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肝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肝脏
肝脏

月刊

1008-1704

ganzang2010@163.com,ganzang@online.sh.cn

021-54483359

200235

上海市徐汇区沪闵路9585号

肝脏/Journal Chinese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是报道国内肝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交流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经验,介绍肝病新技术的重要发展并开展国际及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为肝脏病学的医疗、教学和科技提供学术交流的园地。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肝病的诊治和预防研究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结合多西紫杉醇动脉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

    郭仁芬柴芳邢孔浪张七妹...
    657-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结合多西紫杉醇综合方案动脉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三亚市人民医院肿瘤科的11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单双数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多西紫杉醇综合方案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多西紫杉醇综合方案动脉介入基础上结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比较两组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癌胚抗原(CEA)、网膜素-1(Omentin-1)、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差异,评估整体生存质量,记录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近期客观缓解率(ORR)为61.82%(34/55),高于对照组的41.82%(2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GP73、CEA、Omentin-1、CYFRA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P73、CEA、Omentin-1、CYFRA21-1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整体KP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2023年8月,随访4~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47个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4.5个月,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7.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均为1-2级,未发生3-4级.两组贫血、中性粒细胞降低、腹泻、AST或ALT升高、血小板降低、血压升高、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结合多西紫杉醇综合方案动脉介入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抑制GP73、CEA等因子的表达,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多西紫杉醇动脉介入结直肠癌肝转移

    超声造影各期增强特点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刘萍吴仁梅彭粤如
    662-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57例,其中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41例,肝细胞癌患者50例,肝血管瘤患者66例,比较各组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肝内胆管细胞癌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界模糊、动脉期非均匀增强和门静脉期低增强比例分别为65.85%、53.66%、90.24%和100.00%,明显高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P<0.05);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延迟期低增强比例分别为100.00%和94.00%,明显高于肝血管瘤(P<0.05);肝细胞癌病灶边界模糊、门静脉低增强比例分别为12.00%和68.00%,明显高于肝血管瘤(P<0.05);肝内肝管细胞癌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分别为(8.89±1.95)s和(18.65±7.11)s,明显快于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P<0.05);肝细胞癌始增时间和达峰时间分别为(10.82±2.21)s和(22.15±8.36)s,明显快于肝血管瘤(P<0.05);始增时间、达峰时间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肝血管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0.800,P<0.05.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CEUS图像特征有所差异,同时CEUS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定量参数.

    超声造影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增强MRI多模态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陈延霞阿妮徐旋白荣...
    667-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A级(n=21)、B级(n=36)、C级(n=13).比较增强MRI与手术病理分级的一致性、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增强MRI多模态参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增强MRI多模态参数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经一致性分析证实,增强MRI与手术病理分级的准确率91.43%、灵敏度90.48%、特异度92.86%、阳性预测值95.00%、阴性预测值 92.86%、Kappa 值=0.824;肝功能 A 级患者的 T1、D*及 f 值[(503.49±40.32)ms、(61.35±5.89)× 10-3 mm2/s、(28.65±3.27)%]均低于肝功能 B 级患者[(545.67±45.39)ms、(65.87±6.36)× 10-3 mm2/s、(33.26±3.82)%],T2,ADC 及 D 值[(73.56±6.82)ms、(1.67±0.32)× 10-3 mm2/s、(1.47±0.19)× 10-33 mm2/s]高于肝功能 B 级患者[(65.43±5.89)ms、(1.41±0.26)× 10-3 mm2/s、(1.28±0.16)× 10-3 mm2/s],肝功能 B 级患者的 T1、D*及 f 值均低于肝功能 C级患者[(575.52±56.31)ms、(71.33±6.52)× 10-3 mm2/s、(36.13±4.36)%],T2,ADC 及 D 值高于肝功能 C 级患者[(61.26±5.37)ms、(1.24±0.19)× 10-3 mm2/s、(1.06±0.13)× 10-3 mm2/s](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1、D*及 f值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35、0.432、0.519,P<0.05),T2、ADC及D值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26、-0.597、-0.524,P<0.05).结论 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多模态参数可有效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增强磁共振成像多模态参数原发性肝癌肝功能分级相关性

    TIM-3表达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赵彤郭海平郑勤
    671-675,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首先明确TIM-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之后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探究TIM-3诱发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南京市第二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实施肝癌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肝癌(HCC)癌组织及邻近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中TIM-3的表达情况,分析TIM-3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构建低表达TIM-3的肝癌细胞系验证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探究TIM-3表达及其与Galectin-9的结合对NF-κB/STAT3/IL-6信号轴的影响.结果 肿瘤组织中TIM-3基因的表达为73.5%(25/3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0%(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5,P=0.046).在肝癌组织中TIM-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x2=7.404、5.625,P<0.05).沉默TIM-3的肝癌细胞增殖率、迁移率(t=12.39、3.129,P<0.05)显著降低.TIM-3的表达上调了 NF-κB/STAT3/IL-6相关蛋白,阻断Galectin-9后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结论 TIM-3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迁移,TIM-3的表达以及与Galectin-9的相互作用激活IL-6/STAT3/NF-κB信号轴而诱导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进展.

    TIM-3Galectin-9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信号通路

    T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蒋仕伍彭晓燕陈均源封斐耀...
    676-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基础上联合应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梧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桂东人民医院肝病区就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TACE介入,联合治疗组在TACE基础上联合应用替雷利珠单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肝脏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异质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和完全病理缓解率为61.36%、95.45%和59.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36%、77.27%和36.36%,P<0.05);联合治疗组肝脏生化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联合治疗组未发现显著差异(分别为22.73%和38.64%,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65.91%(29/44)和43.18%(19/44),Log-rank分析结果表明组间生存情况具有显著差异(x2=4.900,P=0.027).结论 TACE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肝动脉化疗栓塞替雷利珠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预后生存

    肝癌介入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王会哲卢双动王谦刘龙艳...
    681-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与验证肝癌介入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从2020年5月-2022年5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行介入治疗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LFD分为恶化组(n=29例)和良好组(n=61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高FIB和APRI水平是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是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最强预测因子,然后是血清FIB、APRI高表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665~0.840),C-index为0.811,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01,P=0.463),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准度和区分度良好.结论 Child-Pugh分级(B级)、血清FIB和APRI高表达均是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肝癌介入术后ALFD的发生风险.

    肝癌介入术急性肝功能恶化危险因素风险列线图模型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菊红郝彦琴石敏
    687-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肝性脊髓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0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脊髓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合并肝性脊髓病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肝性脊髓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总胆红素、AST、ALT和血氨水平分别为(40.5±24.8)μmol/L、(220.6±57.8)U/L、(253.5±66.4)U/L、(116.3±23.5)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32.6±15.4)μmol/L、(120.5±58.2)U/L、(153.1±64.6)U/L、(72.6±13.8)μmol/L;观察组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分别为(10.3±2.1)g/L、(2.1±0.8)U/L、(27.8±4.2)%,低于对照组的(12.1±2.2)g/L、(2.6±0.2)U/L、(31.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肝性脊髓病的危险因素为AL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高血氨和低白蛋白(OR=0.382、4.568、4.166、0.401,P<0.05).结论 AL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高血氨、低白蛋白为独立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肝性脊髓病临床特征

    CT平扫测量食管壁厚度与胃镜下红色征的相关性

    王晓娟王继涛李金龙王文川...
    691-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内镜下红色征与食管壁厚度的关系,以无创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同时行内镜及CT平扫检查的12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有无红色征将研究对象分为有红色征组和无红色征组.比较有红色征组与无红色征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红色征相关的变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食管壁厚度的诊断效果.结果 125例患者中无红色征84例,有红色征41例.有红色征组患者血小板、血清白蛋白分别为75(46,93)× 109/L、(34.45±4.49)g/L,均低于无红色征组的97(73,148)× 109/L、(37.44±6.2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Child-Pugh评分在红色征组分别为 14.0(12.5,16.6)s、1.28(1.15,1.46)、8(7,9),均高于无红色征组,12.5(11.4,15.1)s、1.15(1.04,1.31)、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色征组腹水的发生率为48.8%高于无红色征组的29.7%.红色征组食管壁增厚明显(Z=-6.663,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食管壁增厚是红色征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05,95%CI:1.203~1.64,P<0.001).诊断食管壁厚度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68(95%CI:0.804~0.931,P<0.001),截断值为 7.14 mm.结论 食管壁增厚可作为红色征的参考指标,为临床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提供分层指标.

    红色征内镜肝硬化食管壁厚度

    肝硬化并SBP患者外周血SAA、WBC/PLT、CD64及腹水CD64联合检测的意义

    蒋菁蓉张天洪陈婧
    695-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外周血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白细胞分化抗原64(CD64)及腹水CD64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SBP组49例和非SBP组57例,选取同期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外周血SAA,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WBC、PLT,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及腹水CD64.比较3组外周血SAA、WBC/PLT、CD64及腹水CD64,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外周血SAA、WBC/PLT、CD64及腹水CD64对肝硬化并SBP的诊断效能.结果 SBP组外周血SAA、WBC/PLT、CD64及腹水CD64分别为(82.3±17.2)mg/mL、(0.4±0.2)、(13 126.3±90.1)mol/cell、(14 912.8±101.7)mol/cell,高于非 SBP 组的(11.2±3.4)mg/mL、(0.1±0.1)、(1083.9±61.4)mol/cell、(936.2±51.1)mol/cell,(P<0.05);SBP 组外周血 SAA、WBC/PLT、CD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6±2.8)mg/mL、(0.1±0.1)、(1063.7±57.5)mol/cell,(P<0.05).非 SBP 组与对照组外周血SAA、WBC/PLT、CD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治疗后外周血SAA、WBC/PLT、CD64及腹水CD64分别为(35.6±6.9)mg/mL、(0.3±0.1)、(3302.4±70.5)mol/cell、(4758.4±78.6)mol/cell,显著低于 SBP 组治疗前(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SAA、WBC/PLT、CD64及腹水CD64联合诊断肝硬化并SBP的敏感度为96.00%,AUC为0.930,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肝硬化并SBP患者外周血SAA、WBC/PLT、CD64及腹水CD64异常增高,且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并SBP的早期诊断价值高.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计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64

    基于CT影像组学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研究

    陈凤李艳唐文勇翁旭丹...
    699-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门脉期图像分别提取全肝及肝段局部区域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以评估不同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可行性研究,并比较两个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8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48例肝硬化的患者,按CTP评分将患者划分为CTP A级和CTP B+C级两组,并随机分为训练集(n=118)和验证集(n=30),不同感兴趣区ROI_t和ROI_s分别根据全肝和肝脏各段局部感兴趣区分割而得,提取出的特征均通过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系数和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降维筛选出 最有意义的特征,用LightGBM分类器建立预测不同CTP分级的影像组学模型,并用ROC曲线和DCA曲线来评价ROI_t和ROI_s两种模型的效能,利用Delong检验比较两个模型的ROC曲线效能.结果 ROI_t模型由最终筛选出10个最有意义的特征建立,训练集的AUC(95%CI)、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0.886(0.821~0.950)、0.828、0.849、0.826,验证集的AUC(95%CI)、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5(0.797~0.992)、0.816、0.884、0.870.ROI_s模型由最终筛选出13个最有意义的特征建立,训练集的AUC(95%CI)、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0.854(0.765~0.943)、0.743、0.8、0.853,验证集的 AUC(95%CI)、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700(0.575~0.823)、0.608、0.744、0.706.DeLong 检验显示 ROI_t模型和ROI_s模型的ROC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369),DCA曲线可见ROI_t模型和ROI_s模型验证集均有良好的预测CTP分级的能力,且ROI_t模型优于ROI_s模型.结论 根据对肝硬化患者CT门脉期图像全肝及肝段局部感兴趣区域提取特征建立的两种影像组学模型,均能有效评估不同CTP分级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且根据对全肝感兴趣区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性能更优.

    肝硬化肝储备功能影像组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