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邓劲夫

双月刊

1008-5254

gxql@chinajournal.net.cn gxqngbxyxb@163.com

0771-5647146;5656646

530023

广西南宁市思贤路55号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Youth Leaders College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广西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陆桂军董婷梅许桂霞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破解当前青年科技人才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调研组通过向广西区内16个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和60个省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发放问卷2898份,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现状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广西青年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初显成效,科研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岗位设置与专业背景匹配良好,项目经费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仍存在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相关评价考核制度不尽合理、政策经费平台的支持力度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收入待遇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企业青年科技人才获得支持相对较少等问题.文章从加强统筹规划、构建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专项培养计划、加大职业早期的普惠性支持、健全人才生活保障体系、适当倾斜支持企业青年科技人才6个方面,提出促进广西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对策建议.

    青年广西科技人才发展

    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提升青少年政治素养路径研究

    寸子晖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青少年政治素养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青年工作任务,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引下开展,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参与规模不断扩大、参与流程不断规范、实践探索不断走实,目前已经成为共青团中央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教育载体与实践教育载体.该活动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规范性与自主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在提高青少年政治认识水平、促进青少年构建政治认同、拓宽青少年政治实践渠道以及促成青少年政治角色形成的实践效能中真正提升青少年群体的政治素养.

    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政治素养青年工作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路径研究——以广西河池红色资源为例

    杨宁杨俏丽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与改革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兼具中国特色和地方性的文化资源,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尤其是对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广西河池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保留着众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地,为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土壤.红色文化传承和家国情怀培育在历史记忆强化、革命精神弘扬及文化自信建立等方面共同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在新时代充分阐释地方红色文化中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意蕴,从"真知—真感—真行—真传"四维育人,探索将地方红色文化运用到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进一步提升"情怀铸魂"引领和示范作用,可为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红色文化家国情怀广西河池

    城市在职女青年非传统婚育模式研究

    黄瑾黎彬倪萍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婚育观是指人类在婚姻家庭以及生育方面形成的思想、观念、制度和道德等,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普婚普育规范出现了一些变化,人们对非传统婚育变得更为包容,呈现一种传统与现代杂糅并存的图景.通过对5位城市在职女青年非传统婚育模式的定性研究,力图对其婚育观念与行为进行全面画像,为把握中国婚育变迁整体态势提供一种具象的微观个体视角.5位非传统婚育样态折射出城市在职女青年性别平等意识增强、去制度化特征显现、生命历程轨迹多维、技术重构婚育样态的特征,反映了城市在职女青年群体中家庭代际责任的变化,与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中的个体主义的兴起与观念的变革和婚姻去制度化理论中婚姻的个体化进程不断发展的特征相吻合.

    城市在职女青年婚育模式

    "断亲"还是"疏亲":当代农村青年的亲缘关系状况

    余水
    26-3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断亲"概念被提出以来,青年"断亲"成为近年来网络上热议的话题,但用"断亲"来描述当代青年亲缘关系的准确度有待商榷."疏"相对于"断"表示程度更浅,既有血缘关系的日渐淡薄,也有渐行渐远、似断非断的意味,更符合青年群体的实际状况.文章结合农村青年亲缘关系现状调查,提出青年"疏亲"是带有乡土特性的、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是阶段性的而非长期性的、是全年龄段的而非青年独有的等特征,呼吁社会大众对青年"疏亲"给予更多的理解,理性看待这一现象.

    农村青年"断亲""疏亲"亲缘关系社会变迁

    嬗变与纾解:数字化时代青年网络社交行为探析

    杨玉张荣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交往作为人类重要的生命实践活动,承担着物质交换、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等功能.数字化时代,以互联网为媒介,青年网络社交行为出现社交场域上网络社交媒介成为重要阵地、社交意愿上狂欢与倦怠的复杂交织、社交关系中趣缘关系的作用日益突显、社交形态由强连接向弱连接转变的特点.在话语表达、价值规范和人格塑造3个层面,数字化时代青年网络社交行为的潜在隐患具体表现为非理性表达可能滋生网络乱象、"网络烂梗"可能存在隐性侵蚀、社交泛化可能引发孤独与焦虑.因此,需要鼓励青年回归自我与现实、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网络社会治理、重塑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以有效纾解当代青年社会交往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数字化时代青年社交行为

    当代青年"数字压力"的表现样态及其化解进路

    刘小文刘秀芳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青年面临的"数字压力"日益凸显,其表现样态主要包括在线警惕、信息过载压力、数字身份认同焦虑及数字依赖等方面.这些压力不仅影响当代青年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青年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为有效化解这些压力,需要多方面综合施策,提升青年的数字管理能力、优化数字生活环境,引导他们强化数字身份自我认同、培养健康的数字使用习惯.

    当代青年"数字压力"化解进路

    共青团预防边境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探究——基于对G区边境三市的调研

    李珊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文章对G区共青团实施预防边境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思想铸边""青创兴边""法治安边""组织固边"四大行动进行研究,建议从预防措施、基层团组织活跃度、政治引领力、服务力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等方面,采取打造精准化的法治教育体系、扩大基层团组织覆盖面、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培育壮大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聚焦重点青少年群体等措施,提升共青团对边境青少年在思想引领、组织动员、联系服务方面的有效性,提高共青团在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大局贡献度.

    共青团边境青少年预防违法犯罪

    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研究——基于"蓝太阳"社区矫正志愿服务队的实践

    陈珊葵丘志聪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矫正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担负特殊使命,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加入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队伍,可以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志愿帮扶提供多元化服务,有助于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文章以"蓝太阳"社区矫正志愿服务队的具体实践为例,探析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强化物质保障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队伍建设,助推社区矫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蓝太阳"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服务

    就业质量对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度的影响研究——基于CSS2019和C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周毕芬林东萍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9年和2021年的数据,实证考察了就业质量对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质量会显著提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可能性;工作稳定性能显著提升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可能性,工作时长会显著降低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可能性,而工资水平和社会保障并不能显著提升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可能性;就业质量对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的影响存在政治面貌差异和受教育程度差异,对非党员青年和低教育程度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促进作用更强.据此提出加强高质量岗位开发、加强就业保障、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

    就业质量青年志愿服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