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百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百色学院学报
百色学院学报

卞成林

双月刊

1673-8233

bsxb@163.com

0776-2848267

533000

广西省百色市中山二路21号

百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8年创刊,至1998年第3期为内部刊物,1998年第4期准公开出版发行。从1988年至2002年的学报为季刊,从2005年起改为双月刊,本刊以树立精品意识为办刊导向,坚持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提供发表学术论文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葳蕤少年"自生光——杨映川儿童文学人物形象论

    甘林全唐艳丽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得主杨映川,既顺应外在非"专业"儿童文学作家纷纷"跨界"写作潮流,又遵循内心强烈的为儿童提供良好精神读物的情感诉求,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呈现强劲态势.杨映川"回望乡土""葳蕤少年""太阳的孩子"等系列儿童小说,成功塑造了师从传统、道法自然,不忘初心、不负重托,守护地球家园等彰显时代精神特征的自生光的"葳蕤少年"形象,由此也建构了"故土家园—天下家国—自然家园"三位一体的文学"空间".

    杨映川儿童文学"葳蕤少年"文学"空间"

    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三重维度——以Q省H县的实践经验为例

    芮丽璇南德庆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有益于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创新,关乎民族地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现实条件限制,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仍存在乡村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和城乡经济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应从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优势、激发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提升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能力及协调推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等4个方面优化民族地区县域乡村产业的实践路径,积极培育县域乡村新业态,逐步壮大富民产业,助推民族地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民族地区优化路径

    文化转型:民族地区文化治理的实践方式

    黄丽娜韩江华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转型是民族地区文化治理的重要举措.民族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地域性、差异性等特点使得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空间被压缩和动力不足的问题.文化转型的现代性、内源性符合文化治理的预期目标,也是文化治理的内驱动力与灵活实践方式.文化转型借助技术力,推动生成民族文化治理生成不同的空间样态,依靠经济动能与主体赋能为民族文化治理创造动力.我们可以充分引导与有效利用文化转型,促进民族地区文化治理.

    民族地区文化转型文化治理实践方式

    知识吸收能力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丘缅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企业化管理的视角,把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来研究家庭农场知识吸收能力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广东省724个家庭农场的实证研究发现,家庭农场的知识吸收能力对其经营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环境动态性在家庭农场的知识吸收能力与其经营绩效关系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家庭农场在经营实践中应该重视知识吸收能力的培育,并关注知识吸收能力与环境动态性的演化性匹配.

    知识吸收能力环境动态性家庭农场经营管理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以百色学院为例

    戴俊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创业是发展的动力,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不断探索,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百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该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育人模式与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成效显著.其做法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贡献新的力量,也为民族地区或区域性合作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百色学院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三维探赜

    段红敏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蕴和育人价值.科学家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动"大思政课"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高校要充分挖掘科学家精神的宝贵资源,解决好科学家精神以何融入、为何融入、如何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三重困境,提升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行为表达,培养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科学家精神"大思政课"建设三维探赜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首轮评估结果研究——基于32所高校自评总结大会新闻稿的文本分析

    林欣张智慧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了建设周期自评总结大会.文章以其中32所高校在官网公布的自评总结大会新闻稿为分析对象,利用NVIVO 11软件进行新闻稿文本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差距:一是高校中国特色不突出;二是高端研究型人才缺乏;三是学术治理体系不健全;四是顶尖科研成果较少.基于此,为提高我国"双一流"高校建设水平,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提出相关建议: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兼顾立德树人与科学研究,培养高端研究型人才;加强学科建设融合,规范学术治理;营造创新氛围,保障顶尖科研成果输出.

    "双一流"大学新闻稿文本分析学科建设

    来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