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方建春

双月刊

1674-1331

gysb@chinajournal.net.cn

0954-2079538

756000

宁夏固原县文化巷161号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中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内容,第3、6期为自然科学内容。以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主,兼聚全国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活跃学术气氛、推动教学发展、繁荣学术交流。突出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和学术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民国)固原日报》与固原地区公共舆论

    马志江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舆论是近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生事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和意义.近代以降,作为一种以刊载时事新闻等为主要内容、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报纸,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在培养一批阅读公众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出现代社会的公共舆论空间.1945 年,在抗战取得胜利、国家行将建设、地方自治正待开始的背景下,《固原日报》正式创办.《固原日报》通过时政批评、社会生活、道德教化等,为民国固原地区公共舆论的建构提供了媒介和载体,并成为当时十余万固原民众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和舆论阵地.

    《(民国)固原日报》民国固原公共舆论

    迈向古代"固原地区"历史变迁研究的深处——基于《丝绸之路与古代固原地区历史变迁研究》的论析

    张小刚高文涛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丝绸之路与古代固原地区历史变迁研究》一书,以历史时间与丝绸之路历史兴衰为经纬,基于大历史观视域、史论相合方法论及思维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以此考论自先秦至明清时期古代固原地区历史变迁,呈证古代固原地区从"边地到腹地"历史变迁之真意,即"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轨迹,对深化古代固原地区历史文化变迁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为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地域性历史研究镜鉴.本文对此著从三方面进行阐释,一是从时代背景视域说明此著契应了时代路向,二是基于此著作的核心要义论析对古代固原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三是将此著关于古代固原地区从"边地到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核心历史理论与赵汀阳关于中华民族形成的"旋涡模式"理论进行互动诠释,以期深化认知.

    古代固原地区丝绸之路边地到腹地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间艺人何以养成——以宁夏快板艺人马占云为个案

    杨文笔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间艺人是民间艺术的创造者和承载主体,学界对于民间艺人的关注,多在于对其艺术创作及其特点方面,少于对其何以成为民间艺人的具体经历.对于民间艺人何以养成的关注,既可以深入这一群体内部,观照其具体的知识承接方式和艺术创造特点,又能理解其作为特殊群体的特殊性.本文以宁夏同心县民间快板艺人马占云为例,通过对马占云童年人生经历,以及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对快板艺术的喜好与追求创造,同时关注马占云快板艺术创造的个人特点,思考作为农民的马占云如何成就为一名民间艺术家的原因.

    民间艺人宁夏快板马占云

    追求良法善治:判词里的中华法文化传统——以判词"已卖而不离业"为例

    张雪红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良法善治"是自古以来人们对社会治政理念的追求.中国古代判词中蕴含着制判者对案件依律作出裁判的司法智慧,呈现着制判者"厚风俗"的"教化"水平.因而,挖掘判词里主流价值观融入形式、说理方式等"良法善治"的法文化传统,有助于完善当代裁判文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说理的加强,更有助于探索法治与德治并重的社会治理新方式,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重要意义.

    良法善治中华法文化传统判词

    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旨归和根本目的

    马文多吴灵娟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政府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体,对于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支撑和带动作用,其价值旨归和根本目的也直接关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旨归和根本目的就是坚持为了人民,这主要体现在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也是行政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法治政府价值旨归为了人民

    "经营土地":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重庆市江津区黄庄村为例

    刘晓晓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乡融合进程的深化,丘陵山区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田撂荒、农业凋敝等危害国家粮食安全的现象屡屡发生.对丘陵山区而言,建设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就是破题关键.基于对重庆市江津区黄庄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案例研究发现,"经营土地"强调企业、村集体、村民三重主体在建设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关注于外生力量和村庄内生力量之间的张力和合力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影响.这些都是破除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土地难整改、产业难发展、成果难深化三大困境的关键举措.

    "经营土地"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4 年总目录

    107-112页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征稿启事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