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

白云

月刊

1000-8993

gyjz@periodicals.net.cn;gyjz@chinajournal.net.cn

010-82227236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工业建筑/Journal Industrial Constru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技术方针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向的指导性,推动科技工作发展的针对性,解决生产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实用性,促进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多年来一直为中国建筑科学类主要核心期刊。重点报道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基和基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技术,突出工业建筑、钢结构和维修改造技术等特点,并优先报道国家或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高层建筑动力特性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伍永靖邦金楠施钟淇岳清瑞...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超高层建筑数量急剧增加,然而这些建筑在运营和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超高层建筑的服役安全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超高层建筑动力特性参数识别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的总结和分析,对以时域、频域、时频域及新型模态识别方法为代表的超高层建筑结构监测技术特点进行了归纳,然后对比了各类监测技术和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总结了当前超高层监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对动力特性识别方法在超高层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动力特性识别和监测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为提高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安全运营和维护水平提供借鉴.

    超高层建筑动力特性参数识别健康监测服役安全

    海洋大气环境下锈蚀钢构件疲劳性能研究进展

    余倩倩常安顾祥林张伟平...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疲劳破坏是引起金属结构破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若考虑锈蚀,问题更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对锈蚀钢构件疲劳性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文章以"锈蚀电化学过程—锈蚀表征方法—锈蚀钢构件疲劳性能"为主线,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对钢材锈蚀的电化学过程、锈蚀疲劳破坏一般规律、锈蚀特征的单一表征方法等方面已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锈蚀钢结构疲劳性能时变演化规律的精准预测仍然面临重大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钢结构锈坑时空分布规律和形貌特征参数随机模型、自然环境和环境箱人工环境中钢结构锈蚀机理相似性、海洋大气环境下锈蚀钢结构疲劳性能随机演化机理,以及锈蚀钢结构疲劳性能控制与提升.

    海洋大气钢构件锈蚀疲劳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性能提升现状与发展

    肖从真李建辉马天怡魏越...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性能提升将成为当前甚至相当长时期内建筑领域的主要工作.文章介绍了既有建筑结构从加固改造到性能提升的发展历程,从安全性和抗震性能鉴定、加固改造与性能提升技术、韧性评价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既有建筑结构改造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鉴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最后,对未来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性能提升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性能提升鉴定韧性评价技术问题展望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研究评述

    韩宇栋谢月岳清瑞李威...
    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泥基灌浆材料以其高流动性、微膨胀和高强度等重要特征,在各类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呈现出性能不断分化的发展趋势.针对水泥基灌浆材料的发展和应用,首先总结了其发展阶段及概况;然后系统分析了水泥基灌浆材料按性能特征的分类和按应用领域的分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结合应用领域分类介绍了不同用途的水泥基灌浆材料典型应用案例;最后,对水泥基灌浆材料国内标准化发展历程进行了重点梳理,对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若干研究和工程应用建议.

    水泥基灌浆材料特征性能应用分类标准

    超大型极地海上重力式混凝土平台结构分析及全过程模拟

    谢崇峰王宁辉冯鹏林红威...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极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重力式混凝土平台具有集成程度高、耐久性能优异等优点,在极地油气资源开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以北极某油气开采项目为背景,给出了该类型重力式混凝土平台冰荷载、风荷载、波浪荷载、海流荷载、基底反力以及温度荷载的计算方法.针对重力式混凝土平台的荷载工况组合,介绍了包括中国船级社(CCS)、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挪威船级社(DNV)、美国石油协会(API)以及欧盟(EN)在内的多国组织行业规范对荷载种类选取的要求,明确了本项目应采用的荷载工况组合.针对重力式混凝土平台在拖航、安装和在位服役阶段的全过程受力情况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验证了平台结构在三个阶段的可靠性.

    极地重力式混凝土平台荷载计算荷载工况组合有限元模拟

    打印路径与黏结面特性对3D打印混凝土梁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刘新虎潘钻峰张海鹏陶璟泓...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3D打印建筑技术是将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新型数字化建造技术,是以信息集成技术与数字化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建造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智能化、个性化、低排放等一系列优点,是未来建筑的理想建造模式.目前 3D打印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各类 3D打印建筑构件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少.文章以课题组先前 3D打印混凝土梁试验为原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进一步的参数分析,重点分析打印路径、黏结面(3D打印混凝土外框与核心区混凝土)特性对 3D打印混凝土梁承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建立的 3D打印混凝土梁数值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采用回转型打印路径的梁具有较高的承载力;现浇核心区与 3D打印外框之间的黏结特性对梁承载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提高黏结面的黏结强度可以有效地提高 3D打印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

    3D打印混凝土承载力打印路径黏结面特性

    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实验大厅在扫频激励下微振动水平的测试与分析

    任锦龙荣慕宁邢云林郑明...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振动控制是精密大科学装置在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项目采用浇筑 1 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加 3 m厚的素混凝土垫层的方式来实现项目要求的微振动控制目标.报道了主体结构完工后,在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设施工现场开展的 1~100 Hz激振器扫频激励试验.通过对试验中实测得到的振动信号在时域和频域内进行分析,评估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主体结构完成后实验大厅底板的微振动水平和微振动控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 1~100 Hz的振动激励下,实验大厅底板表现出良好的振动控制能力.

    精密大科学装置微振动控制激振器扫频激励试验时域信号频域信号

    外加盖板的T形板装配式网壳节点抗弯性能研究

    张爱林张雪峰姜子钦邱萍...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单层网壳结构等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装配式安装,提出了一种由T 形板、盖板、耳板、高强螺栓、封板和圆钢管等部件组成的外加盖板的T 形板装配式网壳节点,用于实现大跨度钢结构杆件的装配式连接.通过调整各部件设计参数,可控制节点抗弯刚度和抗弯承载力的变化.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节点在网壳平面内、外方向的抗弯性能,分析了 T 形板翼缘厚度、T 形板腹板厚度、盖板厚度、耳板厚度等参数对节点抗弯刚度、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外加盖板的T 形板装配式网壳节点具有良好的抗弯刚度和承载能力,通过调整 T 形板翼缘厚度、T 形板腹板厚度、盖板厚度和耳板厚度等参数,可以调控节点在网壳平面内、外方向的初始抗弯刚度的差值以及抗弯承载力的差值.

    大跨度钢结构装配式节点抗弯性能初始刚度极限承载力

    基于直接分析法的盘扣式脚手架结构精细化设计方法

    王立军汪明谭晋鹏夏兵...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脚手架结构的传统设计方法是基于线性计算和有效计算长度假定.对于常规脚手架结构而言,只要受压杆件计算长度能够相对准确的评估,传统设计方法的设计精度一般能够满足工程需要.然而,对于受力复杂的超高大脚手架结构,需要采用更加精确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分析法的脚手架结构精细化设计方法.首先,对脚手架结构杆件的初始弯曲进行了大量测量、统计和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脚手架杆件的初始弯曲设计值;其次,对盘扣式脚手架节点的半刚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盘扣式脚手架结构节点半刚性模型,包括横梁的弯曲及轴向半刚性模型和斜杆半刚性模型;然后,基于初弯曲设计值和半刚性特性模型,利用非线性分析工具 NIDA 进行脚手架结构的直接分析法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工程中.

    脚手架结构精细化设计方法初弯曲半刚性连接直接分析法

    深圳黄木岗地下综合交通枢纽中型钢混凝土斜柱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李爱东黄真锋宋帛洋李孝忠...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圳黄木岗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结构采用大直径型钢混凝土斜柱体系,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地铁站的建筑美感及换乘舒适度.该斜柱竖向倾斜布置,竖向夹角最大为 13°且斜柱位于横纵梁节点外侧并仅与结构横梁相连.为明确型钢混凝土斜柱力学性能,设计并制作了缩尺比为 1:8 的型钢混凝土斜柱模型试件,并对其进行了静力试验研究,获得了斜柱在轴力、剪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力学响应.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斜柱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横梁及腋梁可在两个方向上有效约束型钢混凝土斜柱侧向变形,斜柱承载力可达设计荷载的 1.62 倍,结构设计安全可靠;荷载达到试件承载力时,梁柱节点平面内及平面外水平位移分别为斜柱长度的 1/3 046 和 1/3 236;斜柱上柱段中部及底部发生压溃破坏,钢筋压屈,腋梁侧面出现少量斜裂缝.

    型钢混凝土斜柱梁支撑力学性能静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