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学
广西医学

杨光业

月刊

0253-4304

gxyx@gxmi.net

0771-5871020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广西医学/Journal Guang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内容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重点反映我区医药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各级医药卫生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丹参酮ⅡA对链脲佐菌素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项锡勇夏思雨周怡俊李珊...
    1698-1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丹参酮Ⅱ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丹参酮ⅡA的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和O MIM®数据库获取AD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平台获得两类靶点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富集分析。(2)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STZ组、多奈哌齐组、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STZ对其他组大鼠建立AD模型,在注射后第2天,对各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在注射后第23、24天进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然后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儿)-1β、IL-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1)共获得24个交集靶点,选出10个核心靶点(MMP9、TP53、JUN、FOS、PTGS2、EDN1、MYC、RELA、Caspase-3、NFKBIA)。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交集靶点主要作用于细胞器膜、细胞核、细胞膜等细胞组分,涉及调控转录因子结合、酶结合、蛋白酶结合等分子功能,参与对药物反应的调控和对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富集于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2)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相比,STZ组大鼠的辨别指数下降,BDNF mRNA表达水平下调,IL-1β及IL-6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STZ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辨别指数升高,BDNF mRNA表达水平上调,IL-1β及IL-6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各丹参酮ⅡA剂量组大鼠的辨别指数及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与多奈哌齐组比较,以及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的BDNF mRNA表达水平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改善STZ诱导的AD大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及认知功能损伤,且效果与临床常用药物多奈哌齐相似。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作用于MMP9、TP53、JUN、FOS、PTGS2等多个靶点,来调控cAMP和神经营养因子等信号通路,以及抑制炎症因子,从而发挥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丹参酮ⅡA链脲佐菌素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炎症反应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

    穿心莲内酯对慢性低灌注所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宋糖覃振敏陈永欣陈耀...
    1705-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对慢性低灌注所致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动物实验。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对造模组和3个不同剂量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永久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仅行假手术。造模后28 d,给予低剂量组大鼠灌胃20 mg/kg穿心莲内酯,中剂量组大鼠灌胃40 mg/kg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大鼠灌胃80 mg/kg穿心莲内酯,假手术组和造模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持续14 d。(2)细胞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造模组、1 µmol/L穿心莲内酯组、2 µmol/L穿心莲内酯组和4 μmol/L穿心莲内酯组。各穿心莲内酯干预组给予相应浓度的穿心莲内酯干预,对照组、造模组加入等体积完全培养基。干预24 h后,除对照组外,将其余4组细胞置入密闭的缺氧小室中进行氧糖剥夺法造模6 h。(3)通过水迷宫和旷场实验进行动物行为学检测评估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取大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细胞的病理状态;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表达量;使用CCK-8和Hoechst染色检测并观察HT22细胞活性状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和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1)动物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组逃避潜伏期和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增加,穿越平台次数、直立次数和穿越格子数减少;与造模组相比,3个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第1次穿越平台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造模组大鼠海马区和皮质区神经元排列紊乱,细胞质萎缩,核仁碎裂;3个剂量组大鼠海马区和皮质区神经元损伤程度较造模组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组大鼠海马区和皮质区神经元内Nissl小体明显减少,神经元受损;3个剂量组大鼠神经元内Nissl小体数量较造模组增加,损伤神经元数量较造模组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组大鼠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上升,IL-10表达水平下降;与造模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下降,IL-10表达水平升高,中剂量组IL-6表达水平亦下降,而高剂量组仅IL-10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组大鼠磷酸化IκBα和磷酸化p65表达水平增加;与造模组相比,3个剂量组磷酸化IκBα和磷酸化p65表达水平均下降,但随剂量的增加,磷酸化p65表达水平依次降低,磷酸化IκBα表达水平则依次升高(P<0。05)。(2)细胞实验。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细胞活性降低;与造模组比较,2 μmol/L穿心莲内酯组和4 μmol/L穿心莲内酯组细胞活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细胞磷酸化p65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与造模组相比,3个穿心莲内酯干预组细胞磷酸化p65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 穿心莲内酯可以改善低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和自主运动能力障碍,缓解焦虑状态,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激活、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穿心莲内酯慢性脑低灌注血管性认知障碍核因子κB炎症因子大鼠

    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苦丁茶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作用机制

    黎承班高书亚何斌权里平...
    1716-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苦丁茶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UniProt等数据库筛选苦丁茶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DCM相关靶点。将上述靶点取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筛选关键活性成分。通过R语言软件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GEO数据库的在线工具GEO2R分别对3个微阵列数据集GSE1145、GSE42955和GSE5406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针对差异表达基因与核心靶点基因中的共有基因,通过R语言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针对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苦丁茶活性化学成分9个及其作用靶点369个,DCM相关靶点1 597个,两者交集靶点105个。苦丁茶治疗DCM的关键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坡模酸等,核心靶点包括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肿瘤坏死因子(TNF)、Jun原癌基因,AP-1转录因子亚基(JUN)等。交集靶点涉及伤口愈合、上皮细胞增殖、生殖系统发育、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膜微域膜筏、膜筏、质膜的外侧、黏着斑等细胞组分,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受体配体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AKT1、SRC、TNF、HSP90AA1和JUN在GSE1145、GSE42955、GSE55406三个GEO数据集中存在差异表达,且诊断DCM的效能较高。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苦丁茶的关键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 苦丁茶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坡模酸等主要通过作用于AKT1、SRC、TNF、HSP90AA1和JUN等核心靶点,参与调控膜微域膜筏、膜筏、质膜的外侧、黏着斑等细胞组分,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上皮细胞增殖、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以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治疗DCM的作用。

    扩张型心肌病苦丁茶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GIS-三阶段DEA模型的广西民营医院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效率评价

    张亚娟黄宗金袁海涛何晨...
    1727-1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民营医院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运行效率,为提高广西民营医院的投入产出效率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选取80所广西民营医院作为样本医院,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广西民营医院资源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和效率评价。结果 (1)调整前,80所样本医院的综合效率均值、纯技术效率均值及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608、0。785、0。762,其中,14家样本医院达到总体有效和规模有效,27家样本医院达到技术有效。(2)三阶段DEA调整前,样本医院纯技术效率均值高于规模效率均值,在排除环境因素影响后,样本医院的综合效率均值和纯技术效率均值有所上升,达到技术有效的样本医院增至31家,规模效率均值有所下降。(3)调整前后均有66家样本医院未达到总体有效和规模有效,且均有52家样本医院规模报酬递增,14家医院规模报酬递减。(4)从医院类型来看,调整后眼科医院、综合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及妇产医院的各项效率均值较调整前变化较小,中医医院纯技术效率均值显著增长,精神病医院纯技术效率均值显著下降。(5)从地区来看,调整后百色市样本医院的纯技术效率提升两个梯队,百色市样本医院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南宁市样本医院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柳州市样本医院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贺州市样本医院的纯技术效率均提升一个梯度,仅有玉林市样本医院的规模效率下降了一个梯队。结论 广西民营医院的发展不均衡,不同类型、不同地区民营医院在资源分布、运行效率上存在差异,规模效率和技术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建议广西民营医院应以患者为中心,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增强运营质效,实现规模经济和特色发展。同时,相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优化民营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推动广西民营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民营医院空间分布运行效率地理信息系统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治理状况及对策研究

    朱茂灵赵士博
    1735-1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南宁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治理状况及对策。方法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南宁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治理状况,并提出相关对策。结果 (1)2020-2022年,南宁市不同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南宁市全市及横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随年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西乡塘区、上林县和马山县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P<0。05),西乡塘区、江南区、武鸣区、马山县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均随年份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2020-2022年,南宁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鞘膜积液、并指(趾)、马蹄内翻足,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于其他出生缺陷(P<0。05);2022年南宁市的总体出生缺陷发生率较2021年稍有回升(P<0。05)。(3)2020-2022年,南宁市全市围产儿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随年份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南宁市全市平均围产儿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28周干预率均达90%以上,但截至2022年,兴宁区、西乡塘区、邕宁区、横州市、上林县的干预率均未达90%。南宁市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出生率排名前3的地区,2020年依次为青秀区、武鸣区、宾阳县,2021年依次为良庆区、宾阳县、武鸣区,2022年依次为横州市、武鸣区、西乡塘区。结论 自2020年以来,南宁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治理状况初见成效,在全市出生缺陷统计上报和及时干预方面效果明显,极大地减少围产儿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的发生。然而,南宁市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仍存在医疗资源较为匮乏、民众认知不足及政策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建议从多角度、多层面、多中心实行联防联控,有效控制南宁市围产儿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儿的出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全市出生人口素质。

    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治理对策南宁市

    集中群组式孕期保健对孕妇心理状态影响的Meta分析

    陆云韩叶芬刘青艳黎凤民...
    1741-1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集中群组式孕期保健对孕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集中群组式孕期保健对孕妇心理状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4篇文献,包括2 62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焦虑、抑郁得分更低,自我效能感及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得分更高(P<0。05),但两组孕妇的分娩恐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中群组式孕期保健可减轻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及积极心理资本水平。

    集中群组式孕期保健孕妇心理状态Meta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壮医外治技法治疗巧坞病(脑病)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叶嘉禧黎衍江邓梓泳覃启京...
    1751-1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iteSpace探讨我国壮医外治技法治疗巧坞病(脑病)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2月21日收录的有关壮医外治技法治疗巧坞病(脑病)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2。R3软件对文献的年度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21篇文献,其中1987-2012年年度发文量极少,2013-2023年的年度发文量总体呈现动态发展态势。核心作者28名,初步形成以黄瑾明和罗本华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发文量排名前6位的研究机构依次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桂林市中医院。壮医外治技法治疗巧坞病的研究热点为失眠、针刺、临床观察、偏头痛、脐内环穴等,而巧坞病、中风相关后遗症、经筋挑刺、莲花针为新关注点,壮医药线点灸、壮医针刺为该领域研究较为热门的特色技法。结论 目前壮医外治技法治疗巧坞病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已初步形成研究团队,但各团队间的合作较少,且主要以临床研究为主,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未来应加强不同科研团队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壮医外治技法巧坞病脑病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

    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林晓旭肖敬周晓玲
    1758-1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NAFLD治疗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治疗该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医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和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制订该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案提供参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中药作用机制综述

    铁死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盛山峰滕肖盘明圆李峥...
    1763-1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指在细胞内铁负荷过大、铁稳态失衡的情况下,脂质过氧化物大量生成并累积,使细胞膜受损而导致细胞死亡的一种自噬细胞死亡过程,也是一种新型的铁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棘手的、病情凶险的急腹症,常伴有脏器功能损伤甚至衰竭,病死率高。尽管关于SAP发生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目前对于SAP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较低的治愈率与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SAP的发生、发展与铁死亡关系密切,铁死亡的发生会加重胰腺炎症反应,而抑制铁死亡可以缓解SAP的炎症反应及伴随的器官损伤。本文总结归纳近年来铁死亡在SAP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加深入地认识SAP的发生、发展机制,为SAP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重症急性胰腺炎铁死亡发生机制器官损伤胰腺纤维化治疗综述

    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黄显雯周彦希陈锐黄毅...
    1769-1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小脑出血(HCH)是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虽然可以直接清除血肿,但由于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且可能导致额外的脑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其在HCH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本文对神经内镜治疗HC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技术优势、手术方法、疗效评估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高血压小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