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

白云

月刊

1000-8993

gyjz@periodicals.net.cn;gyjz@chinajournal.net.cn

010-82227236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

工业建筑/Journal Industrial Construc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技术方针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向的指导性,推动科技工作发展的针对性,解决生产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实用性,促进技术进步的创新性。多年来一直为中国建筑科学类主要核心期刊。重点报道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地基和基础、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技术,突出工业建筑、钢结构和维修改造技术等特点,并优先报道国家或省部级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奇观时代"的建筑语言及其演变

    周官武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时代的空间生产由物质需求向差异、个性化需求的转型推动了奇观文化的崛起和奇观时代的到来.通过对奇观文化、景观社会、消费主义之间的关系及奇观时代的特点和成因的探讨,梳理了自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主要奇观建筑的演变脉络,发现消费主义对建筑语言的变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批判性缺失情况下,建筑语言只能被动适应消费文化的变迁,逐渐陷入奇观文化泥淖.当下盛行的新几何学通过加强形式自治建构的极化建筑语言,固然能满足无限制造奇观的需要,却也背离了建筑本质,使建筑学异化为形式游戏和奇观文化的附庸.指出要摆脱这一困境,就必须回归建筑本质,回归建构逻辑和场所精神.

    消费主义景观社会差异奇观时代新几何学

    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薇刘颖杰刘安琪陈刚...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三角地区 1 255 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分析传统村落空间的分布和分异,并采用地理探测因子量化方法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在空间上有凝聚性分布的特点,形成了黄山市和丽水市两个高密度区;2)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整体呈现出"中心密集,四周稀疏"的分布特征,各地区差异较大.3)不同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的影响有差异,自然条件因子的影响作用明显强于其他因素因子;自然条件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强于其他因素因子;各个影响因素因子的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了长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聚落特征空间分布特征

    文化生态视角下徽州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

    张泉葛敬松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遗产廊道是整合跨区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尝试,支持更大空间尺度上文化遗产间的价值认知与活态延续.从文化生态学视角出发探讨徽州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以徽州文保单位作为遗产"源",借助最小阻力模型、重力模型和电路理论等方法生成潜在廊道并分级,结合传统村落点设置廊道"驿站",构建"源地—廊道—驿站"的多维度、多层次网络系统.基于此提出"一轴、一带、多核、两翼"空间格局下的生态保护与文化共生策略.以期推动徽州文化遗产网络化保护进程,为徽州地区全域旅游规划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遗产廊道网络构建文化生态最小阻力模型徽州

    基于陆地卫星影像的洛阳市城区地表温度反演研究

    王江丽张明刚杨晓涵朱茂超...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洛阳城市发展与城市热岛之间的关系,以近 20 年城区地表温度为研究对象,以陆地卫星(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温度反演方法研究 4 个时期地表温度,在Arcgis、ENVI5.3、Origin 2018 软件中加以分析,得到热岛效应空间分布和时空变化特征、地表温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自 2001 年到 2019 年老市中心(西工区)地表温度增温 15℃;新市中心(洛龙区)地表温度增温 11℃;不同用地分类中,水域的表面温度最低,且随着热岛增加,水域的冷岛效应略有增加,2001 年洛河表面温度 26℃,冷岛强度 12℃,2019 年洛河表面温度 34℃,冷岛强度 14℃.

    Landsat卫星数据温度反演地表温度热岛效应

    中部节点连接预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李慧欧盈高文君许浒...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并制作了一个中部节点连接预制柱试件及一个同尺寸现浇柱试件,并开展了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部节点连接预制柱最终破坏形态表现为柱底塑性铰区破坏及节点连接处型钢破坏,其滞回曲线饱满,具有与现浇柱相当的耗能性能;中部节点连接预制柱初始刚度略低于现浇柱,最终刚度基本与现浇柱趋于一致;中部节点连接预制柱延性系数为 3.1,为现浇柱的 89%,延性表现较弱,在连接界面未失效情况下,抗震性能与现浇柱相当.

    预制柱拟静力试验耗能性能延性

    基于最优参数组合的水平结构MTMD竖向减振优化设计

    韩智凡汪新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MTMD 系统的减振效果取决于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参数和布置位置的优化.针对大型楼盖、空中连廊等水平结构的竖向振动控制问题,建立了水平结构的MTMD竖向减振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两个步骤:1)基于有阻尼单自由度结构-TMD动力系统的频域解推导出TMD最优减振参数组合计算方法;2)由竖向参振质量选择目标控制振型并通过最大振型位移确定TMD布置位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计算效率高,在 MTMD 总质量仅为主结构质量 0.5%的情况下,对不同步频的人行荷载激励均能达到理想的竖向减振效果.

    水平结构竖向振动控制MTMD优化设计

    螺栓预紧力对PC外挂墙板摩擦耗能装置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隋伟宁马勇董峥王旭...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摩擦耗能装置,它由中心钢板、一对夹紧角钢和单圆孔摩擦板组成.该装置应用于预制混凝土墙板和钢框架之间的4点连接吊装结构上部的连接处,用于摩擦耗能装置的摩擦板材料为A6061-T6铝合金板材.选取4组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各试件的螺栓预紧力分别为17.5,32.9,52.8,71.8 kN,研究了螺栓预紧力对摩擦耗能装置的滞回性能、初始刚度、临界滑动摩擦力、稳定性、耗能能力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螺栓预紧力对摩擦耗能装置的力学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试验加载结束后,L-B1试件摩擦板螺栓孔由于挤压变形,向一侧产生20 mm的压缩变形;与L-B1 试件相比,L-B2~L-B4 试件的初始刚度值变化范围在 10%左右,因此,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摩擦耗能装置具有较为稳定的力学性能;随着螺栓预紧力的增大,与L-B1试件相比,L-B2~L-B4试件的平均峰值滑动摩擦力分别提高31%、39%、55%,临界滑动摩擦力分别提高32%、40%、52%,层间位移角分别提高99%、106%、110%,耗能能力分别降低25%、29%、39%.

    摩擦耗能装置A6061-T6铝合金板材螺栓预紧力耗能能力稳定性

    新型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拉结件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林文罗李俊华谭捷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建筑使用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研发了一套适用于新型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的不锈钢拉结件,用于实现预制墙体保温和石材外挂装饰一体化.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从两种抓钩拉结件中选择出力学性能较优的鱼式拉结件,并结合板式拉结件系统开展抗剪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石材连接界面的抗剪破坏模式为脆性破坏,石材与混凝土、拉结件分离,拉结件端部弯折,鱼式拉结件竖向布置比横向布置对连接界面抗剪性能影响更大,所测得抗剪平均承载力大 22.2%;板式拉结件抗剪破坏形态为混凝土开裂,拉结件及锚固钢筋变形,在布置两个或四个板式拉结件的试件中,单个拉结件的抗剪承载力试验值分别为 29.75、26.35 kN.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拉结件的抗剪性能较好,且均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预制装配式鱼式拉结件板式拉结件破坏模式抗剪性能

    装配式高架桥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杨辉吴俊霖刘章陈哲衡...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湿接缝连接的分节段施工是解决大体积预制混凝土高架桥构件运输、安装困难问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为研究湿接缝处结合面的抗剪性能,考虑结合面连接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结合面处理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设计了4组12个试件进行双剪试验,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扩展剪切摩擦理论公式中的结合面处理工艺机械咬合力系数 c 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结合面的处理工艺对试件的抗剪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露骨料组试件、止浆带组试件和凿毛组试件的承载力分别约为整浇组试件的92.7%~94.1%、82.7%~86.7%和66.7%~71.1%;结合面连接筋可以显著提高试件的延性、抗剪承载力和抗裂性,承载力提升幅度约为 47.3%~65.0%;当试件达到极限状态时,结合面连接筋应变分布不均匀,所有连接筋的平均应变约为屈服应变的 50%;各国规范的抗剪极限承载力计算值均远低于本次试验值,具有较高的富余度;所拟合的相关参数,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湿接缝装配式结构预制高架桥结合面抗剪性能扩展剪切摩擦理论

    Y型铸钢节点抗压承载力设计方法研究

    任靖哲黄细军曾晗刘豪...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导出了Y 型铸钢节点在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作用下的抗压设计承载力公式,并采用试验结果对提出的抗压设计承载力公式进行了验证.节点的抗压设计承载力公式推导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推导节点简化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对原节点进行简化,参考空心球的力学模型和承载力公式的形式,对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得到轴心压力、弯矩及偏心压力作用下简化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公式;2)推导节点数值模型的设计承载力公式.根据节点数值模型几何参数的重要性分析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的数值模型的抗压极限承载力公式,并根据CECS 235︰2008《铸钢节点应用技术规程》简称《规程》规定进行折减后,得到抗压设计承载力公式;3)验证小偏心受压节点的抗压设计承载力公式.根据节点的足尺试验结果对小偏心受压节点的抗压设计承载力公式进行验证,并与《规程》中的设计承载力公式对比.

    Y型铸钢节点小偏心受压LASSO正则化方法蒙特卡罗模拟设计承载力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