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

白云

月刊

1000-8993

gyjz@periodicals.net.cn;gyjz@chinajournal.net.cn

010-82227236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工业建筑/Journal Industrial Constru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技术方针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向的指导性,推动科技工作发展的针对性,解决生产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实用性,促进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多年来一直为中国建筑科学类主要核心期刊。重点报道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基和基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技术,突出工业建筑、钢结构和维修改造技术等特点,并优先报道国家或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极端降雨后泥石流发生特征及概率研究——以台湾陈友兰流域为例

    罗世林刘华亮郭彩赟
    175-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雨和其他极端事件经常引发泥石流灾害.以受集集地震和极端降雨影响的台湾中部陈友兰流域为研究区,探索极端降雨后泥石流的发生特征和发生概率.结果显示:极端降雨事件后诱发泥石流灾害的临界降雨强度会降低,随后恢复至原始值大小;临界降雨强度的降低及其所需的恢复期与极端降雨事件的降雨强度明显相关.泥石流发生概率P与重现期T之间的关系模型表明极端降雨事件后的泥石流发生概率明显增大,P-T 关系模型的进一步验证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地震前、后诱发泥石流发生的降雨强度具有明显差异,地震和极端降雨共同作用下更易导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极端降雨泥石流泥石流概率泥石流特征

    悬臂式抗滑桩桩间距计算及三维数值模拟

    朱竹亮林斌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合理的抗滑桩的桩间距,在考虑土拱效应的基础上,提出在合理桩间距下,桩端土拱和桩侧土拱同时发挥功效以抵抗滑坡下推力的假设.根据桩间静力平衡条件以及土体 Mohr-Coulomb 强度准则,推导出桩间距计算式,并通过工程实例对算式进行验算,在保证一定安全度的情况下,证实了算式的合理性,并分析了桩间距计算式内各参数对桩间距的影响;而后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桩间距计算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合理桩间距下,桩间距随着土体黏聚力、抗滑桩正面宽度、侧面宽度的增大而线性递增,随着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呈二次曲线式递增,随着滑坡均布推力的增大而呈二次曲线式递减.三维数值模拟证实:随着桩间距的增大,土拱效应逐渐减弱,抗滑桩的抗滑效果逐渐降低;随着桩间距增大,桩侧土体的位移愈来愈大,且越靠近土拱中段,位移变化愈大,而桩端处位移则受桩间距影响较小,在远离抗滑桩的区域相较于更近的区域,土体位移变化幅度较小.

    桩间距抗滑桩土拱效应Mohr-Coulomb强度准则三维数值模拟

    软土地区含水层联通条件下深基坑降水试验分析

    雷亚伟张静涛田华良石建成...
    19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建设过程中,基坑土方开挖需要干作业面,基坑降水过程必不可少.在降水井施工完成后,须进行预降水试验来检验能否满足基坑开挖条件及止水帷幕截水效果.但个别建设单位未对此产生足够重视,往往因降水试验所需时间、经济成本,而忽略或放弃筹备进行降水试验,给工程施工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基于天津地铁某车站的基坑降水试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由于基坑降水井成井施工质量未严格达到要求,造成含水层间相互联通,基坑降水难以满足开挖设计要求.随后,通过采用双液浆注浆加固处理措施封堵隔水层确保其隔水效果,满足基坑降水设计要求的同时,防止了因基坑内疏干降水引发基坑外水位大幅变化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

    基坑降水水位降深止水帷幕含水层联通

    基于离散元的强夯法加固珊瑚礁砂地基机理分析

    王建平安韶方斌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夯法加固地基具有效果显著、材料节省、工期短等优点,适用于珊瑚礁砂地基加固.为研究强夯法加固珊瑚礁砂地基机理,基于离散元既可以模拟珊瑚礁砂形状、又能较好地模拟强夯过程中土体孔隙率变化的特点,建立强夯法加固珊瑚礁砂地基的数值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最后通过模型分析不同夯击能作用下珊瑚砂的颗粒破碎过程、力链发展与地基沉降,明晰了地基加固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离散元数值模型地基沉降结果与现场夯击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误差小、可信度高;强夯作用下,珊瑚砂颗粒孔隙减小,颗粒破碎带逐渐向夯坑两端发展,力链向夯击坑中心集中且呈放射状分布;夯击能越大,地表与地基一定深度范围内沉降越大,颗粒破碎带及力链均沿深度与广度两个方向发展.

    离散元强夯法珊瑚礁砂地基加固机理分析

    荷载与侵蚀维度对混凝土内氯离子传输规律的影响

    钟小平许嘉豪刘洋夏晋...
    205-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荷载效应及侵蚀维度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特性的影响及其分析方法,对长期承受持续荷载的轴心受压、偏心受压及无应力构件进行一维及二维氯盐溶液干湿循环试验,分析不同荷载性质、不同侵蚀维度下自由氯离子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无应力状态下,相同侵蚀深度处,二维氯离子侵蚀浓度高于一维侵蚀浓度;轴向压荷载对氯离子的传输有抑制作用,在混凝土表层 0~40 mm 深度范围内,二维氯离子侵蚀浓度大于相同深度处一维侵蚀浓度,但小于无应力状态下一维侵蚀浓度;偏心拉应力对氯离子传输有加速作用,一维及二维侵蚀时,偏心受拉区氯离子的侵蚀程度均较偏心受压区严重;侵蚀面水平向上的区域侵蚀程度>倾斜面>向下的底面.将荷载效应对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采用"等效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表征,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适用性;基于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引入维度影响函数对Fick扩散模型进行修正,修正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二维氯离子侵蚀结果吻合较好,用修正模型来描述二维氯离子侵蚀特性是可行的.

    混凝土氯离子侵蚀维度压荷载等效氯离子扩散系数

    基于COMSOL的木材黏弹性声发射传播行为仿真及其波速估计

    卢芳勇李明方赛银邓婷婷...
    21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木材黏弹性特征对声发射(AE)信号传播行为的影响,在 COMSOL软件中通过设定木材的黏度系数建立木材试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结合木材AE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在杉木试件表面距离左端面 100 mm处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 Hanning窗调制正弦脉冲信号,并在试件表面距离左端面 300 mm处以 200 mm间距放置 2 个 AE传感器采集 AE信号,再采用滤波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AE信号进行去噪处理.其次,对杉木试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弹性波在试件中传播的位移云图和在黏弹性材料中的传播规律.最后,通过到达时间差法(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对模拟仿真与试验测量得到的横纵波速度以及时域波形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仿真所得横纵波速度分别为 1 118 m/s 和 5 245 m/s,试验所得横纵波速度分别为1 290 m/s和 5 209 m/s.将仿真模拟波形信号图与试验实测波形图进行对比,其幅值衰减与信号时域波形图都较为吻合.因此,证实了黏弹特性对杉木试件的影响以及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木材声发射有限元分析传播速度黏弹性

    基于模态测试的石拱桥刚度无损检测评估研究

    赵若帆亓兴军郭冬梅杨洪超...
    223-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环境激励下基于模态测试的无损检测方法评估古建筑桥梁结构刚度的可行性,以某跨径 29 m的石拱桥为研究对象,依据有限元模型设计虚拟荷载试验,确定中载和偏载工况下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最少模态阶次;环境激励下采集石拱桥主梁的竖向振动信息并识别模态参数,进而识别结构的模态位移柔度矩阵;预测石拱桥在等效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模态挠度,与有限元模型设计挠度进行比较,计算挠度校验系数,结合现行规范评定桥梁刚度状况.结果表明,基于环境激励可以准确识别石拱桥的模态参数,中载工况下,只需 2 阶模态参数,偏载工况下,需要 3 阶模态参数预测的模态挠度便可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两种工况作用下,计算的桥梁跨中挠度校验系数均小于 1,说明该石拱桥的实际状况较好;模态测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代替荷载试验评估古建筑石拱桥结构刚度具有较好的工程可行性.

    环境激励拱桥模态挠度结构刚度无损检测

    石窟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

    郭小东石占齐卢继文朱睿...
    230-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灾害对文化遗产的影响极大,为预见地震灾害对石窟寺的影响,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防灾减灾能力等 4 方面构建了石窟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确定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别等 23 个因子组成评估指标体系,并以云冈石窟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云冈石窟中有 44%的洞窟地震风险较高,主要集中于西部窟区,整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与实际结果较为符合,说明石窟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对石窟寺地震灾害风险进行定量风险评估,为石寺预防性保护及加强防震减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石窟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云冈石窟

    高层建筑高位连廊安装施工技术

    郑文锦闻陈宝孟凡光侯彦果...
    24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随着施工建造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日趋多样化,其中高位连廊、高空悬挑等结构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高位连廊的安装施工常采用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案,可以大大降低安装施工难度.整体提升对结构刚度和施工技术有着较高要求,准确计算预拼装时的变形预调值和精确控制施工整体提升过程中的提升力是顺利施工的关键.基于深圳自贸中心项目工程建设,研究了高位连廊整体提升安装施工技术,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连廊变形进行了施工模拟,实现了对"形变"和"力变"的精准控制.同时,研究了整体提升起吊方案的可行性,为整体提升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后续类似高位连廊的整体提升模拟计算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最后,讨论了整体提升的一体化模拟方法、侧向刚度、成型内力等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高位连廊整体提升变形预调值施工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