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伤的临床特征

    陈智峰邵挥戈谢开汉
    457-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HT)合并肝损伤患者的原因,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中心医院2019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13例H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肝损伤,分为合并肝损伤组(66例)与未合并肝损伤组(4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肝功能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合并肝损伤组患者年龄、病程、基础代谢率分别为(44.7±5.7)岁、(4.4±1.3)年、(33.5±10.5)%,未合并肝损伤组分别为(36.5±5.2)岁、(2.4±0.7)年、(2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伤组患者的AST、ALT、GGT、ALP、TBil 分别为(96.6±28.4)U/L、(113.2±35.5)U/L、(71.2±9.3)U/L、(162.8±34.3)U/L、(33.5±8.8)μmol/L,未合并肝损伤组分别为(43.8±13.5)U/L、(47.8±16.8)U/L、(33.3±7.5)U/L、(75.3±21.7)U/L、(17.4±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伤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分别为(19.3±6.4)pmol/L、(86.7±25.3)pmol/L、(7.8±2.1)nmol/L、(253.7± 19.5)nmol/L,未合并肝损伤组分别为(13.7±4.1)pmol/L、(35.6±11.2)pmol/L、(5.4±1.8)nmol/L、(216.8±17.8)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肝损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9%(7/47),未合并肝损伤组为33.3%(2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大、病程长及基础代谢率差的HT患者更易发生肝损伤,HT合并肝损伤患者肝功能与甲状腺功能更差,临床并发症更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损伤原因临床特征

    儿童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马连骏郝引李旭雪
    461-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患儿40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40例患儿中,伴有乙肝肝硬化23例(57.5%).临床分型为Ⅲ型23例(57.5%),分流部位以门静脉右后支-下腔静脉为主17例(42.5%),并伴随ALT、AST、总胆红素升高.CT表现示,病灶位于肝左叶15例,右叶25例;可见分流处肝静脉明显增宽33例(82.5%),未见明显增宽7例(17.5%).超声示,病变均位于肝实质内近肝脏表面或叶段边缘,二维超声呈管型、囊状及不规则无回声;由 CDFI技术检查可见自门静脉分支至肝静脉的红蓝交替的血流信号,无搏动性.结论 儿童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部位以门静脉右后支-下腔静脉为主,多伴有乙肝肝硬化病史,临床分型常见Ⅲ型,并伴随多项肝功能指标改变.

    儿童先天性肝内门体分流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

    肝脏及淋巴结播散性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程琦周晛蒋卫民
    464-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肝脏及淋巴结播散性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诊断的1例肝脏及淋巴结播散性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回顾2003-2022年PubMed及中文数据库关于肝脏结核及播散性结核的文献报道,筛选并总结分析播散至肝脏和其他部位结核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主要以反复发热、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各种抗感染治疗无效,影像学检查示全身多发异常代谢增高灶,最终依赖活检明确诊断,给予抗结核治疗后,病情好转.结合相关文献和该病例,共82例肝结核合并其他部位播散患者,平均年龄39.3岁(1~59岁),多以发热起病,通过影像学检查及病灶脓液培养或活检明确结核感染,抗痨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 肝脏及淋巴结播散结核为少见肺外结核,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确诊依赖影像学及病理活检.早期诊断很重要.该患者确诊后使用合适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疗效良好.

    发热待查肝结核淋巴结肿大

    DNA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蒋月王建青
    468-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纤维化是一种由诸多理化因子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殖的疾病阶段,促纤维化与抗纤维化基因机制失衡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DNA甲基化作为一种常用的表观遗传修饰途径,通过修改基因结构从而影响相关因子的功能表现.目前资料表明,纤维化相关基因甲基化程度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DNA甲基化在肝纤维化中的具体机制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病的病情评价、初步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表观遗传DNA甲基化调控基因

    肝衰竭预后评分模型

    龚红梅毛青蒋黎
    471-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衰竭是一组病死率超过50%的临床综合征,准确评估肝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一直是临床研究中的热点,也是肝移植的重要指导.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预后评分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然而不同的模型使用不同的参数,导致每个模型具有特定的价值和独特的应用情况.本文综述了常用及新近建立的肝衰竭预后评分模型,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最新模型的框架,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治疗方法.

    肝衰竭预后评分模型

    血清细胞角蛋白18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颜敏肖丽
    475-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胞角蛋白18(CK-18)是构成肝细胞中间丝的主要蛋白质,当肝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时会被释放入血.血清CK-18最初是用于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严重程度,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在其他慢性肝脏疾病中血清CK-18水平也会升高,可作为评估慢性肝脏疾病程度的新型血清学标志物.本文围绕血清CK-18在不同慢性肝脏疾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细胞角蛋白18慢性肝脏疾病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细胞癌

    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防治进展

    王梓依贺娜张粉娜张心怡...
    478-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HCC)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的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及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诞生,目前HCC的病因构成比已逐渐由嗜肝病毒转向非病毒性因素.其中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普遍流行使得非病毒相关HCC发病率迅速增加.有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及一些药物毒素是HCC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病毒性肝细胞癌,非病毒性HCC发病机制复杂且部分对免疫治疗不敏感,因此加强对HCC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对预防非病毒相关HCC的发展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旨在总结目前非病毒相关HCC的筛查监测方案及近期免疫治疗药物的进展,并给出相应的预防策略,以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危险因素监测防治

    血清尿酸水平对肝损伤预后的研究进展

    徐丹朱传龙
    482-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血清尿酸水平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本文回顾近年来关于血清尿酸与肝损伤之间关联的研究进展,包括血清尿酸的生物学作用、尿酸与肝损伤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潜在的机制.对这一领域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揭示血清尿酸在肝损伤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肝损伤尿酸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

    Turner综合征所致肝硬化失代偿1例

    郑文凯谢芳姚传霞李平...
    486-487页

    Turner综合征肝硬化染色体遗传

    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后出现考克斯嗜胨菌感染肝脓肿1例

    李俊缨程笑何钦俊蒋秀华...
    487-489页

    肝细胞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术mNGS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