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方建春

双月刊

1674-1331

gysb@chinajournal.net.cn

0954-2079538

756000

宁夏固原县文化巷161号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中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内容,第3、6期为自然科学内容。以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主,兼聚全国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活跃学术气氛、推动教学发展、繁荣学术交流。突出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和学术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西夏书事〉凡例》看吴广成的史学观

    林光钊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夏书事》为清人吴广成所撰的一部西夏史书,此书凡例除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外,还集中反映出吴广成的史学观.在对西夏的称谓和年号的先后排列上体现其"正统论",在对史料的判断、补充及选择上体现其求实存真的原则,在对《西夏书事》的态度和他人的帮助上,体现其谦逊温润的史家风范.

    《西夏书事》凡例吴广成史学观

    诸葛亮"六出祁山"行军路线及其战略意义

    温虎林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出祁山"是诸葛亮贯彻"西和诸戎"之策的战略行动,也是"平取陇右"的具体实践,更是诸葛亮晚年北伐经历的经典概括.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行军路线,结合《三国志》《诸葛亮集》以及地方文献记载,可以发现一条不同于唐宋之际"青泥古道"的陇蜀古道,沮县、下辨、武都、建威是"六出祁山"的关键道路名称标识.诸葛亮"平取陇右",既能汇入长安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又能阻断曹魏与西域的商贸往来,削弱曹魏的经济实力,还能扩大蜀国势力范围.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都证实东汉至三国时期丝绸之路上蜀锦商贸流通情况,蜀锦也是蜀军重要的战略资源,故诸葛亮北伐之路也是开通蜀锦贸易的丝绸之路.

    诸葛亮沮道下辨六出祁山西和诸戎

    民国固原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马志江杨钧期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以降,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与社会公共事业的兴起,一些近代文明开始传入固原地区,新的服饰、交通工具、公共空间和娱乐方式的出现,以及婚恋自由等新观念的传入,促使该地区的社会生活与习俗发生深刻变迁.

    民国固原社会生活

    红色文化的"洪流"与"支脉"——兼谈固原红色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王鲁玉单侠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影响范围、规模和重要程度,可以将红色文化区分为"洪流"和"支脉",二者辩证统一.红色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呈多元并举、层次分明样态.固原红色文化既是红色文化的"支脉",但也因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而与红色文化的"洪流"发生关联,并在发展中逐渐汇入其中.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既要关注红色文化"洪流"的宏大叙事优势,也要关注红色文化"支脉"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红色文化"洪流""支脉"固原红色文化

    农村土地收益分配的冲突与协调

    张旭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久以来,三农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围绕土地收益分配产生的矛盾和冲突已日趋明显、激烈.其中的主要原因有:利益分配主体地位悬殊、分配过程公平价值缺失、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合理.为协调完善农村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在优化现有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前提下,还需进一步发挥公共政策的引导作用、村民自治机制的协调作用,以期实现农村土地收益分配的合法、合理.

    农村土地收益分配矛盾原因解决对策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宁夏旅游住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王磊刘华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旅游住宿业近些年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却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从供给侧着手开展改革,建构高质量的旅游住宿业体系,是推动宁夏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宁夏旅游住宿业供给侧改革

    乡村振兴的实践者——评林燕平《山村的守望》

    武淑莲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林燕萍博士《山村的守望》为例,研究了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将学术本土化的独特方法:倾听者的姿态、田野调查的方法、人文关怀的情感、不断延伸的时间系列等等,彰显了一位女性学者身上慢学术、大视野、先行者、实践者的学术魅力.

    《山村的守望》乡村振兴实践者

    论20世纪前半期的"初唐四杰"研究

    赵耀锋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初唐四杰对律诗、古诗、歌行各体诗都有改造推进之功.初唐四杰用诗赋融合的艺术手法来写律诗,用乐府的手法来写七言古诗,扩充了诗的篇幅,构成一种流动之美,这种艺术创新给古诗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初唐四杰在古典诗歌史上具有较大的贡献,20世纪前半期的学者对初唐四杰在古典诗歌史上地位之重视开创了中古诗歌史研究的新境界.

    初唐四杰诗歌阐释诗学

    宁夏方言研究综述

    马军丽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余年来,宁夏方言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繁荣时期、进入21世纪的深入发展阶段.对三个时期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分别予以介绍、述评,以期为今后宁夏方言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和参考.

    宁夏方言研究综述

    近二十年(1999—2018)辑佚学研究综述

    牛露露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8年是辑佚学在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国内第一部辑佚学专著《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问世,辑佚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后,辑佚学的研究视角集中体现在个案研究、横向断代研究、纵向过程研究、社会背景研究上.目前,辑佚学理论形态的研究仍显薄弱,辑佚与校勘、辨伪的相辅互动可进一步密切.本文就近二十年辑佚学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爬梳,以期为日后的辑佚学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提供借鉴.

    辑佚学研究视角研究综述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