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 工程 设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 工程 设计
工业 工程 设计
工业 工程 设计/Journal Industrial&Engineering Desig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服务设计的四个层次:交互、功能、组织创新与社会转型——以农业食物系统为例

    钟芳刘新
    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专业设计机构将其视为创新的方向.然而,服务设计在产业中的运用与服务设计的教育研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将服务设计分为微观层面的交互/用户体验设计,中观层面向内的功能设计与向外的组织创新设计,以及宏观层面的,以改变服务组织所处环境为目标的社会转型设计.以农业食物系统中服务设计的现状为例,旨在对服务设计在这一具体领域中的四个层次上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服务设计农业食物系统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组织设计转型设计社会创新设计

    历史文化名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及特征评价——以碛口古镇为例

    王晓瑜史承勇唐英李晓斌...
    31-4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解决当前历史文化名镇风貌遭受破坏、保护与开发不当等现实问题,同时使其实现景观风貌保护和活态化传承.以历史文化名镇——碛口古镇为例,综合运用景观基因理论方法、AHP(层析分析法)、FCE(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形成"景观基因识别—景观基因提取—景观基因图谱建立—景观基因排序—景观基因现状评价"五层级景观基因提取及评价体系.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碛口古镇核心景观基因是码头文化,现存问题是码头文化缺失、功能布局混乱、街巷损坏严重、民俗文化衰落,并从文化景观视角提出保护措施.以期为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路径.

    景观基因特征评价历史文化名镇碛口古镇

    百年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变迁的类型学研究

    汪瑞霞杨兴业
    42-4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水网密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人们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以文化物证为主要特征的聚落景观,以及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在新时代乡村建设语境下,通过系统地观察百年来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变迁的轨迹,旨为江苏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和探寻内生的文化凝聚力提供参考依据.从类型学研究视角,通过类同研究与异质研究,解析20世纪初至今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的生成逻辑.百年江苏乡村建设文化景观图像按照功能可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景观、产业景观、生活景观和生命景观,它们四位一体、融合共生,共同构建起百年江苏乡村建设的文化景观系统,记录着江苏乡建百年的变迁轨迹与集体的文化记忆.

    乡村建设文化景观景观图像类型学

    历史的回响:清末民国书刊设计对今日字体创新的影响

    黄冰怡吴炜晨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书刊设计对智能时代字体创新的影响,侧重于传统脉络的延续与创新的融合.通过分析清末民国时期书刊设计的中西杂糅特点,厘清中国传统印刷业脉络,揭示其对当代文字设计的启发,并将其投射至新情境、新业态、新媒介中.首先,考察清末民国时期书刊设计的变革,包括版面转型、铅印技术的普及与文化观念的转变,以及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深远影响;其次,分析智能时代文字设计的演变,探讨复古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以及传统脉络在当代字体排印设计中的体现.清末民国时期书刊设计的多元共存与中西杂糅为智能时代字体创新提供了重要启示.传统的书刊设计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当代文字设计的灵感源泉.对传统脉络的重新审视和当代技术的结合,将推动文字设计在智能时代的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传统书刊文字设计版式设计智能时代复古与创新

    设计科学中国化发展的历史与学科路径研究

    刘梦王敏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设计科学中国化发展的历史回顾,来考察设计科学中国化之路的学科路径及其主要议题.运用文献考证和理论辨析的方法,讨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设计科学的中国化探索与路径,并结合欧美设计研究的背景展开横向联系与比较,以揭示相关理论在传播中的联系性和语境差异.在设计科学的中国化发展历程中,工程设计领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艺术+设计的质性方法,在设计学研究中让位于技术+设计的科学方法.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设计学学科体系的完善,不但改变了以往设计科学研究与设计实践之间相脱离的现象,而且出现了从理论引入转向立足本土创新的局面.

    设计科学设计的科学设计学科中国设计研究趋势

    基于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老年人APP用户体验评价研究

    陈红李永锋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老年人在使用移动APP过程中的用户体验,提出基于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老年人APP用户体验评价方法.首先,构建老年人APP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对老年人APP用户体验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分析,并对所得的权重值进行修正;其次,进行老年人APP用户体验评价试验,通过用户体验问卷获取老年人APP在各用户体验评价指标下的区间数评分;再次,通过区间数灰色绝对关联分析进行老年人APP方案的综合评价,得出各方案的区间数灰色绝对关联度;最后,进行结果分析,总结老年人APP用户体验的设计原则.以移动医疗APP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证实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利用区间数进行评价可以充分考虑老年人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老年人移动APP的用户体验做出有效评估.

    用户体验区间数多属性决策设计评价老年人

    环境媒介与具身交互:艺术疗愈空间的热点与趋势

    刘毅谢尘沐周安迪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们情绪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今社会,艺术疗愈以其创造性特征和非语言媒介帮助疗愈对象改善心理或身体状态,旨在讨论艺术疗愈空间中的环境媒介与疗愈过程中的具身交互关系、设计实践与价值.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近十年来的重要文献,揭示艺术疗愈的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索环境媒介在艺术疗愈空间的应用,定义环境媒介的具身性、主体间性、沉浸性特征及三者间的关联;以具身交互理论为线索,结合设计案例分析疗愈空间中环境媒体的具身性实践与作用方式,以期进一步探索结合新兴技术的环境媒介未来在我国的应用发展.艺术疗愈空间的环境媒介能具身地影响疗愈对象的交互行为与认知,提高疗愈的效率和质量.环境媒介与具身交互能增进疗愈过程中的不同主体间的体验共享,并辅助疗愈对象沉浸地参与或融入艺术疗愈;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丰富环境媒介的形式,提高艺术疗愈的效果.

    艺术疗愈疗愈空间具身交互环境媒介视觉艺术

    儿童认知理论下的多模态互动式绘本设计研究

    李雯露何佳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儿童绘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对儿童认知的研究,创新儿童绘本中的互动设计.结合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理论,以7~12岁儿童受众群体为主展开研究,分析该阶段儿童在自我意识、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层面出现的去自我中心性、守恒性与可逆性的特点,提出绘本设计中多符号融合的视觉设计、多模态应用的行为设计与多娱乐互动的衍生设计三个方面的应用效果与优势.通过《玩味二十四节气》设计实践,从视觉元素、行为元素和衍生元素三个方面出发,运用其设计方法,实现提高儿童认知、激发儿童探索与强化知行合一的阅读需求,以此为未来科普类互动式儿童绘本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策略,同时也为设计师创造多元的互动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认知理论多模态互动式儿童绘本

    乡村振兴下古乡镇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赵一鸣姜晓微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设计学角度探索乡村振兴政策下乡镇本土文化对塑造古乡镇视觉形象设计的重要作用,探究古乡镇文化提取方法,以及其在古乡镇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以农安镇视觉形象设计实践为研究对象,从辽代黄龙府文化入手,通过图形、色彩、文字提取方法,对农安镇辽代文化进行提炼归纳并应用于农安镇视觉形象设计中,尝试在辽代文化传承与农安镇视觉形象创新之间探索一条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辽代文化为塑造农安镇视觉形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觉要素,对于提升乡镇形象识别度,展现乡镇历史文化、内在精神、民俗风情,以及提高乡镇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依托本土文化塑造古乡镇视觉形象是古乡镇在当前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对于实现古乡镇发展及本土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视觉形象设计古乡镇乡村振兴农安镇黄龙府

    面向多元世界的未来探针:参与式推辨设计研究

    张朵朵叶莹霏
    前插2-前插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这个未来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参与式推辨设计邀请非设计人士与设计师共同推辨未来的多重可能,探讨参与式推辨设计如何面向多元世界展开设计探索,从而达到实现合意未来的目标.首先,从推辨设计着手,阐明其局限性及后续的参与式转向;其次,描绘出参与式推辨设计从探测到生成的具体流程,以及参与类型;最后,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从现有的案例中厘清当前参与式推辨设计的三条实践路径.现有的参与式推辨设计研究多为实验性的设计实践,缺少具体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同样聚焦于未来的可能性、批判性和参与性的当代设计人类学或能为其提供理论指导.作为对未来民主化想象的重要行动之一,参与式推辨设计期待人们的共同参与.

    参与式推辨设计未来探针参与设计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