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余红

双月刊

1008-780X

dxxb@mail.gydx.gov.cn jyshine5@sina.com

0851-5404255

550005

贵州省贵阳市园林71号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arty School OF Guiyang Committee OF C.P.C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研究

    李盼杰李靖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效能明显等特征,发展前景广阔.贵州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凭借自身独特的生态优势、大数据产业优势、政策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市场优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集群质量还不高和人才支持力度还不够等发展劣势.要推动贵州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着力培养新兴产业人才,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群质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贵州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贵州搬迁移民的社会融入帮扶机制研究

    康红梅肖雪梅陈仕伟倪朝美...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化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核心内容.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从多维度对贵州搬迁移民社会融入帮扶情况及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贵州搬迁移民社会融入帮扶在就业岗位、职业教育、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帮扶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动态、综合、"参与式"地重构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的动力,创造就业创业机会,促进生计融入帮扶;深化产业发展,促进生活融入帮扶;强化社区文化发展,促进文化融入帮扶;重构人际网络,促进社区融入帮扶,以期形成常态化帮扶机制.

    新型城镇化移民社会融入贵州省

    革命历史纪念场所"观后感"的文本书写与精神体悟——基于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的研究

    袁觅许峰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历史纪念场所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是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遵义会议会址承载着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使命,参观者游览遵义会议会址后写下的观后感,鲜活记录了他们所理解的遵义会议及其精神.以观(读)后感作为研究文本,从其结构内容、关注焦点、情感表达、精神认知等方面分析不同游客对遵义会议的不同感知、所受到的精神洗礼,由此得来的启示是,要进一步从游客参观体验感的角度去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让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资源产生"春风化雨"之功效.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息烽县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

    周梅蔡文烽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自2020年10月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以来,息烽县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但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面临资金匮乏、数据平台和应用场景有限、社会参与度不高、数字素养教育体系与数字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拓宽资金渠道、提升数据共享、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数字适老全面展开、开展全民数字素养宣传等方面激活数字乡村发展活力.

    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息烽县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安徽省16个市的fsQCA分析

    龚丽华张梦涛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5G、互联网、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已成为助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依据《安徽统计年鉴2023》的相关数据,构建TOE研究框架,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农村电商发展为例,探究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并运用fsQCA分析信息化水平、政府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水平等四个条件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组态影响.研究发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三种不同的路径,即三方协同综合驱动型、信息技术—政府推动型、交通运输主导驱动型,其中信息化水平、政府支持、交通基础设施等综合因素影响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电商平台建设.同时,倡导农村电子商务能够"先富"辐射"后富".

    农村电商fsQCATOE框架

    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动力机制——基于利益—制度互动的分析

    郑功帅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下乡背景下,实现村庄有效治理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动员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乡村治理实践中村民主体作用的制度性发挥与增强,对于建成高效的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对诸暨市X村的案例研究发现,利益实现和制度保障是村民能否有效参与乡村治理的两个关键因素.即:在乡村治理中,制度保障村民参与行为,村民从这种参与中获得切实利益,并进而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有效激发.而村民越来越多地参与乡村治理,对参与制度的优化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利益—制度"机制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关系,从而强化村民主体意识,为持续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夯实基础.

    村民参与动力机制利益制度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人大代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和作用研究——以《绍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出台为例

    徐峥玮杨晓辉蒋巧燕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绍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出台是绍兴市养老政策的最大聚焦点,其中人大代表是推动这项公共政策出台的重要力量.运用多源流理论分析《绍兴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议程设定过程发现,其经历了"问题形成—多方参与—颁布实施"三个阶段,是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共同耦合的结果.问题源流端,老年人人口数据变化、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养老领域系列焦点事件,推动居家养老提上政府议事日程;政策源流端,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的政策建议,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表达,政府部门政策引导,共同构成政策共同体的诉求;政治源流端,党和政府发展理念、市民重视养老的意识和情绪、其他城市政策环境,共同营造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政治氛围.

    多源流人大代表公共政策居家养老

    乡土性调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李帅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于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其效能提升有助于我国农村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乡土性调适这一路径提升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有其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乡土性调适仍面临困境,主要集中在前置环节的乡土性植入欠缺、中间环节在使用过程中的低效、后置环节的反馈评估客观性降低以及当前网络技术冲击对乡土性的剥离等方面.因此,需要从增强乡土性植入、重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适用性、增强反馈阶段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抵御负面文化冲击并借助网络重新带回乡土性等方面发挥乡土性调适的作用,进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乡土性调适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文化振兴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