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肠-肝轴"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陈璐杨妙芳汪芳裕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主要的慢性肝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然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口腔炎症、口腔菌群是NAFLD的危险因素之一.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口腔菌群通过直接影响肝脏细胞功能、破坏肠道稳态等途径促进NAFL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口-肠-肝轴"在NAFLD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应用进行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口-肠-肝轴口腔菌群牙龈卟啉单胞菌

    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研究进展

    马驰杨涓郑盛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被认为是"新型虚拟代谢器官",广泛参与机体消化、吸收及营养,其还可通过肠-肝轴介导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发生与发展.各种肝脏疾病均有其特有的菌群分布特征,针对其菌群分布特征做出干预,可影响疾病的发展及转归.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肠道菌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

    肝细胞铁死亡在肝脏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吴姜杰齐家龙宋正己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死亡是一种全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模式,是以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调节性细胞死亡.肝脏是人体内铁贮存量最大的脏器,铁稳态在疾病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肝细胞铁死亡也引起了肝病研究领域的重视.本文阐述了铁死亡的机制及在肝病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探索靶向铁死亡治疗肝病提供新的见解.

    铁死亡肝脏疾病铁稳态脂质过氧化

    白细胞介素-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刘敏李莉
    12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很高.HCC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慢性炎症、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饮酒等.最近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L-6)在HCC中具有关键作用,既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又限制了细胞的凋亡反应.本文综述了近年来IL-6在HCC中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对HCC的生物学意义、作为HCC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及其治疗意义.我们还介绍了HCC中IL-6研究的挑战和未来方向,这可能为HCC新型靶向疗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白细胞介素-6原发性肝癌靶向治疗

    胆囊癌中微小RNA的功能及临床价值研究进展

    陈茜朱鹏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预后差的特点,导致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及医疗负担.GBC的致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上缺少早期预警及临床预后的有效指标.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不具有编码功能的微小RNA,其主要通过直接抑制靶向基因的表达.大量研究显示,特异性miRNA在GBC的致病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同时,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特异性miRNA在GBC的早期诊断及临床预后中也显示出了较为优良的临床价值.虽然靶向miRNA的GBC治疗方法目前仍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但是也为开发针对GBC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胆囊癌微小RNA诊断预后治疗

    白细胞介素-4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董旭许明晓李成忠
    130-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因子是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增殖和功能的重要化学介质.白细胞介素-4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病与病程进展中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为一个有着悠久研究历史的细胞因子,近年来其在肝脏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有新进展.本文对其在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寄生虫性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程中的影响进行综述.

    白细胞介素-4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原发性肝细胞癌自身免疫性肝炎

    生物标志物对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诊断的研究进展

    王莹蔡大川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菌感染是肝衰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肝衰竭患者更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由于肝衰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率较低、周期长,其识别和诊断存在困难,故积极寻找其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这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还可早期启动抗感染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文主要介绍生物标志物在诊断肝衰竭合并感染中的最新进展,旨在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肝功能衰竭感染生物标志物

    肝移植改善终末期肝病患者易栓症1例

    冉晓娟吴娴周文秀朱霞...
    138-139页

    肝移植肝硬化易栓症蛋白C蛋白S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致急性肝衰竭1例

    段瑞芳史志红王晓梅
    140-141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衰竭人工肝抗甲状腺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