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植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李先琨

双月刊

1000-3142

guihaia@gxib.cn

0773-3550074

541006

广西桂林市雁山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广西植物/Journal Guihai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创刊较早的植物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我国生命科学的常用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英文研究论文,以及植物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成果快报,酌登反映本学科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苏军德赵晓冏李国霞
    450-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群落分布格局是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海拔梯度被认为是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决定性因子,为探求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该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分类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排序等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内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88个样方共记录物种85种,隶属30科56属,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其分为9个植物群落.(2)9个植物群落在DCCA排序图上聚集分布,呈现出较好的环境梯度,其中海拔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影响最大,其次为降水、温度、坡度、坡向和土壤腐殖质.(3)影响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变量中,环境因子占25.24%,空间因子占13.21%,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交叉作用占9.03%,群落分布格局未被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解释部分占52.52%,这部分主要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对区域内植被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群落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DCCA海拔

    基于青冈和滇青冈生态位模拟的湿润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替代分布及气候解释

    刘颖田斌欧光龙
    460-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湿润常绿阔叶林和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替代分布的气候制约变量,该研究选择其代表性优势树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滇青冈(C.glaucoides)为研究对象,收集两个物种的标本分布点数据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图层数据,运用MaxEnt模型,模拟其潜在分布区,通过判别分析(DFA)、方差分析(ANOVA)和核密度分析三种方法量化两个树种的生态位差异,解释两类植被地理替代分布规律及其主导气候变量.结果表明:(1)青冈和与滇青冈MaxEnt拟合的AUC值分别为0.995和0.986,准确预测了两物种的潜在分布;青冈适宜于20°~30°N的亚热带及北热带地区,滇青冈集中分布于云贵高原亚热带区域.(2)DFA和ANOVA的结果一致,表明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等温性(bio3)、降水季节性变化(bio15)是造成二者生态位分异的主导气候变量.(3)核密度分析显示昼夜温差月均值(bio2)、等温性(bio3)、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bio4)是影响两物种生态位分化的主导温度变量;降水季节性变化(bio15)、年降水量(bio12)、最干月降水量(bio14)、最干季降水量(bio17)、最冷季降水量(bio19)是两物种生态位分化的主导降水变量.上述结果说明等温性、温度季节性变化、降水季节性变化等表征气候季节性差异的变量是造成湿润与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出现替代分布的主要原因.

    青冈滇青冈湿润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生态位模拟替代分布

    不同起源秋茄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风险评价

    潘辉郑开基游巍斌王韧...
    470-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秋茄(Kandelia obovata)林生态系统的重金属污染是滨海湿地研究的重要组成.为探究闽东不同起源秋茄林湿地的健康风险与重金属污染的状况,运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法分析闽东不同起源秋茄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并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秋茄天然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排序为Zn(102.38 mg·kg-1)>Pb(101.53 mg·kg-1)>Cu(11.72 mg·kg-1)>Cd(0.91 mg·kg-1);秋茄人工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排序为Zn(152.81 mg·kg-1)>Pb(105.83 mg·kg-1)>Cu(16.38 mg·kg-1)>Cd(1.33 mg·kg-1).(2)天然红树林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区域污染负荷指数(IPLzone)低于人工红树林,对应的污染等级均为1,属于中度污染.(3)秋茄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对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非致癌风险(RN)均低于1,对人体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很低,Pb元素对儿童的RN高于1,会对儿童造成非致癌风险;Cd对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儿童的致癌风险(RI)均大于1.0×10-6,对人体存在严重的致癌风险.综上所述,闽东秋茄林湿地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应控制湿地周边污染物排放和对湿地进行净化治理.

    重金属污染秋茄沉积物健康评价闽东湿地

    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顿梦杰张云霞宋波盛昕...
    479-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以及矿区生态复垦的植物材料,该研究在贵州牛角塘铅锌矿区采集30种优势植物及其根系土壤,测定其地上部、地下部和根系土壤的Cd、Cu、Ni、Pb、Zn含量,计算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并通过聚类分析综合评估植物的应用潜力.结果表明:(1)千里光、鬼针草地上部Cd含量高达40.33、43.26 mg·kg-1,富集系数(地上部分)分别为0.20和0.37,转运系数分别为1.35和1.16,有较强富集Cd的能力,对Cd污染土壤有一定的修复潜力.(2)头花蓼地上部Cd、Zn含量分别为77.49、3557.96 mg·kg-1,均为本次调查30种植物中的最大值,是一种修复Cd、Zn复合污染土壤的潜在植物材料.(3)醉鱼草地上部Ni含量为0.62 mg·kg-1,富集系数(地上部分)和转运系数高达6.16和1.37,醉鱼草是否是Ni的一种富集植物,还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4)紫茉莉、节节草根部Cd、Cu、Pb和Zn含量远大于地上部,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河北木蓝地上部、地下部Cd、Cu和Zn等重金属含量都较低,属于规避型植物.因此,千里光、鬼针草和头花蓼可用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紫茉莉、节节草、河北木蓝可用于矿区复垦.

    牛角塘铅锌矿区富集植物矿区复垦根部囤积型植物规避型植物

    盐碱胁迫对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

    严少娟刘怡萌孙艳丽林兴生...
    491-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盐碱胁迫对巨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的影响,该文设置了7个盐碱梯度,利用SPSS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巨菌草根际土壤生理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巨菌草根际土壤真菌和细菌结构均存在差异;12‰盐碱浓度下,真菌优势菌纲为粪壳菌纲(68.5%)、散囊菌纲(16.3%),细菌优势菌纲为绿弯菌纲(8.5%)、拟杆菌纲(13.5%)、芽单胞菌纲(5.6%)和 δ-变形菌纲(3.7%);6‰盐碱浓度时,真菌优势菌纲为座囊菌纲(27.7%),细菌优势菌纲为厌氧绳菌纲(2.4%),当盐碱浓度提高至12‰时,该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分别降至2.5%和0.007%;真菌和细菌群落Chao指数和Shannon指数随着盐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且与土壤盐碱浓度显著相关(P<0.01).(2)低浓度盐碱胁迫对巨菌草根际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当盐碱浓度超过8‰时,土壤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受到抑制;种植巨菌草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且盐碱浓度显著降低(P<0.05);种植巨菌草对土壤盐碱度的中和能力在中高浓度下较弱;盐碱浓度为6‰时,巨菌草产量最高,且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均高于其他盐碱浓度.该研究表明,巨菌草能通过调节酶的浓度来适应中低浓度盐碱环境,且在不同浓度的盐碱土壤中,产生相应的优势菌群来适应该环境,种植巨菌草对中低浓度盐碱土壤有一定改良作用.

    盐碱胁迫土壤微生物理化性质土壤肥力耐盐植物

    不同生境下濒危植物膝柄木幼树的生态适应性

    招礼军权佳惠朱栗琼黄曈...
    501-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柄木是我国极度濒危植物,也是广西滨海过渡带天然植被的重要组成树种.为了解光因子对膝柄木天然更新的限制影响,该文对林缘、林窗、林下三种不同光照生境下膝柄木幼树的生理和生长指标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光合有效辐射不足影响了膝柄木幼树的生长.林下幼树的地径、株高和叶面积增长量显著降低,而生长于光照充足林缘生境的膝柄木幼树,其生长指标增长量最大.(2)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减少,膝柄木幼树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林缘生境显著高于林下生境的幼树,游离脯氨酸含量林下生境的幼树显著高于林缘和林窗生境的幼树.(3)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减弱,林下生境幼树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林缘和林窗的膝柄木幼树,而叶绿素a/b林缘幼树较高;林缘生境的膝柄木幼树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在三种生境中最高;林下生境的膝柄木幼树的胞间CO2浓度(Ci)高于其他两种生境,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在2—4月林缘生境的膝柄木幼树最高,6—10月林下生境的膝柄木幼树高于其他两种生境,12月三种生境差异不显著.综上结果表明,光照因子是膝柄木幼树时期生长的限制因子之一,生长在林缘生境的幼树因接收到的光照较为充足,其生长状况要显著好于其他生境的幼树.

    生境光照膝柄木幼树生态适应性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冠层和林下层优势种叶功能性状响应异质生境的差异

    孙鹏韦霄叶万辉沈浩...
    510-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可以通过改变功能性状适应环境变化,不同类型的植物如何调整表型来适应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南亚热带森林不同生长型植物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响应机制,该研究沿广东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m2样地的3条山体选取不同海拔和凹凸度的27个样方(20 m×20 m)中的5种优势树种(包括2种冠层树种和3种林下层树种),测定每株树的胸径及8种叶功能性状,包括4种结构性状(叶片厚度、长宽比、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和4种化学计量性状(δ13 C、δ15 N、叶片氮含量和叶片磷含量),从叶功能性状角度对比分析两种生长型的优势树种响应海拔和凹凸度等异质生境的差异.结果表明:(1)各树种均存在若干叶功能性状与海拔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在凹凸度方面,仅有厚壳桂的比叶面积与凹凸度呈现正相关,柏拉木的叶片氮含量与凹凸度呈现负相关.(2)比叶面积、叶片厚度与δ15N等性状更普遍地对海拔因素存在响应,而叶长宽比和叶干物质含量响应程度较低.(3)冠层与林下层优势种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在各类生境中均存在显著差异;相较冠层树种而言,林下层树种有着相对较低的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和δ13 C;冠层和林下层树种的叶功能性状对海拔和凹凸度的响应程度不同,林下层树种具有更多的功能性状在不同类型生境下存在显著差异.综上认为,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层片的优势树种(冠层和林下层优势树种)对异质生境的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表现在林下层树种在异质生境中表型更易随环境变化以适应更多样的环境条件,比叶面积、叶片厚度与δ15 N等是指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响应异质生境的重要且有效的性状.

    功能性状冠层树种林下层树种海拔梯度地形因素

    稀有濒危植物贵州红山茶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唐凤邹天才杨乃坤胡光平...
    520-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是红山茶组中稀有5室蒴果代表种之一,具有重要物种生物学意义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探索贵州红山茶物种稀有濒危原因,该文采用样方法与实测法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和生存力分析,开展种群结构动态量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原生植被具有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典型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主体林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桦木(Betula luminife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蓝果树(Nyssa sinensis)+山茶(Camellia sp.)+铃木(Eurya sp.)+木荷(Schima sp.)等针叶阔叶混交林常见.(2)贵州红山茶植物种群结构为增长型,以小树和中树龄级阶段植株为主体,占种群数量的73.02%;种群存活曲线Deevey-Ⅱ型特征明显,种群生命期望值在幼苗期达到最大值,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种群幼苗库丰富但响应生境外的干扰敏感,幼苗存活至Ⅶ龄级植株概率陡降至36.17%,整体呈现"Ⅳ龄级前增长-Ⅳ龄级后衰退"的特点.(3)贵州红山茶在未来2、4、6、8、10个径级的生长期之后,种群动态趋于中树(Ⅴ~Ⅶ龄级)、大树(Ⅷ~Ⅹ龄级)和老树(Ⅺ~ⅩⅢ龄级)的态势.综上认为,贵州红山茶生境资源及空间有限性导致种群内部或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加剧,使种群幼苗存活率降低和低龄级植株数量减少,加上人类掠夺性采伐造成的成年植株死亡率增高,致使其种群的数量增加及种群扩散受阻,分布区狭窄,物种趋于濒危.

    贵州红山茶种群结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时间序列预测物种濒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