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植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李先琨

双月刊

1000-3142

guihaia@gxib.cn

0773-3550074

541006

广西桂林市雁山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广西植物/Journal Guihai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创刊较早的植物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我国生命科学的常用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英文研究论文,以及植物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成果快报,酌登反映本学科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高程海夏家朗梁考云刘永宏...
    1259-1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承担多种生理生态功能.北部湾海洋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海洋植物有3门43种.该文综述了从2002年起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从11种红树植物和7种共附生微生物中获得59个新化合物和35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从3种海草植物中获得3个新化合物和7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从6种海藻植物和1种共附生微生物中获得25个新化合物和8个已知活性化合物,主要涉及结构类型有萜类、生物碱、黄酮类、甾醇,多数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北部湾海洋植物研究方向及后续的研究建议.该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提供了参考.

    北部湾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活性

    上海大金山岛植被分类与制图——基于网格化清查方法

    许洺山朱晓彤王万胜杜运才...
    1273-1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格化清查方法有助于准确诊断一个地区的植被性质,并为探索植被分类方法提供支持.该研究以上海大金山岛为对象,借助航拍影像等间距地将其划分为140个清查网格(40 m×40 m),按照统计样方法逐网格调查植物群落特征,综合运用列表法和双向指示种法,进行植被分类并绘制现状植被图.按照新修订的植被三级分类系统进行分类:一级单位根据植被型,大金山岛植被划分为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常绿落叶阔叶混交灌丛、常绿阔叶灌丛和草丛;二级单位根据优势种和植物区系特征,可划分出15种群丛或群落类型;三级单位根据群落年龄和外貌可划分为22种群落类型.以上结果表明,大金山岛不仅是上海市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也拥有华东海岛最典型、最多样的自然半自然森林群落.就植被状态而言,地带性森林群落处于演替中后期,但少数次生植被处于演替前期,且面临着猴群干扰导致的植被发育停滞不前等生态问题.关于植被分类方法,网格化清查方法可充分揭示植物群丛连续性中包含间断性和过渡性群落的现象.

    群落多样性统计样方法物种组成植被群丛植被性质

    滨海沙地植物厚藤叶片生理特征的季节变化

    金贇朱栗琼招礼军化彬...
    1284-1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滨海沙地条件恶劣,季节气候环境差异较大,植物生存困难.厚藤是南方滨海沙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固沙植物.为探究厚藤对不同季节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其叶片生理性状的季节变化,该文以广西滨海沙地自然生长的厚藤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了不同季节厚藤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叶绿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趋势一致,春季均显著大于其他三个季节,但叶绿素a/b在各季节间无显著变化.(2)叶绿素荧光参数的Fv/Fm和Fv/Fo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夏冬季显著高于春秋季.(3)脯氨酸含量随季节逐渐增大,冬季时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冬季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季节;丙二醛(MDA)含量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4)春季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夏秋冬季节间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5)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与气候因子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温度和日照数显著影响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厚藤对季节气候变化的响应.综上可知,厚藤可通过调节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使叶绿素a/b保持稳定,同时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适应季节变化,其中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系统是影响其季节性适应能力的关键.

    厚藤叶片生理指标季节变化适应性

    广西三种真红树植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初筛

    黎芳婷李蜜徐淑芬王慧敏...
    1294-1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挖掘真红树植物潜在细菌新物种和生物活性物质,丰富红树林微生物多样性,为新型活性产物开发提供菌株资源.该文从秋茄、木榄和红海榄三种广西来源的真红树植物及其生境中,按根、茎、叶、花、果实和泥土分成22份样品,选用8种不同培养基分离可培养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析其多样性,采用纸片法筛选细菌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点植法测试其酶活性.结果表明:(1)共分离获得可培养细菌35株,隶属于23个科28个属,芽孢杆菌属占细菌总数的14.3%,为优势菌属,同时发现11株潜在的新细菌资源.(2)活性筛选获得4株细菌具有抑菌活性,16株细菌具有酶活性,芽孢杆菌属是酶活性优势菌属.综上所述,广西真红树植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部分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和酶活性,在新型抗生素和酶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真红树植物细菌物种多样性抑菌活性酶活性

    木麻黄原生境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玉郝清玉
    1304-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麻黄无法天然更新已严重影响了海南岛木麻黄海防林发挥其永续的防护效能.该文以海口木麻黄海防林为原生境试验基地,采用5因素2水平的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共设计36个处理组合,探究木麻黄种子萌发及幼苗存活的影响因素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木麻黄种子发芽率最高的处理组合为林窗-不浇水-沙土-保水-盖土(GJ0SBM),发芽率为37.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平均株高最高的处理组合为林窗-浇水-红土-不保水-不盖土(GJRB0M0),平均株高为6.43 cm/53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存活率最高的组合为林窗-浇水-沙土-保水-盖土(GJSBM),存活率为79.00%/73 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P<0.05).(2)林分光照条件和盖土方式是木麻黄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影响因素,保水方式对种子发芽速度有显著影响.(3)林分光照条件是影响木麻黄幼苗株高的影响因素.(4)浇水方式是影响木麻黄幼苗存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所述,木麻黄自身无法天然更新的障碍机制不在于种子萌发,而是因为木麻黄幼苗在海南旱季因缺乏必要的水分而无法存活,从而导致其自身无法天然更新.

    木麻黄海防林原生境试验种子萌发幼苗存活海南岛

    木麻黄纯林及其混交林对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小燕薛杨宿少锋林之盼...
    1315-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混交林对木麻黄林地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该文选取海南岛北部滨海沙地木麻黄纯林、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通过采集土壤剖面样品,分析腐殖质层、0~100 cm土壤各层次的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及其林分间差异.结果表明:(1)与纯林相比,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可显著提高腐殖质层以及20~40 cm土壤层pH,增幅分别为6.11%和5.97%.(2)与纯林相比,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和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均可显著提高各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69.8%~358.3%和90.2%~908.3%,全氮含量增幅分别为44.1%~160.7%和31.4%~210.7%;另外,木麻黄-琼崖海棠混交林还可显著提高0~100 cm各土层的全磷含量,增幅为20.8%~39.6%,而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可显著提高20~100 cm各土层的全磷含量,增幅为25.0%~39.6%;木麻黄-大叶相思混交林对腐殖质层速效养分的改善效果较好,而两种混交林均可显著提高各土层的速效钾含量.(3)方差分析表明,林分类型和土层深度对林下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综上结果认为,木麻黄混交林对林下土壤肥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建议在构建木麻黄防风林时应重点考虑混交林模式,尤其是与大叶相思混交林的种植模式来更好地提升土壤肥力,以保障可持续生产.

    木麻黄混交林海南岛土壤剖面理化性质

    贵州省国家公园选址及其植物多样性保育研究

    谢波杨广斌李蔓李亦秋...
    1325-1336,中插1-中插5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生态资源丰富,建立国家公园有利于集中规范化管理生态资源.为了分析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筛选出优势景观资源聚集区作为国家公园候选区,该文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现有的5类113处保护地进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筛选出国家公园试点候选区并对其进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1)贵州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总体呈凝聚型分布,重叠度高,将保护地聚集区作为景观优势聚集区划定了8个国家公园试点候选区.(2)通过对聚集区主要代表性资源分析和专家评分得出,分值排在前列的聚集区可以考虑作为国家公园试点区进行推荐,分值最高的赤水-习水区可优先选为国家公园试点区.(3)赤水-习水区资源的国家代表性、适宜性、国有性和社会可行性等,满足设立国家公园优先整合交叉重叠保护地的基本原则,其植物多样性保育价值重大.该研究结果为国家公园的选址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以及国家公园植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贵州省国家公园选址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植物多样性保育层次分析法

    海南主要陆域自然保护地兰科植物多样性与生境的关联分析

    周康张哲宋希强李大程...
    1337-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掌握海南主要陆域自然保护地内野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生境因子,对该地区进行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并分析兰科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索生境因子对兰科植物组成的影响,最后运用广义线性模型(GLM)框架下的负二项回归拟合兰科植物丰富度和多度对生境变异的响应.结果表明:(1)共发现兰科植物67属193种,为海南兰科植物分布的绝对中心.(2)水平方向上,霸王岭兰科植物丰富度高但居群相对拥挤,而五指山最大的海拔落差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小生境类型和宽阔的生存空间,孕育了种类丰富且分布均匀的兰科植物资源.(3)垂直方向上,中海拔地区兰科植物种类最为丰富且种间竞争较为激烈,高海拔地区则存在明显的优势类群.(4)海拔变化对兰科植物物种组成变异有着非常高的解释率,而喀斯特和河谷地貌的显著影响也不容忽视.(5)多因子综合作用共同影响着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其中坡度、河谷地貌、喀斯特地貌的显著正效应和枫香林的显著负效应受其他协变量的影响较小,是驱动兰科植物丰富度和多度变化的关键生境因子.综上所述,中高海拔地区以及特殊地貌(如河谷和喀斯特地貌)应作为兰科植物多样性的优先保护区域.

    兰科植物多样性生境典范对应分析广义线性模型自然保护地

    利用F-MSAP分析菜心表观遗传多样性

    史卫东
    1357-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菜心杂交除了引起DNA序列变化,还可能引起不依赖于DNA序列的表观遗传变化,为揭示菜心表观遗传多样性形成机理,该文利用F-MSAP检测49份菜心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变化.结果表明:(1)F-MSAP检测效率较高,菜心DNA甲基化多态性较高,杂交可以提高DNA甲基化多态性.(2)菜心表观遗传多样性较低,均质化严重,大部分遗传变异来源于种内,自交增加自交系的表观遗传差异,杂交增加杂种的表观遗传差异.(3)49份菜心的DNA甲基化水平较高,以全甲基化模式为主,自交降低DNA甲基化水平,杂交通过DNA甲基化模式变化增加自交系杂种的DNA甲基化水平.(4)49份菜心分成五类,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杂种倾向于按照母本亲缘关系分类.该研究利用F-MSAP检测菜心表观遗传多样性,提高了菜心的鉴定效率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开展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菜心自交杂交表观遗传多样性F-MSAPDNA甲基化

    基于SSR标记的大明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罗群凤冯源恒吴东山杨章旗...
    1367-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明松是广西和贵州特有的高山松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其自然种群长期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利用,不利于该树种长期稳定发展.为了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大明松天然遗传资源,该文利用12个SSR分子标记对大明松3个天然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其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为该物种的保护策略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12对引物共检测到37个等位基因,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00%.每个位点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3.08,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68,不同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差异较大;每个位点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1.(2)3个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48~0.65,Nei's基因多样度的变化范围为0.27~0.39,与其他近缘种松类相比遗传多样性偏低.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为0.4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8.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变异均存在群体内.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2.74,说明大明松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比较充分.该研究可为大明松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科学利用大明松资源打下基础.

    大明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SSR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