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何志旭

双月刊

2096-8388

gyyxyxb@126.com

0851-6908166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病情程度的风险因素

    朱绿柳王草源任义梅覃莲菊...
    1392-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病情程度的风险因素.方法 425例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分为对照组(未发生BPD,307例)和BPD组(118例),将BPD组再分为轻度组(75例)和中重度组(43例);收集各组早产儿(性别、年龄、出生体质量、娩出方式、Apgar评分、合并症、有创机械通气、输血次数等)和产妇(高龄、试管婴儿、多胎、分娩史、合并症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等)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发生BPD及中重度中重度BPD的相关相关因素.结果 胎龄(OR=0.474,95%CI 为 0.290~0.755)、出生体质量(OR=0.994,95%CI 为 0.992~0.997)、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OR=0.356,95%CI为 0.131~0.967)、PDA(OR=3.455,95%CI为 1.304~9.150)、输血次数≥3 次(OR=3.350,95%CI为 1.192~9.419)是发生 BPD 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出生体质量(OR=0.996,95%CI为0.992~1.00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OR=3.246,95%CI为1.286~18.203)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胎龄、出生体质量、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动脉导管未闭及输血次数是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发生BPD的独立影响因素,出生体质量、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发生中重度BPD的独立影响因素.

    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支气管肺不良病情程度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王进安李玉华刘文华
    1399-1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一次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研究组采取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术后均给与抗骨质疏松及抗感染等治疗,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脊柱功能障碍程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后第3天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一次骨水泥注射比较,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透发生率较低.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骨质疏松症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肢体功能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稿约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