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

白云

月刊

1000-8993

gyjz@periodicals.net.cn;gyjz@chinajournal.net.cn

010-82227236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工业建筑/Journal Industrial Constru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技术方针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向的指导性,推动科技工作发展的针对性,解决生产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实用性,促进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多年来一直为中国建筑科学类主要核心期刊。重点报道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基和基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技术,突出工业建筑、钢结构和维修改造技术等特点,并优先报道国家或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程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比

    宋军缪惠全钟紫蓝丁艳琼...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分别选用基于历史地震烈度资料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和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了 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主城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整体呈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趋势;两种方法所得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是可靠的,而且差别并不大.两种方法各具特色,相对而言,前者假定较少,包含了场地效应且计算难度适中,但应用范围受限;后者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假定较多且计算复杂度大,应用范围广.这两种方法均可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超越概率空间变异性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青岛某隧道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情景模拟

    邵志国艾长芹李梦笛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复杂性使得其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利益冲突,各种风险因素交互影响,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将社会稳定风险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基于政府、公众、生态、经济和社会五个维度选取社会稳定风险指标,分析各维度的风险耦合关系,建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耦合模型,使用Vensim软件对青岛某隧道工程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隧道项目中影响较大的是政府风险和生态风险;同质内部风险耦合效应强于同质外部风险耦合效应;异质内部风险耦合效应和异质内部-外部风险耦合效应强于异质外部风险耦合效应.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系统动力学模型风险耦合社会稳定风险风险评估

    基于"风险源-承灾体-减灾力"的工业上楼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黄文宏张英菊苏畅何望波...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上楼是一种新型产业空间模式,实现了城市产业空间的高效利用,也给产业园区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因素.为科学精准评估工业上楼安全风险,基于"风险源-承载体-减灾力"理论框架,提出由风险源控制、承灾体韧性、减灾力3个准则层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工业上楼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同时,结合网络分析法(ANP)和物元可拓模型确定指标权重体系和评价方法,建立工业上楼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将工业上楼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实现可拓量化,进而提升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以深圳某工业上楼园区为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业上楼园区安全风险等级为轻度风险,评估结果较好,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对比发现,提出的评估方法具有实用性、科学性;该园区应重点关注承灾体韧性水平建设,加强少量危化品管理,合理管控生产性振动等风险,加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以更好地保障工业上楼安全.

    工业上楼风险评估网络层次分析法物元可拓模型

    城市密集建筑区新型地震次生灾害研究进展

    陆新征岳清瑞许镇王一星...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密集建筑群,包含了大量的密级高层建筑、人口和财物,是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对象和新挑战.随着地震工程研究和应用的迅速发展,建筑倒塌等传统震害逐渐减少,而坠物、地震次生火灾等新型地震灾害愈发突出.这些新型灾害破坏性大,缺少有效的减灾对策.基于此,面向地震次生坠物、地震次生火灾、震后电梯人员受困、地震场地-城市效应问题等四类典型新型地震次生灾害,总结了当前关于新型地震次生灾害的初步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地震新型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地震坠物次生火灾电梯人员受困场地-城市效应城市抗震弹塑性分析

    数字孪生在城市安全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邓兴瑞张芙蓉许镇岳清瑞...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产生的数字孪生新概念、新技术为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并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城市安全事件频发,风险加剧,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重要经济体在国家战略政策层面积极推进数字孪生在城市安全规划、城市安全智慧治理、城市安全风险感知和监测预警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安全领域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研究动态,讨论了其应用可能面临的认知不足、数据安全、资源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数字孪生应用于城市安全在理论研究、统一标准、数据治理等方面可能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数字孪生城市安全智慧城市城市规划数据治理韧性城市

    地铁桥隧结构服役数字孪生平台研究

    覃文波周诚陈健王帆...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各主要城市地铁线网的快速发展,地铁桥隧结构运维管理面临的挑战和瓶颈问题也愈发显著.为提升地铁桥隧结构运营安全性,提出了地铁桥隧结构数字孪生智能运维平台.首先分析了数字孪生在地铁桥隧结构运维中的应用需求;然后以数字孪生需求为基础,提出地铁桥隧的数字孪生模型结构、运行机制和平台架构;最后详细阐述了数字孪生在地铁桥隧运维中的功能应用,为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结构运维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方案.

    数字孪生地铁运营结构服役监测结构服役性能维修方案优化

    基于InSAR的城市建筑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朱茂葛春青班勇周宁远...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建筑安全涉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近年已有多起建筑局部坍塌造成严重损害.为实现"灾前预防"的现代化城市建筑设施安全监管,基于PS-InSAR技术,提出一种针对于城市建筑及基础设施的大范围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结合InSAR原理,提取建筑PS点聚类,分析聚类点形变信息,根据建筑物风险相关指标提取有效形变,参考建筑类型及区域情况划分风险等级标准,进而评价区域内建筑设施的安全风险情况.以长春市为例,利用COSMO-SkyMed卫星时序数据,对主城区建筑物进行大范围安全风险监测试验,并对评价为D级需重点关注的建筑进行实地踏勘,发现均存在较为明显的隐患情况.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准确性,能够为大范围城市建筑设施定期"体检"提供技术支持,保障城市建筑安全.

    城市建筑安全PS-InSAR技术安全风险监测长春市

    彩钢瓦类建筑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

    金楠伍永靖邦施钟淇岳清瑞...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违章建筑的检测和定位问题一直是城市管理的挑战,彩钢瓦类建筑是界定是否属于违建建筑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现有研究都集中于如何检测彩钢瓦类建筑,而缺少此类建筑的具体街道定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将违建检测与定位相结合的框架,并以无人机拍摄的可见光图像作为数据集,在深圳市某街道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使用无人机对检测区域进行图像数据采集,然后通过DINO进行彩钢瓦类建筑的检测,获取彩钢瓦类建筑边界框的中心点.经坐标系转换,获取彩钢瓦类建筑的经纬度,并使用Aruco码对定位精度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地图引擎的接口将经纬度与街道信息相关联.检测结果表明,DINO在彩钢瓦类建筑检测方面表现良好,检测精度达90%.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无人机距待测物高度30m内时,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1 m以内,但无人机距待测物高度的增加会导致定位精度下降.提出并验证了 一种有效的彩钢瓦类建筑检测与定位框架,该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还可确定其具体街道定位,有助于更精准和高效的城市管理.

    违建检测无人机定位深度学习遥感城市更新

    基于视觉识别的高大模板支撑结构安全监控方法

    池昌政庞博任江涛鲁寅...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大模板支撑结构的坍塌破坏事故时有发生,为保证高大模板支撑结构的施工安全,提出了一套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有限元技术的施工智能实时监测方法.根据高大模板支撑结构的杆件排布真实情况建立精细化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多种工况下的屈曲分析,得到高大模板支撑结构屈曲破坏时关键节点的竖向位移,获得施工智能实时监控的报警阈值.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实时监控算法,可实时监测高大模板支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变化,当出现不安全位移时算法将自动报警指导排除危险、保障施工安全.施工结束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修正,并对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屈曲破坏分析,对比修正后屈曲竖向位移与报警阈值大小,说明报警阈值的合理性.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余杭智能电网产业基地项目C区块(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综合科研试验用房)项目东侧裙房超高大模板支撑结构中,验证了所提出的施工监控新方法的有效性.

    高大模板支撑结构施工监控有限元计算机视觉模型修正

    建设项目安全领导力与安全文化提升:以妈湾隧道工程为例

    黎莉王尧吴含李保军...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安全行为是建筑事故的主要和直接致因,传统基于行为安全的安全管理提升方法仅局限于奖惩措施,持续性有限,且效果会随着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旨在基于施工安全LCB(领导力—文化—行为)理论设计针对性的LCB提升方法,通过LCB综合提升实现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持续改善.首先,使用LCB测评量表对案例项目在安全领导力、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行为上的表现进行评价,确定提升目标.然后,依据LCB理论确定了5项提升措施,并经过现场调研、访谈形成了提升方案.最后,经过观察期LCB测评证实了提升方案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进行跟踪期LCB测评证实了提升效果的持续性.结果表明,所制定的提升方案对关注尊重、教育培训、安全教育三个LCB维度实现了显著和持续改善.所述方法丰富了 LCB理论与实践,可作为类似项目进行安全管理提升的参考.

    安全管理行为安全领导力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