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方建春

双月刊

1674-1331

gysb@chinajournal.net.cn

0954-2079538

756000

宁夏固原县文化巷161号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中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内容,第3、6期为自然科学内容。以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主,兼聚全国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活跃学术气氛、推动教学发展、繁荣学术交流。突出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和学术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林则徐致陕西抚标中军参将马辅相的三封书信

    马建民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世的林则徐信札中,有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二十三年(1843)致时任陕西抚标中军参将马辅相的三封书信.通过对这三封书信写作背景及内容的考证,不仅可以了解林则徐在遣戍伊犁途经陕西期间与马辅相的交游情况,还可以考察林则徐在前往伊犁途中及到达伊犁后的相关活动.同时,书信的内容也反映了林则徐关心铸造大炮、加强边防及抵御列强等事宜,体现了林则徐高尚的爱国情怀.

    林则徐马辅相人际交往爱国情怀

    在文艺与政治之间:重思文艺"民族形式"论战——兼论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及其实现

    郑博匀李宝艳豆金雨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发起与领导的文艺"民族形式"论战开始将文艺与政治相联系.论战以1938 年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民族形式"新命题为开始标志,以1942 年5 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论战收官.在论战中,中国共产党呈现了基于人民性、朝向现代性、内蕴国际性的新文艺观,并在论战的发起阶段、进行阶段、收尾阶段分别采取有效的策略,争夺论战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文艺"民族形式"论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文艺坚持人民至上,促进文艺社会性与艺术性的融合,实现文艺阶级性与民族性的统一,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硕果.

    文艺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国共产党

    协同治理视域下共享电动车在城市道路交通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为例

    王舒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初期以来,共享电动车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成为人们便利的出行工具,是继"网约车"之后"互联网+"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又一大众宠儿."共享"领域涵盖着丰富的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应用与发展,而共享电动车本质上是传统租赁业与新时代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更是新时代新发展的标志之一.以银川为例,从协同治理视域下分析,迅速壮大的共享电动车体量伴随而来的是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增大、城市交通秩序混乱、资源浪费等问题日渐突出.对共享电动车这一新事物在城市道路交通中的运行进行论证与反思,探求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对银川市共享电动车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优化治理研究,旨在丰富共享电动车领域研究资料与理论的同时,为银川市的城市综合治理与改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参考意见.

    共享单车社会空间交通安全道路理论协同治理

    钟鸣镇的街道景观、文化与农业产业化

    李芳黄验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钟鸣镇的街道景观与文化、农业产业化有关.此种发展转型被视为小镇所辖村落的脱贫方式时,民众在自身所处文化层面中接纳发展观并参与构建政治性农业景观,通过在小镇中购买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商品,使内街的民居兼小商业景象转变为住所和农商结合的景观.外街景观,由小镇所属村落的村民以及街上群众共同建构,小商业景观得以扩展,有周期性的贸易现场呈现.这与镇政府依据小镇管辖村落的特色文化,推动农业类型化中村落村民与小镇开设商铺的店主间频繁交易有关,也与他们共同参与集日的市场交换密切关联.

    钟鸣镇街道景观文化农业产业化

    当代乡村文化短视频视觉消费建构研究

    柴田
    98-10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乡村振兴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乡村原生动力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以及乡土文化自信的恢复与传播,因此,"乡土中国"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叙事的一个书写源头.进入数字媒体文化时代,乡村文化短视频的视觉消费建构,促使中国乡村文化的存在样态、视觉审美、传播方式和地域功能等发生转变.探究乡村短视频的视觉消费赋值方式、设计表达和渠道重塑,总结当下乡村文化短视频的视觉消费建构意义,以及短视频时代乡村文化数字传播的立体化建构内涵,延续乡村文化,可为研究乡村文化短视频的创作及续航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乡村文化短视频视觉消费建构

    "助力"与"无力":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刘涛
    10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0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改善乡村振兴的生计、生产和生活因子,却无力促进民生和生态因子.进一步的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这一结论.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助力中部地区的生计、生活和生态因子以及西部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因子的改善,但对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不存在显著影响.基于此,提出应当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加大对乡村民生和生态领域的投入,因地制宜地使用数字普惠金融工具的政策建议.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因子分析法区域异质性

    作品选

    封4页

    征稿启事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