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于瑮

季刊

1002-5227

xb@gxtc.edu.cn

0771-3908067

530001

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广西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以来,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确定的办刊宗旨,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繁荣,为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办刊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及“优秀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对"历史之谜"的追问与解答——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思考

    闫玉清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条件下对时代课题的准确把握,也是对马克思揭示的"历史之谜"的正确解答.这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生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鲜活创新.

    "历史之谜"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沟通与对话交往与实践:改革开放40年来公共传播发展

    师曾志仁增卓玛季梵
    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经济逐步深入推进,技术不断迭代.在此背景下,国家顺势而为 、有意引导,市场积极参与,社会联动响应,个体踊跃加入,公共传播经历了国家主导 、社会联动到市场与个体参与的历史转型.公共传播从源头 、渠道 、内容 、形式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变化背后是要求重建符合时代与社会现实的公共传播与关系.这一关系要合于边界不断被突破 、赋权与反赋权共存 、人文学科转向情感等趋势,做到"通变以知常 、知常以应变".

    改革开放公共传播发展

    习近平文化观的四个重要维度

    徐拥军熊文景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 、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繁荣文化 、朝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建设文化等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观.概而言之,习近平文化观具有四个鲜明特点,即文化研究的价值立场:必须坚持"二为"方向;文化传承的科学态度:必须坚持"两用"原则;文化繁荣的发展规律:必须坚持"双百方针";文化强国的建设路径:必须坚持"双创"道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习近平文化观为指导,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观文化研究文化传承文化繁荣文化强国

    有关诗人邓禹平的文献考订与田野调查

    张叹凤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蓝星"诗社发起人邓禹平是著名的《高山青》歌词作者,他的诗集《蓝色小夜曲》《我存在,因为歌,因为爱》都曾轰动一时,风格卓异,有深远的影响.他的籍贯四川省三台县,古称梓州,文风深厚.邓禹平坎坷迷离的身世履历,经系统梳理考订,结合两岸史料与三台实地调研走访,基本澄清.其作品的家乡人文情怀,是其精神魂魄所寄注.

    邓禹平高山青诗歌三台蓝星诗社

    抗日大背景下左翼文艺家的活动与左翼文学变迁—— 以抗战时期桂林文艺家群为例

    李建平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6年,左联组织解散,左翼文学活动仍在延续.1937年后,左翼文艺家的活动融入了抗日救国的大潮流中,其活动依然十分广泛频繁,但文艺思想和外部特征均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桂林文艺家群为例,抗日大背景下左翼文艺家的活动与左翼文学均发生了重大变迁.

    左翼文学左翼文艺家桂林文艺家群文学变迁

    乌兰牧骑艺术实践的审美现代性及其深刻意义

    黄松毅彭文祥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兰牧骑60多年来的艺术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誉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在新时代新艺术方位的历史坐标中,从现代性的维度来审视,乌兰牧骑艺术实践具有"人民主体性""传统超越性""中华本土性"等审美现代性意义,其深刻意旨不仅契合当代中国文艺的时代精神,还寓示着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乌兰牧骑艺术实践审美现代性

    晚清吴门潘氏词文化特质勾稽

    莫立民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门潘氏不仅是晚清一个科举仕宦大族,而且是晚清词学名门.在吴门潘氏家族词创作的演进历史中,其家族主要有三代词人曾对清代词学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并在清代词坛占有重要的地位.吴门潘氏具有自己鲜明的词学特质:一是在词学旨趣上各有专重与取舍,为一个聚合浙西与常州派词学风尚的家族词人群体;二是积极主持或参与晚清词学选政,力倡一己心仪的词学风尚;三是词人蔚起,名家群出,为晚清人数最多且绵延时间最长的词学大家族.吴门潘氏家族词学特质形成的原因诸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首先,清代词学的繁荣与兴盛;其次,潘氏家族两百多年的文学与人生的积累;第三,苏州地域词文化的泽被;第四,师友之间的相互影响.

    晚清吴门潘氏词文化特质形成原因

    清代北方商业出版方式初探—— 以山东坊刻举业书出版为考察中心

    任利荣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出版中心逐渐由江南扩散到北方,其中清代山东的坊刻业开始兴起并得到长足发展.举业书,因其拥有广大市场,成为山东书坊的主要出版对象.山东坊刻举业书的出版方式极富特色:其一,翻刻已有举业书是山东坊刻举业书的主要出版方式;其二,还存在大量的"南书".研究山东书坊的出版方式,对深入研究清代北方商业出版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清代山东坊刻出版方式

    《拜月亭》之杂剧 、南戏版本比较

    王画眉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戏四大传奇之一的《拜月亭记》被认为改编自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在现存的两个版本中可发现同一故事出现了结构 、情节 、人物及主题等多方面的差异.其中的对比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出杂剧和南戏两种戏曲间的关系.

    闺怨佳人拜月亭拜月亭记杂剧南戏

    唯仁者能恶人:论孔子的厌恶观

    任重远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恶是人的一种基本情绪体验,其反映出人对于某种事物的反感态度,以及拒斥或远离该事物的愿望.作为人的一种消极情感,厌恶在孔子的言行当中多有流露,其通常以恶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恶人,对于孔子而言,是一种有着鲜明道德意义的社会行为,其与人之为仁具有紧密的关联.换言之,恶人与恶不仁相表里,孔子以此表达了其对于人之为人的道德理解与道德期许.

    孔子厌恶仁者恶人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