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陈厚义

双月刊

1003-6636

gz.cyxb@163.net

0851-6902525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鹿冲关路276号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立足贵州,面向国内外,坚持赤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为财经教育和财经科学研究服务”的宗旨,秉承“关注贫困与发展,崇尚科学与理性”的办刊理念,倡导严谨、求实的冶学态度和创新、求是的学术精神,致力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效资本存量、供需匹配与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贺京同汪震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有效投资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可实现供给和需求的进一步匹配,进而克服中国现阶段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本文以不同产业资本效率为权重构建了中国有效资本存量指标体系,相比于以往研究,从理论方面对简单加总的资本存量进行了改进.同时,通过结合不同产业的投资效率以及资本占比得出中国投资结构面临的问题.研究发现:中国投资结构面临的问题是低投资效率的产业获得高份额的投资以及高投资效率的产业没有获得足够的投资份额,进而导致中国有效供给不足和内循环不通畅.因此,需要通过增加有效投资来盘活存量资本和优化供给结构,确保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有效投资供需匹配投资结构有效资本存量

    GDP国际比较方法及中美GDP相对变化趋势

    李兆辰韩天阔高宇宁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GDP是衡量国家经济规模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指标,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中对于GDP国际比较方法尚未形成共识.本文阐释了GDP国际比较的三类主要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与局限,认为其本质差异在于转换因子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GDP在 1990~2020 年的相对变化趋势,分别从总量视角和分产业分行业的结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GDP迅速追赶美国,尤其在制造业方面显著超越美国,但是不同方法测算的相对变动程度差异较大.汇率法在计算上较为简便,但受到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购买力平价法在原理上较为合理,但在操作性和可比性上较弱;替代法在数据上较为可靠,但理论依据和客观性较弱.本研究深化了对于GDP国际比较方法理论本质的认识,测算了中美GDP总量和结构的相对变化趋势,可为进一步完善GDP国际比较方法提供借鉴.

    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比较购买力平价经济增长GDP

    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行为研究

    李强程占红田祥宇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数字创新协同发展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现有文献主要关注区域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未对其是否存在空间策略互动行为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识别和检验.本文将技术创新扩散和创新竞争规避效应假说引入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空间特征分析中,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本地数字技术创新产出数量的上升会带动空间关联地区数字技术创新产出数量的上升,并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高于技术进步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策略互动形式来看,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明显的向上竞争效应.第二,机制检验表明,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空间互动效应是由省界竞争规避机制驱动的,城市内部学习示范效应会弱化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效应,外部学习示范机制会强化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效应.第三,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创新产出表现出明显的技术进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高(低)数字技术创新产出城市间存在显著空间策略互动效应.研究结论对正确认识城市间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的空间策略互动行为和建立健全区域间数字技术进步协同促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市数字技术创新产出空间策略互动技术创新扩散竞争规避效应作用机制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GVC参与?

    戴翔马皓巍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新型基础设施能够产生各种积极的经济效应,虽然已被理论和实证研究广泛证实,但现有研究鲜有关注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参与的影响.在研究视角上,与现有文献关注于传统基础设施不同,本文着重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作用视角,探讨影响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因素,从而拓展和深化有关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影响因素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在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可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探寻促进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更好对策建议.在研究方法上,尤其是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指标构建上,本文还尝试突破现有文献构建指标的不足,创新性地从企业层面构建能够更好地反映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科学指标.研究结果在中国制造业亟待进一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而迈向高水平开放的关键阶段,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张辽刘成飞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产业振兴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经济助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基于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

    王薇卫珂卉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别于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框架进一步拓展完善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配置这一微观视角,对数字经济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人力和资本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正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化,反向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且更多依赖资本创新要素的配置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区域异质性.

    数字经济创新要素配置现代化产业体系空间溢出效应

    税收征管数字化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吗——基于"金税三期工程"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魏升民李沛伦杨彩婷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税收征管数字化是税收征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典型事件,已有文献对税收征管数字化在企业层面的治理效应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有成果分析其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 2008~2020 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税收征管数字化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显示,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在进行平行趋势、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更换被解释变量、剔除部分样本、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原因,税收征管数字化提高了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促进了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和企业享受比例,从而提高了企业慈善捐赠规模.拓展性分析显示,当企业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以及在2014 年之后的年份,税收征管数字化促进企业慈善捐赠的效应更为显著.建议深入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对企业慈善捐赠的规范和引导,同时注重发挥税收大数据"以数治税"优势,促进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及时精准地匹配到每一户适用企业,助力企业更好实施慈善捐赠.

    税收征管数字化企业慈善捐赠金税三期工程共同富裕

    食品安全风险伤害与风险交流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综合影响——以跨境电商为例

    张蓓张雅竹朱吉婵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形成机理并科学引导,对推动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从风险的客观存在与主观构建的二重性出发,以跨境电商为研究情境探讨食品安全风险场域(风险伤害与风险交流)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食品安全风险场域显著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相较于风险伤害,风险交流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在女性群体和含低龄人口或高龄人口的家庭中更为显著.食品安全关注度在风险场域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的路径中发挥"遮掩效应";平台情境在风险场域与食品安全关注度的因果关系间起负向调节效应.

    风险伤害风险交流消费者风险感知跨境电商田野实验

    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研究历程与探索进路评述——基于归纳与演绎的研究范式

    杨春宇尤碧莹陈子远丁宇...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和动态过程,是随着旅游市场与技术环境、旅游产业发展阶段、旅游经济增长等变化而变化的.现有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研究截面的成果不胜枚举,然而,涉及旅游产业系统内部演化作用机制与规律性的研究成果尚处于前范式阶段,鲜见从系统科学与演化经济学视角去探寻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文献.本文按照先归纳后演绎的逻辑思路,首先将旅游产业视为一个复杂演化系统,采用动态、非均衡的观点审视其演化基本内涵、特征;其次,以科学研究范式"三论"为索引归纳并演绎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变迁本质、特征与机制;最后,基于旅游产业系统构成要素耦合关系逻辑推理探索未来研究进路并尝试构建旅游产业系统演化周期概念模型,以期推动旅游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研究.

    旅游产业系统研究范式周期演化模型非均衡

    普惠保险能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吗——基于农民增收的中介效应

    郑军易焕欢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当前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探讨多聚焦理论分析,较少从实证层面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驱动因素和传导机制进行研究.本文构建同时包含普惠保险、农民增收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推导普惠保险通过农民增收影响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选取2013~2020 年31 个省份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乡村文化振兴指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普惠保险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普惠保险能显著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农民增收在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中介效应,农业劳动效率提升是普惠保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在西部地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优于东、中部地区;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马太效应",乡村文化振兴程度越高,普惠保险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效果越好.本文结论为统筹普惠保险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并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普惠保险农民增收乡村文化振兴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