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农业学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南方农业学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李杨瑞

月刊

2095-1191

nfnyxb@163.com

0771-3243905、3244920

530007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

南方农业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农业生产新经验、新产业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素和蔗糖对番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与生长的影响

    吴元彩王东登郑旭阳李永强...
    509-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激素和蔗糖对番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和生长的影响,为培育番茄接穗双头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子叶节位易萌发侧芽番茄TZ1502和不易萌发侧芽番茄TR1525为材料,通过比较打顶后内源激素含量、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以及外源激素和蔗糖喷施对子叶节位侧芽萌发生长的影响,从激素水平和基因表达的角度探讨番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的调控机理.[结果]打顶后2种番茄的IAA含量和生长素转运基因PIN1的相对表达量均先降低后增加,PIN1的相对表达量在TZ1502中高于TR1525;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IPT2的相对表达量在TZ1502打顶第3 d增加到最大值,而在TR1525中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芽内负调控因子BRC1在TR1525中的相对表达量增加,且高于在TZ1502中的相对表达量.TZ1502侧芽萌发能力强于TR1525,表明打顶后侧芽萌发与IAA和CKs含量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同时也与BRC1基因的表达有关.GR24和NAA通过下调IAA3和PIN1基因的表达降低IAA含量,下调IPT2和IPT3基因的表达降低CKs含量,以及上调BRC1基因表达;TIBA通过抑制PIN1基因的表达、上调BRC1基因表达,进而抑制侧芽萌发和生长.相反,蔗糖通过上调PIN1、IAA3、IPT2和IPT3基因的表达增加IAA和CKs的含量,抑制BRC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子叶节位侧芽萌发和生长.[结论]打顶后番茄TZ1502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能力比TR1525强.番茄子叶节位侧芽萌发与其基因型和激素相关,即IAA3和PIN1基因表达上调且IAA和CKs含量增加、BRC1基因表达下调促进侧芽萌发.培育番茄接穗双头苗,蔗糖外源处理促进子叶节位侧芽萌发和生长,调控作用与CKs的积累效应有关.

    番茄子叶节位侧芽植物激素蔗糖

    植物工厂中不同LED光质对番杏植株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

    刘宣宣贺忠群李清明扎西桑布...
    520-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植物工厂中不同LED光质对番杏植株生长及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为筛选适宜番杏植株生长的最佳光质及番杏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种植在植物工厂中的番杏为试验材料,设置白光为对照(CK)及不同比例红、蓝光(R2B8、R5B5和R8B2)4个光照条件处理,处理后45 d,测定番杏主根长、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和含水量等生长指标,测定光合色素含量与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及营养品质(单宁、总黄酮、总皂苷、可溶性糖、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含量)指标,并分析主要农艺性状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红光比例的增加,株高和主根长呈上升趋势,排序为R8B2>R5B5>CK>R2B8;红光比例的增加显著促进了番杏叶面积的增加(P<0.05,下同),R8B2处理下番杏的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和鲜重均为最高值,分别较CK显著增加30.40%、16.00%、39.14%和5.86%;叶绿素a与总叶绿素含量在R8B2处理下含量最多,与CK相比分别显著增加20.94%和27.42%;R8B2处理下番杏Pn最高,与CK相比显著增加59.45%;R5B5处理的Pn最小.R2B8处理的总皂苷含量最高,与CK相比显著增加14.63%.可溶性糖与维生素C含量随着红光比例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分别在R5B5和R2B8时达峰值后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硝酸盐含量随着红光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LED光质处理下番杏的生长特性和营养成分变化密切相关.番杏的株高与茎粗、叶面积、鲜重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Pn与叶绿素a、总叶绿素含量和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总黄酮与单宁和可溶性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硝酸盐与茎粗、叶绿素b、Gs等呈负相关.[结论]红、蓝光不同配比影响植物工厂中番杏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当2种光质光配比为R8B2时可促进番杏光合作用、形态建成和营养物质积累,降低硝酸盐含量,提升食用口感,可应用于番杏实际生产.

    番杏LED光质生长品质

    不同生物引发条件对番茄冷胁迫下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亚波张文健何丽萍平懂...
    531-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生物引发条件对番茄冷胁迫下种子活力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番茄的反季节露天栽培提供可行性方案.[方法]以番茄种子种都红运为试验材料,哈茨木霉和荧光假单胞菌作为引发剂,设5个处理:未引发处理(CK);哈茨木霉和荧光假单胞菌的1×107 CFU/mL的孢子液(T1处理)和发酵液(T2处理),1×106 CFU/mL的发酵液(T3处理)及无菌过滤液(T4处理)引发,回干后测定种子萌发指数;幼苗设4℃低温处理,以常温(25℃)为对照,分别测量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4个引发处理不同程度促进了番茄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效果显著.通过种子萌发指数发现,引发效果T4>T3>T2>T1,就活力指数而言,分别显著提高90.00%、67.70%、51.30%和50.00%.分析60 d的幼苗形态指标发现,T4处理的株高、茎粗和茎鲜重均达最大值,T2处理的根长和茎鲜重达最大值;分析60 d幼苗的生理指标发现,T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CAT)含量最高.光合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则依次表现为T4>T3>T2>T1,T4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PRO)含量达最大值,分别显著增加71.74%和46.50%,其他处理的增幅略低于T4处理.4个引发处理的相对电导率(REC)在低温胁迫前后的变化相差不大,CK经低温胁迫后急剧升高.MDA含量在低温胁迫后的增量依次表现为T3>T4>T2>T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茎鲜重与植株CAT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根鲜重与REC和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RO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番茄种子经哈茨木霉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无菌过滤液等体积混合引发有利于提高种子活力,促进植株生长,增加植株体内的保护酶活性,最终提高番茄植株的低温耐受性.

    番茄种子生物引发低温胁迫保护酶

    抗枯萎病宝岛蕉早花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赵明龙芳武鹏莫天利...
    540-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鉴定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宝岛蕉的早花突变体,为进一步利用突变体株系选育适应性更广的香蕉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多代组织培养繁育结合田间种植对比试验,依据生育期短、抗病性强、株高矮、株产高和遗传稳定筛选目标,从宝岛蕉早花突变后代中筛选优良株系,以宝岛蕉为对照,按照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对优良突变株系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观察鉴定,测定分析植株球茎生长点部位碳、氮营养累积以及成花相关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R)、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差异,通过ISSR分子标记检测突变体及其野生型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以宝岛蕉和主栽品种(桂蕉6号及巴西蕉)为对照,利用伤根浸菌法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并在广西和海南开展区域种植试验及田间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获得优良突变株系0523(简称0523),其新植蕉平均株高280.0 cm,假茎基围80.5 cm、中围60.0 cm,较宝岛蕉分别减小14.0%、5.8%和11.8%,新抽总叶片数26~29片;果实营养品质和单株产量与宝岛蕉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0523球茎生长点碳氮比较宝岛蕉显著提高19.0%(P<0.05,下同),GA和IAA含量显著降低24.8%和22.6%,ABA和ZR含量与宝岛蕉相比略有增加,差异不显著.抗病性苗期鉴定结果显示0523为中抗且偏强,抗性水平与宝岛蕉相比略有提高,桂蕉6号为高感.突变株系0523与宝岛蕉的多态性比率为8.8%,遗传相似系数为0.95,二者存在差异.0523在广西和海南各试验点第1、2造蕉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5%和3.5%,较主栽品种降低87.8%和94.1%,各试验点发病率均显著低于主栽品种.0523第1、2造蕉的生育期较宝岛蕉显著缩短,与主栽品种无显著差异.[结论]突变株系0523具有抗枯萎病、早熟、矮化、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可用来培育大面积推广的香蕉新品种,或作为亲本育种材料应用于香蕉育种研究.

    早花突变体抗枯萎病选育香蕉

    不同烘焙次数对美人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丁凤娇李元朝柳紫琼李鹏春...
    551-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烘焙次数对美人茶风味品质的影响,为美人茶烘焙工艺优化及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室内自然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2种方式制成的金萱和青心大冇美人茶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检测对不同烘焙次数的金萱和青心大冇美人茶进行品质分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烘焙美人茶的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随着烘焙次数的增加,2种美人茶汤滋味更醇厚,口感更顺滑;茶汤香气由开始的清香转为轻蜜香,再到蜜香,逐渐形成美人茶果蜜香和花蜜香的香气特征.生化成分测定结果显示,烘焙2次后,室外萎凋金萱和青心大冇美人茶中茶多酚含量分别由24.225%和20.461%下降至22.210%和19.015%;在室内和室外萎凋的青心大冇美人茶中,随着烘焙次数的增加,茶褐素含量由2.540%和2.801%下降至2.343%和1.967%;水浸出物和茶黄素含量在第2次烘焙金萱美人茶中显著增加(P<0.05).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烘焙次数美人茶中共鉴定出151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35种、醛类25种、酯类29种、烯烃类21种、酮类17种和其他类24种.依据OPLS-DA分析,筛选变量重要性投影大于1(VIP>1)的物质为差异挥发性物质,在第1次和第2次烘焙金萱美人茶中分别筛选出18和19种差异挥发性物质,在第1次和第2次烘焙青心大冇美人茶中分别筛选出25和36种差异挥发性物质.其中香叶醇、苯乙醇、芳樟醇、(Z)-氧化芳樟醇(呋喃类)、二氢芳樟醇、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是不同烘焙次数美人茶中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其含量的上升形成美人茶的蜜香和花果香.经2次烘焙后,金萱美人茶中的香气物质总含量增加1.3~2.5倍,青心大冇美人茶香气物质总含量增加1.2~1.8倍.[结论]烘焙有助于改善美人茶的香气品质,使其滋味更醇柔,口感更顺滑,整体风味品质得到明显提升,以烘焙2次后的美人茶品质更佳,蜜香更显,滋味更甘醇.

    美人茶烘焙香气滋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6份毛木耳种质氨基酸组成及其营养评价

    叶雷张波杨学圳谭伟...
    566-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毛木耳种质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差异,为合理开发利用毛木耳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测定6份毛木耳种质(SH、QB、CB、FS、HY和CF)的氨基酸和常规营养成分,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利用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等指标综合评价营养差异.[结果]6份毛木耳种质均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4.139~6.314 g/100 g,以QB的氨基酸总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5份种质(P<0.05,下同);天门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相对较高,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酪氨酸(Tyr)和异亮氨酸(Ile)含量相对较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Lys),呈味氨基酸以鲜味氨基酸为主,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均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模式;SRC为63.999~75.217,以FS和CB相对较高.不同毛木耳种质营养差异明显,必需氨基酸含量1.515~2.227 g/100 g,QB和HY显著高于其他种质;蛋白质含量5.508~7.707 g/100 g,以HY最高;粗多糖含量3.827~10.140 g/100 g,钙含量1.790×103~4.867×103 mg/kg,铁含量17.007~180.667 mg/kg,灰分含量1.967~5.400 g/100 g,均以FS最高;粗脂肪含量0.100~0.500 g/100 g,锌含量6.333~10.800 mg/kg,硒含量0.015~0.084 mg/kg,均以CB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种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份种质氨基酸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为QB>HY>FS>CF>CB>SH.聚类分析将6份种质分成三大类群,SH、CB和CF聚为类群Ⅰ,综合品质较差;FS单独聚为类群Ⅱ,综合品质居中;QB和HY聚为类群Ⅲ,综合品质最佳.[结论]6份毛木耳种质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比较高,营养均衡性好;不同毛木耳种质的氨基酸组成及营养品质差异明显,以QB和HY的综合营养品质最佳.

    毛木耳种质氨基酸主成分分析营养评价

    多酚处理对甜樱桃采后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王兆丰代华高义霞李昭...
    57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室温条件下多酚处理对甜樱桃采后品质和活性氧(ROS)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保持甜樱桃果实品质和延长货架期提供新途径.[方法]选用4种多酚单体酚(咖啡酸、儿茶素、绿原酸和原花青素)处理甜樱桃,以去离子水处理作为对照组,测定在20℃室温贮藏过程中(0~10 d)甜樱桃果实品质、ROS、非酶抗氧化剂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多酚处理后甜樱桃品质与抗氧化系统相关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多酚处理组甜樱桃果实的失重率明显降低,多酚处理降低甜樱桃贮藏过程中的呼吸速率,减少果实内部营养物质的过度消耗,保持可滴定酸(TA)和维生素C(Vc)较高含量,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抗氧化酶活性、花青素、总酚、总黄酮和抗氧化能力,同时抑制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和积累,并减轻果实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程度.4种多酚单体酚中,原花青素的处理效果最佳.当贮藏至第10 d时,原花青素处理的甜樱桃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最低,分别为1.36%和3.49%,Vc含量仅下降35.36%,花青素含量为0.24 g/k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同),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加62.61%,丙二醛(MDA)含量仅增加52.45%.果实失重率与腐烂率、MDA含量和O-2·产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Vc含量、非酶抗氧化剂(总酚、总黄酮、花青素)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负相关,与T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多酚处理可抑制ROS积累引起的甜樱桃果实氧化衰老,有效保持果实营养价值并延长其货架期;以原花青素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保持甜樱桃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有效防止抗氧化能力下降,延缓果实衰老.

    多酚甜樱桃采后品质活性氧抗氧化酶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