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刘大雄,郭林新

月刊

1672-9935

gygjsszzbjb175@263.net

0596-2989185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华中路269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臀肌挛缩微创松解对骨盆矢状面倾斜改变的三维步态分析

    卢林吴云龙陈海诚周驰...
    561-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三维步态分析观察臀肌挛缩症患者微创松解术后骨盆矢状面倾斜变化及相关力学因素.方法 纳入自2021-05-2021-11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股骨头坏死科行微创松解术治疗的10例双侧臀肌挛缩症患者(观察组),并选取10例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意大利BTS三维步态分析系统(SMART—DX400)对观察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静态及日常速度行走的骨盆矢状面活动参数进行测量,对照组进行一次三维步态分析作为观察组标准参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骨盆矢状面运动角度及髋关节屈伸角度的最大值、最小值及静态角度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盆矢状面运动角度的幅度、步幅占身高比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3个月骨盆矢状面运动的幅度及静态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3个月两组骨盆矢状面运动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髋关节伸展角度最小值、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值、最小值及静态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步幅占身高比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步幅占身高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松解术能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髋关节屈伸角度、运动幅度,但是对术后挛缩解除下骨盆前倾的增加、臀肌主动肌力不足以及长期代偿姿势下累积性损害的影响较小,腰部肌群对于平衡姿势的影响术后仍存在,术后进行骨盆前倾调整及臀肌肌力训练、腰部肌群的整体功能训练,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步态改善.

    臀肌挛缩三维步态分析骨盆矢状面倾斜

    特立帕肽对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及假体下沉的影响

    黄军刚杨立峰
    56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特立帕肽对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及假体下沉的影响.方法 纳入自2020-01-2020-12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一医院行初次无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5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8例术后均接受特立帕肽联合碳酸钙D3治疗,对照组27例术后接受碳酸钙D3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股骨侧假体下沉距离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为(11.89±0.79)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11±0.85)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1,P=0.459).两组术后3个月股骨侧假体下沉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股骨假体下沉距离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Gruen1区、4区、6区及7区骨密度下降速度明显较对照组缓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Gruen1~7区、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Gruen 2区、3区、5区骨密度下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注射特立帕肽可以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密度丢失并延缓股骨侧假体下沉时间.

    股骨颈骨折特立帕肽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骨密度假体下沉

    基于CT数据的人工智能辅助术前规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容向宾曾平刘金富孙斌...
    57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CT数据的人工智能辅助术前规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1-2022-12采用基于CT数据的人工智能辅助术前规划与传统测量规划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240例髋部疾病患者,根据术前规划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120)采用人工智能AIHIP系统进行术前规划,对照组(n=120)采用传统测量方式进行术前规划.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规划与术中实际假体型号选择符合率,以及术后尖肩距、双下肢长度差、股骨偏心距、联合偏心距、旋转中心位移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4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假体型号规划与实际符合率比对照组高,而且术后尖肩距、双下肢长度差、股骨偏心距、联合偏心距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CT数据的人工智能辅助术前规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使手术更具微创化、精准化,不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全髋关节置换CT数据人工智能术前规划传统测量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

    崔路宽刘浩王江静王树辉...
    579-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10-2022-09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15例股骨粗隆间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骨折侧别、致伤原因、股骨粗隆间骨折Evens分型、骨盆骨折Tile分型、髋臼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合并损伤、治疗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结此类少见且复杂骨折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股骨粗隆间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占同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19%(15/1 260),其中男12例(80.00%),女3例(20.00%),年龄23~79岁,平均54.13岁.骨折侧别:左侧8例(53.33%),右侧7例(46.67%).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66.67%),平地摔伤2例(13.33%),交通事故伤2例(13.33%),重物砸伤1例(6.67%).除2例平地摔伤患者外,其余13例均合并不同程度其他部位损伤.股骨粗隆间骨折按Evens分型:Ⅲ型2例(13.33%),Ⅳ型2例(13.33%),Ⅴ型11例(73.33%).9例合并骨盆骨折,4例合并髋臼骨折,2例同时存在骨盆环及髋臼骨折.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A型2例(18.18%),B型2例(18.18%),C型7例(63.64%).髋臼骨折按Judet-Letournel分型:前壁骨折3例(50.00%),前柱骨折1例(16.67%),后柱骨折1例(16.67%),后壁骨折1例(16.67%).除2例未手术患者外,13例平均6(0~12)d后行手术治疗粗隆间及骨盆/髋臼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均予髓内固定,骨盆/髋臼骨折予钢板固定2例、外固定架固定3例,其余行非手术治疗.13例经13~29个月随访,平均21.50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49~94分,平均82.00分.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同侧骨盆和(或)髋臼骨折的发生率低,常为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复杂骨折,且以男性居多,此类骨折术前应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切口与内固定物,术后短期效果较好.

    股骨粗隆间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同侧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李飞王月光周宏艳赵亮...
    585-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20-01诊治的62例儿童Delbet Ⅱ、Ⅲ型股骨颈骨折,34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闭合复位组),28例采用切开复位3枚空心钉内固定(切开复位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Ratliff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 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较切开复位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切开复位组少,而切开复位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随访时间为24~47个月,平均32.7个月.切开复位组术后随访时间为24~55个月,平均35.4个月.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Ratliff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闭合复位组5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1例发生骺板早闭.切开复位组3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骺板早闭,但未发生髋内翻畸形.结论 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儿童Delbet Ⅱ、Ⅲ型股骨颈骨折,早期手术并不能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风险.临床医师在术中应重视解除关节囊内高压,手法及撬拨复位骨折失败后需立即切开复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儿童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同侧胫骨干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许遵营肖棋林金河黄连水...
    590-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Bridge-link type combined fixation system,BCFS)治疗同侧胫骨干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8-06-2021-05采用BCFS治疗的14例同侧胫骨干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每1~2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和体格检查,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疼痛VAS评分、Johner-Wruhs胫骨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0个月,平均13.9个月.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胫骨干肥大性骨折不愈合1例、感染1例、膝关节僵硬1例,胫骨干肥大性骨折不愈合和术后感染患者需行二次手术治疗.除2例因术后并发症需行二次手术外,其余12例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为80~116 d,平均90.9 d;胫骨平台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2.5周;胫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20~40周,平均25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0~3分,平均1.1分;Johner-Wruhs胫骨功能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膝关节活动度105°~135°,平均121.8°;HSS膝关节评分90~96分,平均93.4分.结论 应用BCFS治疗同侧胫骨干合并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确切,手术更加简便、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同侧胫骨干合并胫骨平台骨折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经皮微创接骨术MIPPO快速康复

    后踝撞击综合征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马海怡张新彦卫玮蔡鹏利...
    595-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量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足底压力,分析后踝撞击综合征与足底压力分布的相关性,从而为业余马拉松爱好者提供有益指导.方法 纳入35例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其中18例MRI显示双足正常,17例MRI显示单足或双足存在后踝撞击综合征.采用芯康Footscan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进行测试,静态站立测试时,分为正常组、单足后踝撞击组、双足后踝撞击组.裸足行走时,分为正常组、双足后踝撞击组、单足后踝撞击组、单足代偿组.静态站立测试双足X轴重心偏移值,裸足行走时测量第1跖骨区域峰值压强和足弓内侧步态周期停止时间.结果 静态站立测试时,双足后踝撞击组X轴重心偏移值明显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足后踝撞击组与双足后踝撞击组、正常组X轴重心偏移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足行走测试时,组间第1跖骨区域峰值压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足代偿组峰值压强明显大于正常组、单足后踝撞击组及双足后踝撞击组.裸足行走测试时,单足后踝撞击组足弓内侧步态周期停止时间明显短于单足代偿组、双足后踝撞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踝撞击综合征对足底压力的分布存在影响,进而可能加剧足踝关节损伤.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分析有助于了解业余马拉松跑步运动员的足踝关节损伤情况,帮助其规范训练并指导踝关节保护,从而降低踝关节损伤风险.

    马拉松长跑后踝撞击综合征步态分析压力分布

    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张磊陈峰李昊张代峰...
    599-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2-03经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1例(73足)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31例采用多枚螺钉内固定(螺钉组),30例采用钢板内固定(钢板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 d、6个月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结果 6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17个月.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基本达到骨折有效愈合,术后6个月均实现完全临床愈合、骨折线消失,随访过程中均无复位丢失情况,跟骨的长宽高恢复良好,两组术后3d、6个月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组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46~98(85.22±14.19)分,钢板组为43~99(83.57±17.62)分.螺钉组发生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行走痛1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钢板组发生足背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皮肤坏死1例、切口愈合不良及脂肪液化4例、跟痛及行走痛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螺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3,P=0.037).结论 经跗骨窦切口多枚螺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与钢板固定相比,螺钉固定具有术前等待手术时间短、受软组织条件限制少、手术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软组织并发症少等优点.

    跟骨骨折螺钉内固定跗骨窦切口微创钢板内固定

    氨甲环酸对跟骨骨折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王欢谷鑫博陈斌汪骋宇...
    605-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对跟骨骨折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12-2022-12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诊治的45闭合性跟骨骨折,根据有无应用氨甲环酸分为观察组(n=22)与对照组(n=23).观察组术前静脉滴注100 mL氯化钠+1 g氨甲环酸,术中透视时及冲洗后于骨折断端涂抹氨甲环酸稀释液,缝合结束后沿引流管注射20 mL氨甲环酸稀释液;对照组术前静脉滴注100 mL氯化钠,术中透视时于骨折断端涂抹氯化钠,缝合结束后沿引流管注射20 mL氯化钠.记录两组术后连续3天的24 h内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切口并发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69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8.09个月.观察组出现5例切口皮缘发黑,对照组出现3例切口皮缘发黑,经积极非手术治疗后切口均愈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且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引流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3天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氨甲环酸能够减少跟骨骨折术后失血量,并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跟骨骨折氨甲环酸出血量

    个性化髓内螺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的疗效分析

    汪海清曹乐黄雷许文博...
    610-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个性化髓内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7-2022-12采用个性化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例Jones骨折,术前将患者CT数据导入Mimics 15.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个性化术前设计、模拟置钉,指导术中精确髓内钉固定.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疼痛VAS评分、骨性愈合时间、患足提踵时间、患者恢复伤前运动水平时间.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4个月.1例切口周围轻微麻木不适,口服营养神经药物1个月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患足恢复提踵时间平均5.3(5~6)个月.患者恢复伤前运动水平时间平均6.8(6~8)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6~8)分降至平均1(0~2)分.结论 个性化髓内螺钉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的疗效满意,术前采用Mimics软件设计并测量个性化最佳钉道指导术中髓内钉置钉,可增加置钉精确度,降低因置钉不准、螺钉尺寸不适、进针点定位不良而导致的骨折端分离移位、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再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

    Jones骨折跖骨髓内钉计算机模拟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