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刘大雄,郭林新

月刊

1672-9935

gygjsszzbjb175@263.net

0596-2989185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华中路269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

    顾世勤朱伟东张博张勇鹏...
    897-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y数据库检索有关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检索时间自数据库建立之初至2023-12-30,分别由2位研究员单独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颈椎前屈Cobb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共1317例,显微镜组666例,非显微镜组651例.显微镜组手术时间较非显微镜组长,术中出血量较非显微镜组少,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低于非显微镜组,JOA评分高于非显微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NDI指数、颈椎前屈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术后疼痛缓解效果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植骨显微镜Meta分析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栗林徐铖菡邝孝坤骆聪聪...
    903-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检索有关经皮椎弓根螺钉(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PPS)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Open pedicle screw,OP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文献,2名评价员根据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评价标准,对所有考虑纳入分析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汇总商讨后决定纳入文献并排除争议文献.结果 纳入7篇文献,共722例,其中PPS组342例,OPS组3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PS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感染率、术后疼痛、住院时长优于O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螺钉错位率、螺钉松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在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感染率、术后疼痛、住院时长方面优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但两种术式在螺钉错位、螺钉松动方面并无差异.

    化脓性脊柱炎椎弓根钉经皮内固定安全性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相关因素分析

    刘尧尧李业成
    908-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自2019-07-2022-07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按照手术疗效分为两组,其中满意组(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3分)136例,不满意组(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3分)1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纳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2年.150例术后残留腰背痛14例,残留腰背痛发生率为9.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满意组与不满意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术前腰背肌筋膜损伤情况、术前有无椎体内裂隙征、有无合并脊柱退行性疾病,以及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情况、椎体前缘压缩矫正度数、脊柱后凸角矫正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骨密度低、腰背肌筋膜损伤、合并椎体内裂隙征、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水泥弥散不满意、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差是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与术前骨密度低、腰背肌筋膜损伤、合并椎体内裂隙征、脊柱退行性疾病及骨水泥弥散不满意、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差有关.

    腰椎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性经皮椎体成形术残留腰背痛危险因素

    3D打印导板辅助后路腰椎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李亮赵晶黄浩然周政纲...
    913-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3D打印导板辅助后路腰椎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7-2020-10行后路腰椎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根据术中置钉方式不同,分为打印组(n=25,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下置钉)与传统组(n=22,采用传统手动置钉).比较两组术中置钉时间、置钉透视次数、置钉出血量、置钉调整次数、置钉数量、置钉等级,以及术后置钉可接受率、置钉准确率、置钉并发症发生率及主弯矫正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5个月.打印组术中置入的椎弓根钉直径、长度和外展角度与术前统计记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打印组术中置钉时间、置钉透视次数、置钉出血量及置钉调整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打印组置钉等级情况、置钉准确率、置钉可接受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置钉并发症发生率、主弯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导板辅助后路腰椎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满意,不仅可以达到精准置钉、矫正侧弯畸形的目的,而且可显著提高置钉的精准度、优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放射源性伤害及出血量,更能保证手术的效率及安全.

    脊柱侧弯3D打印导板腰椎管狭窄内固定减压融合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形态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胡文均郑杰文简思莹许洋军...
    919-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形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20-12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173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根据术后骨水泥弥散大体形态分为团块组(n=78)和分团连接组(n=95).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穿刺途径(单侧或双侧)、骨水泥注射时间、骨水泥量等因素差异;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d、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0.5个月.团块组7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分团连接组10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P=0.933).两组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及肺栓塞等并发症.两组骨密度值、骨水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相较于分团连接组,团块组骨折至手术时间较长、采用单侧穿刺比例更高、骨水泥注射时间偏向于拉丝期晚期,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团块组术后1d、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分团连接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骨水泥弥散形态受穿刺途径、骨水泥注射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影响,而且骨水泥弥散形态对手术疗效有一定影响,骨水泥弥散呈分团连接形的患者症状缓解效果更明显.

    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骨质疏松

    改良TightRope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

    刘挺周彬王冶吴建辉...
    924-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TightRope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8-2022-10利用改良TightRope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的35例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手术疗效的总体主观满意度,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4个月.术后1例出现肩关节复位丢失、肩锁关节半脱位情况,予以悬吊固定、延迟康复锻炼后疼痛明显缓解.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疼痛及内固定失效等情况发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为(95.23±1.47)分,较术前的(24.58±2.04)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P=0.03).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总体主观满意度为:优20例,良12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91.43%.结论 改良TightRope袢钢板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满意,可最大限度恢复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降低患者术后肩关节疼痛、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肩锁关节脱位TightRope袢钢板喙锁韧带

    癫痫发作致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诊治分析

    李铭章段洪凯高飞王国胜...
    928-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癫痫发作致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23-04行手术治疗的8例癫痫发作致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选择胸大肌三角肌间隙作为手术入路,行关节复位后空心钉固定骨折块,必要时行肩胛下肌内移填充,观察术后情况.末次随访根据患者主观满意度、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UCLA肩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7.5个月,平均6.2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脱位、肱骨头坏死等不良情况.末次随访,患者主观满意度情况为:2例非常满意,6例满意;疼痛VAS评分0~2分2例,3~4分4例,5~6分2例;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前屈平均 133.6°(123.1°~144.1°),外展平均 126.5°(114.8°~138.2°),外旋平均 35.1°(20.8°~49.4°);UCLA肩关节评分平均29.3(26.5~32.1)分.结论 对于癫痫发作致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若肱骨头关节缺损面小于40%时采用胸大肌三角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并达到改善肩关节功能的目的.

    癫痫肩关节后脱位反Hill-Sachs损伤

    关节镜下打结与免打结锚钉治疗Bankart损伤的临床疗效

    董明会何博卜晋辉王鑫宇...
    93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打结与免打结锚钉治疗Bankart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8-01-2022-12接受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42例创伤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根据术中采用的锚钉类型分为打结组(n=19)和无结组(n=23).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肩关节再次脱位、肩关节前方严重疼痛、外展外旋明显受限等.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7个月.无结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打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结组术后第1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及疼痛程度、功能活动、肩关节活动度、肌力4项评分细则均明显优于打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及疼痛程度、功能活动、肩关节活动度、肌力4项评分细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周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结组术后第1周疼痛VAS评分较打结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打结组1例肩关节前方严重疼痛、1例外展外旋明显受限;无结组1例肩关节再次脱位、2例肩关节前方严重疼痛、1例外展外旋明显受限.结论 关节镜下免打结与打结缝线锚钉治疗Bankart损伤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免打结缝线锚钉的短期恢复效果更好、患者疼痛感更轻、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更大,且远期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打结缝线锚钉差异不明显.

    Bankart损伤免打结锚钉带线锚钉关节镜肩关节评分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征订启事

    936页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刘伟涛
    937-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关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12-31.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提取、评价后进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统计结果用比值比及95%置信区间表示.结果 纳入17篇文献,2 461例断指患者,其中568例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3.08%.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2岁)[OR=3.61,95%CI为1.99~6.55,P<0.01]、挤压撕脱伤[OR=4.16,95%CI为2.83~6.11,P<0.01]、缺血时间(≥10h)[OR=3.20,95%CI为1.93~5.29,P<0.01]、末节离断[OR=2.47,95%CI为1.76~3.46,P<0.01]、吸烟史[OR=3.58,95%CI为2.26~5.66,P<0.01]和SAS评分[OR=11.73,95%CI为9.71~13.76,P<0.01]是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危险因素;性别(男)[OR=0.50,95%CI 为0.34~0.80,P<0.01]、锐性切割伤[OR=0.33,95%CI为0.18~0.59,P<0.01]和钝性切割伤[OR=0.75,95%CI为0.58~0.98,P=0.03]是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保护因素.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较高,对女性、年龄≤12岁、有吸烟史、缺血时间≥10 h、挤压撕脱伤、末节离断和焦虑患者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影响因素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