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环醇联合益生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对脂代谢、肝功能的影响

    许映红凌大军吴元祥刘建...
    223-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双环醇联合益生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效果及其对脂代谢、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NAFLD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双环醇片,观察组给予双环醇片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脂代谢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2%(46/51)、74.5%(38/51)(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ST分别为(49.2± 11.5)U/L、(65.3±11.8)U/L,ALT 分别为(50.8±13.2)U/L、(68.2±12.7)U/L,谷氨酰转肽酶(GGT)分别为(48.5± 9.8)U/L、(61.2±10.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甘油三酯(TG)分别为(1.8±0.4)mmol/L、(2.3±0.5)mmol/L,总胆固醇(TC)分别为(4.3±0.6)mmol/L、(5.1±0.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2.6±0.5)mmol/L、(3.5±0.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为(1.6 ±0.4)mmol/L、(1.3±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肠球菌、大肠杆菌水平分别为(4.9± 1.2)lgCFU/g、(6.2±0.9)lgCFU/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1.0)lgCFU/g、(6.9±1.2)lgCFU/g(P<0.05),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菌水平分别为(7.5±1.1)lgCFU/g、(6.8±1.3)lgCFU/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1.1)lgCFU/g、(5.9±0.9)lgCFU/g(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9例(17.6%),包括乏力3例(5.9%)、食欲不振4例(7.8%)、失眠2例(3.9%),对照组不良反应5例(9.80%),包括乏力1例(2.0%)、食欲不振2例(3.9%)、失眠2例(3.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双环醇联合益生菌治疗NAFLD患者有利于缓解肠道菌群紊乱,调控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安全性较好.

    非酒精性脂肪肝双环醇益生菌脂代谢肝功能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菌株微生物学特征研究

    刘英健王瑞静常建华
    227-230,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菌株微生物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7例KPL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高黏液性表型实验、聚合酶链反应(PCR)、药敏试验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分离的肺炎菌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 40.3%(27/67)的KPLA是由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hvKP)引起.与经典肺炎克雷伯菌(cKp)相比,hvKP感染更容易引起患者菌血症.合并其他肝胆疾病的KPLA患者更容易感染hvKP.KPLA患者的分离株中,毒力基因rmpA和aerobactin检出率为23.9%(16/67)和16.4%(11/67),血清型K1和K2的检出率分别为19.4%(13/67)和14.9%(10/67).分析表明rpma和aerobactin基因表达与hvKP表型呈正相关.67株肺炎克雷伯菌株中,多位点分析鉴定出10种不同的ST表型.结论 hvKP肝脓肿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肝胆疾病、菌血症.hvKP肝脓肿主要毒力基因为rpma,对于hvKP肝脓肿患者,应注意寻找隐匿病灶.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特征毒力因子序列类型

    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付豪爽谢青
    23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种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本文就DILI的流行病学、诊断、因果关系评估、自然史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药物性肝损伤RUCAM评分RECAM评分

    细胞焦亡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发展的相关性及治疗机制研究进展

    洪文文张若梅谭善忠
    235-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焦亡是一种相对新型的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属于机体免疫形式之一.近些年来,细胞焦亡相继被发现参与多种疾病发生、进展.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因其高发病率目前已成为全球医疗系统巨大负担,亟待开发出特效药物.多项研究证实,细胞焦亡在MAFLD的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可多层面、多环节推动MAFLD进程.与此同时,基于细胞焦亡发生机制开展的干预性研究正不断开展,旨在挖掘合适的治疗靶点.本文旨在综述细胞焦亡在MAFLD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目前治疗机制研究现状.

    细胞焦亡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

    HBV pgRNA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林欣其肖丽
    240-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基因组 RNA(pregenomic RNA,pgRNA)被认为与肝细胞内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的转录活性有关,因此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HBV pgRNA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本综述介绍了 pgRNA对CHB病情进展、抗病毒疗效及肝癌根治性手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抗病毒治疗不同时间点的pgRNA水平对停药后复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治疗方案对pgRNA水平的影响.但就目前研究现状,对于pgRNA的认识和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pgRNA的检测方法及在CHB诊疗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仍缺乏相关共识,需大量研究进一步明确.

    HBVpgRNAcccDNA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癌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新进展

    康娅马金鑫戴光荣
    243-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多种病因导致,其中最主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抗病毒治疗可降低HBV感染者的肝癌发生率,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最终进展为肝癌,因此有必要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V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识别出HCC高危人群.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肝癌风险预测模型,本文就这一研究进行简单论述.

    慢性乙型肝炎肝癌aMAP评分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研究

    张祥运马序竹于国英
    247-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低病毒血症(LLV)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近几年引起LLV的影响因素及后期管理策略研究进展较多,但仍缺乏循证医学的依据,故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LLV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与其有关的临床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为临床提供早期评估LLV指标及干预措施,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

    ABCB11基因突变致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2型1例

    马丹彤李洪杰段雪飞
    251-253页

    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淤积性肝病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