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于瑮

季刊

1002-5227

xb@gxtc.edu.cn

0771-3908067

530001

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175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广西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以来,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确定的办刊宗旨,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繁荣,为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办刊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及“优秀学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再论柏拉图的城邦起源思想

    陶一桃张超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柏拉图较早地论述了城邦起源.他是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的:从经济分工的角度论述了城邦起源的根本动力,从集聚和制序的角度说明城邦体制的生成和演变的过程,从规划建设意义上阐明城邦形态的显现过程,从法治层面阐释了城邦最终走向文明.实际上,由经济分工到政制产生至规划建设及最后实施法治这一城邦的起源过程,也是柏拉图逐渐完成以"正义"理念为哲学基础的理想城邦设计的过程.

    柏拉图城邦政制法治分工

    乡村振兴视野下新乡贤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的机理分析

    孙迪亮宋晓蓓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乡贤是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理论研究和客观事实均已表明,新乡贤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能够而且已经发挥出重要作用,其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的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促动乡村基层组织,优化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结构;通过引导农民道德需求,激发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源动力;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人文支撑;通过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新乡贤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机理

    新时代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发力重点

    龙妮娜黄日干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规定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当以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和师生头脑 、牢牢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主导地位 、引领广大干部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完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人才队伍五个方面为发力重点,着力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力重点

    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历史方位 、现实镜像与主体指向

    蔡中华代玉启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仅仅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青年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它为青年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自信底色.在新时代,青年文化发展面临着全球化和网络化带来多重影响的现实镜像,为此需要新时代青年进行自我审视,明确主体指向,坚定文化自信,做到守本心 、立长志 、储势能 、做贡献.

    新时代青年文化历史方位现实镜像主体指向

    青年文化发展的时代境遇

    刘妍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青年文化发展主要面临国际化境遇 、社会变迁境遇 、互联网境遇和家庭境遇的影响,这些境遇对青年文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们催生了认同危机中被消解的青年 、竞争模式中被焦虑化的青年 、多元文化中被割裂的青年 、情感缺失中被冷落的青年.四大发展境遇在促进青年文化在展现蓬勃生机的同时也使青年文化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功利主义 、自我中心色彩.

    青年文化青年境遇

    我国青年文化研究的进展与前景

    孙伶俐覃鑫渊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文化不仅是观察和了解青年的镜子,更是民族和国家文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对青年文化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全球化背景下,青年文化呈现复杂多变的特点,对青年文化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研究动态,为新时代的青年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青年文化亚文化意识形态

    心理契约违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黄存良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持续加剧的市场竞争与突飞猛进的技术创新让审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不安全感越来越大,心理契约违背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失望心理和由此导致的离职 、不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基于此,本文对心理契约违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和解决思路进行探讨,为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审计绩效提供借鉴信息.

    审计心理审计质量心理契约应对措施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人类学的视野与责任

    秦红增陈子华何元凯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一大合作 、大平台的新格局在为中国人类学提供发展良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学术使命.在这背景下,中国人类学需要不断反思自身学科定位,坚守传统的田野调查精神,努力开阔传统学科视野,将本土研究放置到广阔的跨文明 、跨文化互动 、交流与变迁当中,并以更为广阔的学科关怀去看待互动当中的文化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此外也要充分发挥学科应用性格,在继承特有的学科责任感基础上,与时俱进地随着时代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回应,并致力于将学科知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时代需求,为促进不同人群 、民族及国家 、地区间的相互了解 、彼此沟通 、充分交流 、和谐共生做出贡献.

    人类学"一带一路"全球视野智库

    走向多族一体的民族国家:试析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缘起与流变

    严庆姜春光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概念自提出以来历经了复杂且漫长的演进过程,并引发了近现代中国人的无限思考.概念提出者梁启超即在清末民初的20年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三次调整.梁氏的思想转变推进了"中华民族"概念在20世纪的发展,并成为近代中国步履维艰地迈进民族国家体系的缩影.探析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缘起及流变过程,分析其原因及特点,对于当代中国人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抵制民族分裂势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梁启超民族国家概念演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边境地区旅游扶贫研究—— 以大新县为例

    许欢科滕俊磊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边境地区因历史和地理原因发展相对滞后,一直是扶贫"洼地".边境地区的成功脱贫,不仅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繁荣,而且关系边境的安定和国家的形象.以大新县为例,将大新县脱贫置于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通过探讨大新县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当前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边境地区应通过完善利益分享机制 、健全政策扶持体系 、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传承村寨优秀文化等来实现旅游脱贫.

    乡村振兴边境地区旅游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