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植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李先琨

双月刊

1000-3142

guihaia@gxib.cn

0773-3550074

541006

广西桂林市雁山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广西植物/Journal Guihai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创刊较早的植物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我国生命科学的常用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英文研究论文,以及植物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成果快报,酌登反映本学科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铝浓度处理下马尾松体内铝的分配特征

    任何琴孙学广袁贵云冯万艳...
    52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毒金属离子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与植物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密切相关.为探究铝进入马尾松体内后在亚细胞水平下的分布情况,该研究分别设置0、0.5、1.0、2.0 mmol·L-14个铝浓度,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铝浓度下马尾松的生长状况及亚细胞水平下铝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低浓度铝(0.5 mmol·L-1)显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P<0.05),随铝浓度的升高(≥1.0 mmol·L-1),马尾松根系生长和根尖细胞活力均受到抑制.(2)相较于茎叶,进入马尾松体内的铝主要沉积在根系中(P<0.05),但随着铝浓度的增加,茎叶中的铝含量也开始增加.(3)亚细胞水平下,不同铝浓度影响了铝在细胞壁和液泡中的分配比例.当铝浓度为1.0 mmol·L-1及以下时,铝在根系和茎叶的细胞壁和液泡中的比例均较高,两者间铝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高铝浓度下(2.0 mmol·L-1),铝则主要沉积在细胞壁上,根系、茎叶的细胞壁铝含量分别占比55%和70%.相较而言,各铝浓度处理下细胞器和细胞质中的铝含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降低了铝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综上认为,马尾松可以通过调整体内铝的分配来适应铝胁迫,这为后续从细胞及分子层面进一步阐明马尾松对铝环境的适应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尾松亚细胞组分细胞壁分配特征

    槲蕨根茎响应钙胁迫的差异表达代谢物分析

    吴依琳李慧马洪娜李伟忠...
    531-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槲蕨为喀斯特地区典型的附生蕨类植物,主要通过其根茎附生于岩石的表面或缝隙中.槲蕨以干燥的根茎入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探究钙离子(Ca2+)胁迫下槲蕨根茎中代谢物的变化,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不同浓度(0、600、1 200 mmol·L1)Ca2+胁迫下槲蕨根茎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1)共鉴定到64种差异表达代谢物.(2)在0、600 mmol·L-1比较组中有48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在0、1 200 mmol·L-1比较组中有45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在600、1 200 mmol·L-1比较组中有44个差异表达代谢物.(3)鉴定到的差异表达代谢物根据其化学分类归属信息进行归类,分为5类.综上认为,Ca2+胁迫影响槲蕨根茎的氨基酸代谢、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木质素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及其他途径;该研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初步揭示了参与槲蕨根茎应答Ca2+胁迫的关键代谢物,为进一步研究槲蕨适应Ca2+胁迫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槲蕨根茎药材的品质改善提供了新思路.

    非靶向代谢组学高浓度Ca2+代谢通路适应机制苗药

    不同品种文冠果种子萌发对低温储藏的响应

    吴琴霞胡宇辰陈颖程乐...
    54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文冠果品种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该文选择4个文冠果品种['普通'(PT)、'奇红'(QH)、'沃丰'(WF)、'沃石'(WS)]种子作为研究材料,分别在-20℃下进行不同时间段(30、60、90、120、150 d)的储藏处理,测定各阶段文冠果种子的发芽指标,并对储藏前、储藏后、萌发7 d间的种子内含物、激素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储藏能显著提高小粒种子(PT、QH)的发芽质量,处理60 d的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分别达48.3%、58.3%,但大粒种子WF、WS品种的效果低于前两者.(2)-20 ℃储藏60 d及种子湿沙萌发7 d内,4个品种油脂含量、种壳厚度均出现显著下降,在3~7 d下降幅度大(WS除外);而种仁含水量在萌发1~3 d内快速增加,之后缓慢增加到第7天的峰值,种仁可溶性糖等指标都在发芽3~4 d时显著积累.(3)低温冷藏可提高文冠果小粒品种种子的GA/ABA和tHor/ABA的比值,进而促进油脂降解、种壳变薄,从而解除种子的休眠.总之,文冠果种子大、种壳厚、硬度大、生理后熟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属综合休眠类型;低温冷藏可破除种子休眠,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小粒品种效果好于大粒品种;大粒品种如'沃石'可通过延长低温冷藏时间(150d)提高种子发芽率(38.7%);低温冷藏+湿沙萌发是一种快速和简便的促进文冠果种子萌发的方法.该研究结果为文冠果优良品种的推广和种子解休眠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文冠果品种冷藏处理种子萌发储藏物质激素解休眠机制

    施氮磷钾肥对短肋羽藓的生长生理及植株呈色的影响

    杨铄渊王秀荣史秉洋陈洪梅...
    554-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肋羽藓(Thuidium kanedae)是一种分布广泛、景观价值高的藓类植物,但目前缺乏相关的栽培研究.为获得适合短肋羽藓生长发育的最优施肥处理,该文以不施肥(CK)作为对照,采用尿素(N肥)、过磷酸钙(P肥)和硫酸钾(K肥)组合处理,设置3个施肥水平(1~3)的施肥方案.通过观测不同处理中短肋羽藓的生长长度、覆盖度和植株颜色占比,筛选有利于其生长及植株呈色的施肥方案,并测定优选施肥方案中苔藓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以探讨施肥对短肋羽藓的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N1、N2P2K2处理下植株覆盖度最大且显著均高于CK;植株长度以Ni、N2K2处理下最高且大于CK;N3P3K3和N2P2K2处理的植株绿度维持效果最好.(2)N肥、NK、NPK配施方案对短肋羽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这些处理总体上植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CK,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CK.(3)相关性分析表明:绿色占比与覆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长度与植株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可知,不同肥施处理对短肋羽藓的生长及植株呈色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人工栽培的短肋羽藓施肥方案应以N肥为主,P、K配施为辅,其中,N2P2K2(N、P、K的施肥量依次为26、14、28 kg·hm-2·a-1)处理下,短肋羽藓的生长状况和绿度最好.

    短肋羽藓施肥方案生长状况生理响应植物颜色

    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机械强度的影响

    李红燕欧美景赵秋菊李佳蔚...
    564-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片穿透力强度是反映叶片机械抗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最终结果受到针直径与校准方法的影响.为探究不同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对叶片穿透力测定的影响,该文对比研究了广西大学校园中30种具平行脉单子叶植物与具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在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与校准条件下的差异及该差异与功能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利用穿刺针周长、横截面积及叶片厚度等进行校准,不同校准方式下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的叶片穿透力不同.(2)不同校准方式下,利用3种直径穿刺针测到的穿透力之间差异不同,其中,在只利用穿刺针周长和利用针周长与叶片厚度校准后,不同直径穿刺针之间的叶片穿透力无显著性差异;在只利用叶片厚度校准时,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大;在只利用穿刺针面积和利用针面积与叶片厚度校准后,穿刺针越粗,穿透力越小.单子叶植物3种不同直径穿刺针的穿透力均大于相同粗细穿刺针下双子叶植物的穿透力.(3)不同校准方式下3种直径穿透力之间的差异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叶脉类型、叶片密度、比叶重、角质层厚度和叶脉密度可能是3种直径穿透力之间差异产生的结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利用不同直径穿刺针测定及不同校准方式下对不同叶脉类型植物的叶片穿透力具有不同影响,叶片穿透力测定过程中需对穿刺针直径及校准方法进行合理地选择和统一,建议测定叶片穿透力时,这3种针中,直径为0.5 mm的穿刺针应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测定,但不适用于较为坚硬的叶片,直径为2 mm的穿刺针不适用于叶脉密度较大、比叶重较小的叶片,选择直径为1 mm的穿刺针并利用其周长进行校准较为合理.

    叶片穿透力穿透力差异叶片密度比叶重角质层厚度叶脉密度

    利用Δ15N值评估不同硝态氮浓度下的桑树幼苗无机氮供需关系

    张富荣吴沿友张开艳
    576-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喀斯特地区土壤中的硝态氮占主导地位,但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因此,种植在喀斯特地区的桑树幼苗可能会遭受低氮胁迫.为了给种植在喀斯特地区的桑树幼苗提供科学的无机氮管理,该研究以桑树幼苗为材料,采用水培试验,以改进的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为培养基质,以815N值为22.35‰的硝酸钠提供唯一氮源,设置3个硝态氮浓度梯度(0.5、2.0、8.0 mmol·L-1),测定桑树幼苗的光合特征以及叶、茎和根的干重、碳含量、氮含量和815N值,分析不同供氮水平下桑树幼苗的生理响应,通过整个植株尺度的稳定氮同位素分馏值评估桑树幼苗的氮需求与氮供应的关系,通过植株的氮积累量与碳积累量研究碳氮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当硝态氮浓度在0.5、2.0 mmol·L-1时,增加硝态氮的浓度能显著提高桑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进而显著促进生物量的积累.然而,当硝态氮浓度超过2.0 mmol·L-1时,更多的硝态氮供应(8.0 mmol·L-1)并没有带来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的显著增加.(2)增加硝态氮的供应量能促进桑树幼苗的氮同化,桑树幼苗的氮积累量随着硝态氮供应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然而,桑树幼苗的碳积累量在硝态氮浓度为2.0 mmol·L-1和8.0 mmol·L-1时无明显变化.(3)桑树幼苗的硝态氮同化产物的稳定氮同位素分馏值在硝态氮浓度为2.0 mmol·L-1时达到最小.综上所述,硝态氮浓度为2.0 mmol·L-1时的无机氮供应量接近桑树幼苗的无机氮需求量,外部氮供应量与植株氮需求量接近平衡意味着植物体内的碳氮代谢能够有效协调,进而实现了碳氮同化产物的同步增长.

    硝态氮桑树碳氮代谢稳定氮同位素分馏氮需求

    基于UHPLC-MS/MS技术的三种不同基质栽培肺形侧耳的代谢组学研究

    罗阳兰王灿琴胡秀月蓝桃菊...
    586-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桉树因其优异的特性在我国拥有广大的种植面积,在其栽培和生产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桉树皮和桉木屑等副产物,其剩余物资源较丰富.目前已有利用桉木屑栽培食用菌的报道,为了解桉树皮和桉木屑与杂木屑栽培的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代谢物的差异,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不同栽培基质条件下肺形侧耳子实体的代谢物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以变量权重值(Valu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结合T检验P<0.05为标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处理组B(桉木屑)与对照组A(杂木屑)之间有45种差异代谢产物和8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处理组C(桉树皮)与对照组A之间有53种差异代谢产物和1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处理组B与处理组C之间有39种差异代谢产物和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2)根据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处理组C和对照组A得到4条显著的代谢通路,分别为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处理组B和处理组C得到1条显著的代谢通路为组氨酸代谢,而处理组B和对照组A中无显著性代谢通路(P>0.05).综上表明,利用桉树皮和桉木屑作为肺形侧耳的主要栽培基质(尤其是桉木屑),可以降本增效和实现资源再利用.该研究结果为桉树加工副产物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参考.

    桉树加工副产物肺形侧耳栽培基质非靶向代谢组学代谢通路

    云南彝族地区不同城镇化水平区域的古树遗留特征

    郑梦菲邓忠坚刘倬志古旭...
    600-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因受人类文化影响而保存下来的自然资源,被誉为"绿色文物",是学者研究区域植被和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为探讨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古树遗留特征的影响,并探明城镇化发展、民族文化与古树遗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建立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角度出发的古树保护方案.该文以云南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楚雄市坝区为研究对象,对形成城镇化水平梯度的7个乡镇开展古树资源调查.结果表明:(1)楚雄市坝区有古树16科22属26种301株,其中黄连木、侧柏和云南山茶古树合计超过总数的75%.(2)城镇化率最高的鹿城镇、东瓜镇以及城镇化率最低的子午镇古树物种多样性在楚雄坝区的7个镇中都较高,但聚集分布于寺庙、学校和公园.(3)鹿城镇和东瓜镇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展现出外来文化影响特征,子午镇则保留了更多的彝族"神树林"原生植被.(4)彝族人口占比高的乡镇并未拥有更高的古树多样性或遗留更多的传统"神木".综上认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面临逐步丢失的困境,研究古树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加强古树保护与提升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城镇化率古树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