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原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原气象
高原气象

吕世华

双月刊

1000-0534

gybjb@lzb.ac.cn gyqx@lzb.ac.cn

0931-4967002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高原气象/Journal Plateau Meteo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性大气科学学术期刊之一, 努力反映高原气象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具有创造性和高水平的新成果, 新观点、 新动向。推动高原气象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传播高原气象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知识,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重点报导青藏高原以其强烈的隆升, 独特的自然环境、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对周边地区气候与环境的深刻影响, 及邻近地区的天气气候及大气物理、 化学等的观测事实, 大气环流理论, 预报预测方法, 高原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影响等, 也报导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本刊设学术论文、 短论、 研究简报、 学术讨论、 经验交流和综合评述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961-2018年华南年和各季极端降水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

    韦志刚李娴茹刘雨佳王欢...
    1513-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中国气象局0.25°×0.25°的CN05.1逐日气温(TM)和降水(PRE)资料,分析比较了华南地区9种年和各季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气候背景,按照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将9种华南地区极端降水归为4类:第1类为极端湿日降水量(R99P)、非常湿日降水量(R95P)、最大日降水量(RX1day)和最大5日降水量(RX5day),第2类为强降水日数(R10day)、特强降水日数(R20day)和湿日降水均值(SDII),第3类和第4类分别为最大连续湿日(CWDday)和最大连续干日(CDDday).在1961-2018年,华南区域平均的第1类和第2类极端降水除春季外都呈增加趋势,R99P、R95P、R10day和R20day在夏季较显著增加,RX1day和RX5day在冬季较显著增加,SDII在冬季和夏季较显著增加;CWDday在春季较显著增加;但是,年和各季的CDDday都呈下降趋势,CDDday在冬季较显著下降;除了CWDday外,春季各极端降水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以R95P、R20day、CWDday和CDDday为例,通过EOF分解进一步比较分析了年和各季值的时空变化和总体趋势,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极端降水主要是全区一致的变化,其次为南北反相或东西反相的变化;南北大致以23°N(华南西部)-25°N(华南东部)为界,反映沿海地区和北部山区的反相变化;东西大致以114°E为界.冬季的一致变化最强,其主分量所占方差比例最大.

    华南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全球变暖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层云区域的电场探空观测和电荷结构研究

    张鸿波郄秀书刘明远蒋如斌...
    1531-1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自主获取的双金属球电场探空仪穿云观测数据,结合地面大气电场、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等综合观测资料,对华北平原地区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层云区域内的探空电场和电荷结构进行研究.探空系统上升和下降阶段均处于该MCS层云区域中,此时雷暴正处于成熟阶段.完整的上升阶段探空数据表明,该MCS层云区域内存在6个正、负极性交替的电荷区,主正电荷区的高度范围为8.2~9.5 km,对应温度层-20~-14℃;主负电荷区高度范围为7.4~8.2 km(-14~-10℃);紧靠下方为一个薄正电荷区;最上方为一负极性电荷屏蔽区;0℃层附近有一对正、负极性电荷区.探空下降阶段(间隔约1h)获取的层云区域电荷分布与上升阶段大致对应,但电荷层所处高度以及厚度和电荷密度均有所差异.

    电场探空电荷结构中尺度对流系统层云区域

    立足青藏高原,面向高原大气科学

    文军
    前插1-前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