

俸代瑜

季刊

1004-454X

gxmzyjs@163.com

0771-5589053

530028

广西南宁市云景路1号

广西民族研究/Journal Guangxi Ethn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主编俸代瑜。1985年创刊,季刊。主要栏目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壮学研究、瑶学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旅游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者与成果评介等。两度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中的信任维度:以广西为实证

    梁罡唐贤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离不开信任这一心理基础.信任是民族平等团结的凝聚力量,民族团结进步视域下的信任关系蕴含着丰富的信任因素.无论是各民族率先整体脱贫凝聚的信任因素、各族人民自觉践行"五个认同"的信任记忆,还是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信任元素,都是反映信任在广西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功能呈现.巩固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地位需要注入信任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汇聚信任促进政治发展的力量,发挥信任促进文化聚合的力量,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

    民族团结进步信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论阐释和内在逻辑

    明庆忠韩璐刘宏芳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厘清旅游和民族三交的关系层次对旅游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理论交互范畴的拓展价值.旅游和民族三交之间存在特定的关系内涵、关系逻辑和关系形态,旅游者异地构建"族际互动"促发多元主体身心发展和族际团结进步是其关系内涵;核心吸引、过程推进、场域支撑和人本理性构成多层次关系互动逻辑;族际主体间围绕族群文化和族际共有文化构建起旅游业态和日常民族三交的符号交互系统.文章据此提出了旅游与民族三交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旅游促进民族三交提供借鉴.

    旅游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在逻辑关系系统中华民族共同体

    新时代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治理研究

    王卓张学敏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治理是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形成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的新领域.我国始终重视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科学化,但现实中总有一些与事实不符、过于偏激的负面网络舆情在一定范围内传播,通过歪曲和侮辱等非理性错误观点引导公众认知,固而对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带来一定威胁.要科学应对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加强涉民族宗教事务舆情监测以及对媒体的监管,让正能量舆论站稳阵地,让谣言无处藏身,使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能够与其他舆情一样讲政治、重事实、有底线、守规矩.帮助民族宗教界人士强化爱国意识、民族意识,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民族宗教,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引导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网络舆情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基于广西百色华润希望小镇的个案分析

    侯井榕
    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发达地区的帮扶.中央企业的帮扶对建立和谐民族关系、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精准扶贫、民族经济发展、产业振兴、共同富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精神体现.同时,帮扶可以让中央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让民族地区的各民族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从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具体的实践路径.广西百色华润希望小镇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

    企业社会责任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富裕华润希望小镇

    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李资源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动员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增强共识,凝聚力量,夯实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让"意识"运转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范式

    廉睿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两个共同"到"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的理念深化,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衔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融入勾勒了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所以能够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乃是因为其已经实现了属性"聚合",集政策属性、制度属性与规范属性于一体,演化出独特的法治新功能.鉴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内含着立法现代化、司法现代化和执法现代化三个主要环节,面向未来,需要分别通过"技术在场""方法在场"和"价值在场"三重变革,延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密切合作机制,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法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认同何以"并育而不悖"?——基于G大学民族教育影响的调研

    廖伊凡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认同何以"并育而不相悖"?对G大学的田野调查和45名师生的深度访谈表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民族认同在民族个体意识层面的兼容有赖于一定的心理认知基础.即被感知到的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命运、利益和文化的.高度一致性,以及基于这种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包容各民族存在与福祉的认知模式.这一认知模式实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框架的心理映射,它在受访学生意识中的生成得益于以该理论为指导的民族高等教育实践的影响.此外,有助于保存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发展成果在各族群众中公平分配的其他社会机制的协同对保障这一兼容性认同也不可或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兼容性民族高等教育

    运用红色文化元素短视频的影像传播提升文化传承效果路径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系列论文之二

    刘强勋刘宇杰卜爱丽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元素短视频的影像传播,对于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增强文化传承效果至关重要.要运用红色文化元素短视频的影像传播提升文化传承效果,一是注重内容质量,强化红色文化元素短视频的创作;二是强化统筹兼顾,注重视觉效果的同时丰富文字说明;三是引领话语导向,优化红色文化元素短视频的影像主题设置;四是狠抓机制建设,提升红色文化元素短视频传播实效;五是监督监管到位,提升红色文化元素短视频平台治理能力.以红色文化元素短视频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积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红色文化传播文化传承

    符号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象征之维

    刘林松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是天生的符号动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需要从经济发展和制度建构等实体路径入手,还需要关注较为抽象的符号路径.符号是意义的载体,是情感的纽带,在推动"多民族"走向"共同体"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在象征维度上,中华民族通过符号共同体的构建,各民族基于集体想象和情感共鸣,可以生成和巩固彼此间强烈的"在一起"和"离不开"的意识.根据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文化和政治面向将其符号体系分为"文化符号"与"政治符号".象征符号能够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目标的核心机制在于:共同的象征符号通过唤醒集体历史记忆,强化"我们"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进而铸牢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号共同体符号类型符号象征符号机制

    文字与仪式:一个侗族村落竖立款约碑的文化实践研究

    罗康隆向娟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社会,文字与仪式都是权力的象征.在权力运行的文化实践中并未完全依靠文字的力量,而是需要特定的仪式来彰显文字的权力,通过仪式的神圣性来展现文字的力量.在侗族地区的合款立碑,正是人们通过"仪式"把碑文的内容与石碑神圣化,只有在这种仪式下的合款碑文才具有证据的效度.立碑"仪式"作为侗寨聚落社会的一种文化实践模式,在社会发生巨变而危及聚落社会的安全时,乡民启用了仪式而立碑来重归其文化之弧,在文化之网内保持其系统持续有效.

    文字仪式岜扒侗寨文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