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于瑮

季刊

1002-5227

xb@gxtc.edu.cn

0771-3908067

530001

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广西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以来,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确定的办刊宗旨,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繁荣,为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办刊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及“优秀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代中国民族关系建构70年

    周竞红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国情,决定了民族关系状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历经70年建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1],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迎接"两个一百年"进程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将持续发展.总结70年来民族关系建构基本成就,有助于各民族人民正确认识民族关系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有助于继续加强和巩固新型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代中国民族关系构建

    马克思主义城镇化发展理念的演进和启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纪明王兵李强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化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促使了城镇的产生,而农村工业水平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发展速度稳步提升.正确解决处理好农业和农民的关系,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马克思主义中的城镇化发展思想体现了城镇发展的科学规律,为中国新时代下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发展思路.

    马克思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城乡融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法治70年回顾与展望

    李远龙李爽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70年筚路蓝缕,70年一脉相承.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民族法学理论与民族法治实践一同成长,立足于中国本土问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学科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法学研究会—湖北省民族法学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于6月22日在广西崇左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和青年研究生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民族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评常建诗及其意义

    卢燕新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殷璠《河岳英灵集》选常建诗十五首,置于选本首位,诗人小传中兼有品评.以品藻观之,其特点,一是品评时摘录诗句,以诗句评与选诗结合;二是使用对比手法,以诗歌史视野论品常建诗;三是突出常建诗给读者的审美感受.以遴选常建诗观之,其内容特点有四,即注重选录感物抒怀、登临感兴、怀古咏史、寄答赠别诸诗什.该集选录常建诗,在文献学史上,是常建诗歌经典化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诗歌选本.殷璠所为常建小传,在文学史上,是今人研究常建生平仕历难得的资料.其品藻,在诗歌批评史上,是诸家批评常建及其诗什之滥觞.

    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评常建诗意义

    从"俯仰"看中国古代的宇宙意识及其生命精神

    张晶韦丽斯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观我国古代诗词与文论,"俯仰"一词常常出现.它是古人最初观察世界和宇宙的方式,后来渐渐成为一个比较固定的审美形态,体现着独特的宇宙意识,以"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为基础.可贵的是,我国古代的宇宙意识蕴含着一种生命精神,其内涵包括:一是在古人看来,宇宙万物都充满生命力;二是在情感化的审美观照中,主体与客体相统一,主体从中实现了精神的享受和超越.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了解逐渐加深,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满足,但也出现了新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拜金主义盛行等,人的生存被异化.因此,以"俯仰"为着眼点,探讨我国古代的宇宙意识及其生命精神,对摆脱生命的机械化状态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俯仰宇宙意识天人合一生命精神

    20世纪俄罗斯生态文学——回归一元论语境的批判和预警

    于明清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纪"时期,生态问题已经成为涉及自然、社会、精神领域的全球性问题.生态文学是俄罗斯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世纪俄罗斯生态文学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窠臼,建立全新价值体系,重新定位自然与人的关系,如《鱼王》否认人是万物的尺度,建立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告别马焦拉》批判工业文明对自然的进犯以及文明的欲望本质,揭示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和不可持续性;《野猫精》等生态启示录文学作品展示人类过度膨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警示人类不要自掘坟墓.文学从生活的书记员变为生态运动的发起者,是人类回归自然之路上里程碑式的精神顿悟.

    俄罗斯生态文学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鱼王》《告别马焦拉》《野猫精》

    语言与文化:诗歌细读的两面——以张枣《镜中》为中心

    王东东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与文化应该成为阐释新诗的阈限空间,二者构成了诗歌细读的两翼或者两面.在新诗的阐释活动中经常可以发现,语言模式的不确定导致了文化模式的不确定.张枣的《镜中》虽然传统色彩十足,但却从一首文人士大夫之诗转变成了现代公民之诗;而如果将它放在古典文化系统之内进行阐释,则它本身的意义势必受到压抑甚至缩减.诗歌细读其实需要几何学精神和敏感性精神的完美结合,对诗歌的语言分析需要逻辑的几何学精神,而文化解读则更多依赖直觉的敏感性精神.

    诗歌细读语言与文化《镜中》

    从马克思到鲍德里亚:对拜物教的省思与批判

    何海涛吴格霆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既准确地描述了一幅生动的拜物图景,又批判性地破解了拜物教的迷云,为科学认识和批判拜物教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思路.随着时代的进阶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所揭露和批判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全新形式表现出来,空间拜物教、景观拜物教和能指拜物教即是其典型表现.通过对种种拜物教的考察,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对社会关系的颠倒性认知.拜物教批判对于清理当前社会的拜物之风意义重大.

    《资本论》拜物教批判空间拜物教景观拜物教能指拜物教

    媒介视角下驻村干部治理实践观察

    杨萌芽余沐芩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驻村干部扶贫工作面临着种种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河南省数十位驻村干部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新时代媒介素养已经成为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对媒介的认识程度与其治理能力有相当大的关联.在新媒体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今天,传统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依然发挥着一定作用.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提升驻村干部媒介素养成为当务之急.

    驻村干部媒介素养新媒体治理实践

    网络意识形态新情况及基层政府的治理路径探析

    李辉源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为基层政府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生态安全形成了挑战.相关管理部门应根据这些新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强化责任意识、改进宣传方式及运用新技术手段等多种方式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主要问题,实现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深入治理.

    网络意识形态新情况基层政府治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