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洁

双月刊

1671-394X

journal@gzhu.edu.cn

020-39366068

510006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A213信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ura与"气韵":兼及概念在翻译中的回响

    赵千帆
    5-10页

    本雅明与卡夫卡为什么需要道家这面镜子?

    夏可君
    11-15页

    卡夫卡的中国皇帝与本雅明

    杨俊杰
    15-18页

    本雅明与列维纳斯的"中国相遇"

    王嘉军
    18-22页

    本雅明对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启示

    刘成纪
    22-25页

    用本雅明的视角观照中国问题——读本雅明的一点体会

    赵勇
    25-27页

    传播生态和网络舆情中非理性因素的误读及其辩正

    喻国明毛璐璐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理性"是用以描述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空间的重要标签之一.但我们对非理性还存在概念上的重大误读,即将非理性等同于反理性.实际上,非理性不等于反理性.在网络舆情的管理中,我们应该强调的恰好是理性的有限性和非理性的不可替代性.人们在对于网络舆情的认识和把握中,极易忽视"非理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价值,以及非理性要素在社会实践中的创新引领作用,例如通过情绪共振、共情体验、孕育灵感等实现跨越圈层的心理连接和社会认同.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非理性因素是未来社会治理尤其是舆情治理方面的关键性课题之一.

    舆情非理性误读社会治理

    全球媒介伦理的反思性与可能路径

    单波叶琼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媒介伦理的发展遵循着由一元论(偏向全球、西方中心主义),到伦理相对主义(偏向本土),再到多元主义(介于全球与本土之间)的进路.前两个已经被淘汰,多元主义的解决方案似乎也陷入了全球与本土无法调和的矛盾之中,让全球媒介伦理失去意义,甚至陷入伦理虚无主义.由主体间性发展而来的文化间性为全球媒介伦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即基于动态的、全球对话状态的全球媒介伦理建构,摒弃了静态的媒介伦理建构的弊端,在伦理融合的意义上通向全球媒介伦理.

    伦理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全球媒介伦理主体间性

    炫幻之境:城市之光的媒介文化识读

    鲍海波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媒介文化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从泛媒介的角度来看,现代城市中充斥着以光为材料的一系列实用或非实用的产品,这些产品已转化为一种媒介文化及其表征体系,并承担着相应的文化功能.我们应该批判性地识读这种媒介文化在城市空间再生产中如何形成城市的表象,并以此建构一个可动员观者共同参与其间以共享意义的媒介世界.特别是关注这个媒介世界何以成为一种日常生活化的"媒介仪式",令常居其间的人出现感觉钝化等现象,以提醒主体自我在此炫幻的媒介环境下重新构境,从而实现有限的自我本真性存在.

    媒介文化表意性符号空间表象媒介仪式构境

    画山画骨更画魂:经典教学的不满及其可能

    贾振勇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的教学尤其是其细读的实施,既受限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刚性规定,又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宽容与否.在固有文学史教学模式中,经典教学的比重与分量难以大幅度提升,作为增量的选修课是目前较容易被采用的办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中的经典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在其存在意义上的合法性、正当性、自律性及价值方向、理想境界的大问题.如何让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经典的教学与研究唤醒"活的灵魂",在目前看来更是任重而道远.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教学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