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植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李先琨

双月刊

1000-3142

guihaia@gxib.cn

0773-3550074

541006

广西桂林市雁山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广西植物/Journal Guihai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创刊较早的植物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我国生命科学的常用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英文研究论文,以及植物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成果快报,酌登反映本学科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纤枝短月藓BeLEA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李雪宝王琦鄢波
    27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纤枝短月藓LEA2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征,该研究以纤枝短月藓为材料,首次利用PCR克隆技术得到纤枝短月藓BeLEA2基因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基因序列中含有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其开放阅读框(ORF)为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预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515.96 Da.(2)将纤枝短月藓与其他植物LEA2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纤枝短月藓与小立碗藓的亲缘关系最近.(3)利用HiTail-PCR技术克隆获得1072 bp的BeLEA2启动子序列,用PlantCARE在线工具对该启动子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启动子除了含有核心启动子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还含有ABRE、MYB、MYC、MYB结合位点(MBS)等其他顺式元件.(4)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eLEA2基因在纤枝短月藓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对脱水胁迫有响应.以上结果为进一步探究LEA2基因在苔藓植物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纤枝短月藓LEA2基因启动子脱水胁迫表达

    香石竹DcSKP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周旭红赵雪艳杨晓密吴学尉...
    286-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SKP1基因是SCF E3泛素连接酶蛋白复合物的核心成分,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然而,香石竹SKP1基因还未被克隆,该文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的花药中分离克隆了1个减数分裂相关基因SKP1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DcSKP1(GenBank登录号为MK931293).结果表明:(1)DcSKP1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962 bp,含有1个长度为567 bp的ORF,该基因编码188个氨基酸.(2)蛋白序列比对显示,DcSKP1中存在一个高度保守TPEE基序,还具有Skp1 POZ结构域和Skp1结构域,并与拟南芥的SKP1聚集在一个分支上.(3)利用荧光定量PCR对香石竹DcSKP1基因表达模式进行研究,发现DcSKP1基因在各个组织部位都有表达,在花药中的表达量高于茎、叶组织,且在幼小的花药中表达量最高,随着花药发育的进程表达量下降.由此推测,DcSKP1基因可能在香石竹减数分裂中具有重要作用.

    香石竹DcSKP1减数分裂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分析

    大豆GeB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巩元勇赵丽华闫飞朱丽红...
    294-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GeBP转录因子调控植物表皮毛的生长发育,并且参与控制植物叶片的发育.该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全基因组范围内搜索GeBP基因家族,并从氨基酸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染色体的物理分布、系统进化、序列比对、功能结构域、组织表达情况等基本特征方面对GmGeBP基因家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共获得9个GmGeB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其中仅2个基因含有内含子,且都只有1个内含子,表明该家族成员基因构造比较简单但稳定.(2)GmGeBP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39.65~49.24 kD,理论等电点为4.65~9.08;这些成员基本上都是酸性氨基酸,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3)这9个基因不均匀的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10和20号染色体上分别分布2个GeBP基因,3、5、13、15、19号染色体上各分布1个基因.(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大豆与拟南芥对应的GeBP成员亲缘关系较近,分别聚类到4个分支,而与水稻的距离较远.(5)结构域分析表明,9个GmGeBP成员都包含DUF573结构域,推测该部分在GeBP转录因子中很可能是与靶标基因顺式作用元件互作的结构域.(6)通过分析大豆GmGeB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组织表达,发现不同基因在大豆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该文对大豆GeB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分析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大豆表皮毛发育的分子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大豆GeBP转录因子生物信息组织表达

    苦荞FtF5H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段迎杨晓琳蔡苏云贺润丽...
    304-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魏酸-5-羟基化酶(Ferulate 5-hydroxylase)是调控S型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为研究其在苦荞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分子机制,该文从苦荞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一个F5H基因,命名为FtF5H(GenBank登录号:MW45511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苦荞F5H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氨基酸结构、系统进化树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FtF5H基因在厚果壳苦荞与薄果壳苦荞的叶、花、茎、果壳中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1)FtF5H基因序列包含1395 bp的完整cDNA开放阅读框,编码464个氨基酸.(2)FtF5H蛋白具有P450超家族结构,为亲水性稳定酸性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域,且为非分泌性蛋白.(3)FtF5H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预测显示FtF5H蛋白与5ylw.1.A的相似度较高.(4)系统进化分析显示FtF5H属于CYP84A亚家族.(5)qRT-PCR显示FtF5H基因在两种苦荞中的不同部位均有表达,且在厚果壳苦荞果壳中的表达量是薄果壳的5倍,表达具有极显著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苦荞木质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对苦荞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苦荞RT-PCR克隆阿魏酸-5-羟基化酶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

    基于叶片生理指标的小麦芽期耐盐性评价

    王伟刘艳涛王志钮力亚...
    315-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小麦生产,提高小麦耐盐性是应对土壤盐渍化的主要生物途径之一.小麦芽期亦是对盐分较为敏感的时期,小麦芽期耐盐性的强弱对盐碱地小麦种植至关重要.为探讨利用叶片生理指标进行小麦芽期耐盐性评价的可行性,该文以沧麦6005及其73个叠氮化钠诱变家系为试验材料,在超纯水和40%人工海水条件下,对芽期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小麦芽期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40%人工海水盐胁迫下,小麦芽期叶片中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总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POD活性增强,而CAT和SOD活性减弱.(2)主成分分析中第1和第4主成分是小麦芽期叶片耐盐的酶活响应因子,第2和第3主成分是小麦芽期叶片耐盐的渗透调节因子.(3)在耐盐性评价中,沧麦6005芽期耐盐性鉴定等级为2级(耐盐),耐盐等级鉴定为1级(高耐)的家系为SAM1、SAM49和SAM59,这与田间生产实践经验一致.综上结果表明,POD、CAT和SOD的活性以及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小麦芽期耐盐性评价的叶片生理指标.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叶片生理指标进行小麦芽期耐盐性评价提供参考.

    小麦芽期生理指标耐盐性综合评价

    高粱幼穗分化与叶龄指数的关联研究

    周瑜黄娟张亚勤吴毓...
    324-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高粱穗分化进程的简易叶龄诊断方法,该文以杂交种'晋渝糯3号'和常规种'国窖红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播期,观察幼穗分化进程及对应的叶龄,分析各分化阶段与叶龄及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不育的有柄小穗可发育到雌雄蕊分化期.(2)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开始日期提前,持续时间缩短,穗分化各时期的叶龄和叶龄指数减小,但品种间存在差异.(3)高粱幼穗分化各时期与对应的叶龄指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其方程通式为Yi=bXi+a(Yi:幼穗分化期,Xi:叶龄指数).(4)随着播期的推迟,'晋渝糯3号'的b和|a|值逐渐增大,而'国窖红1号'的b和|a|值则逐渐减小.综上所述,可根据叶龄指数推测高粱幼穗分化进程,该研究结果为高粱栽培管理指标化提供参考.

    高粱幼穗分化叶龄指数播期

    战骨黄酮碳苷类化合物的大孔树脂富集工艺研究

    党骄阳陈月圆颜小捷卢凤来...
    33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酮碳苷,作为战骨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骨关节炎的功效.为优化植物战骨茎中总黄酮碳苷的富集纯化工艺,该研究以战骨中5个黄酮碳苷为考察指标,通过对13种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与解吸实验,优选出合适的大孔树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结果进行检测,然后利用正交工艺优化富集纯化条件.结果表明:(1)XAD-16N型大孔树脂对植物战骨茎中黄酮碳苷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工艺优化,最终确定其最佳富集纯化工艺为上样浓度为原提取液稀释2倍、上样流速2 BV•h-1、洗脱液浓度60%乙醇.(2)总黄酮碳苷的含量由1.73%(原植物中含量)提高到14.50%,提高了7.38倍.以上结果表明,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筛选的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效果良好,为植物战骨茎的药物开发提供数据参考.

    战骨黄酮碳苷大孔树脂正交试验

    斑地锦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宋美玲黄胜和陈祖杰邹嘉轩...
    340-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具有合适的内参基因.为筛选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合适的RT-qPCR内参基因,该文利用同源克隆法克隆斑地锦GAPDH、EF-1α、act、UBQ、TUB-α、eIF-4A、CYP等基因片段,RT-qPCR检测7个候选内参基因在斑地锦不同生长期根、茎、叶和果实中的表达情况,并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生物学软件对各候选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克隆的GAPDH、EF-1α、act、UBQ、TUB-α、eIF-4A、CYP基因片段为729、808、753、422、233、656、313 bp,分别编码242、269、250、140、77、218、103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相应氨基酸序列的最高同源性均在85%以上.(2)综合3个分析软件分析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得出,表达稳定性排名为UBQ>EF-1α>TUB-α>eIF-4A>GAPDH>CYP>act.因此,可以选取UBQ作为斑地锦RT-qPCR分析的内参基因,用于不同生长期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

    斑地锦基因克隆内参基因RT-q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