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郑洁

双月刊

1671-394X

journal@gzhu.edu.cn

020-39366068

510006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A213信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盖娅、元宇宙与绵延世界观——科幻叙事中的后人类大生命研究

    赵潞梅
    115-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元宇宙态势所推动的大脑的科技化和世界的数字化进程,将带来人类身心与审美经验的无限延伸.不过,除了技术的力量外,元宇宙的不断临近也有其文化心理的铺垫.其中,人类借助数字网络不断延伸的意识流动与柏格森的绵延理念有相通之处,即在时间化的世界中,在人脑的数字化切换与世界的数字化形态一体不分之际,人和世界的边界将不易区分,人类沉浸于其中的复合世界,将体现为大生命的相遇——世界就是生命.同时,元宇宙作为驱动人和宇宙万物融合共生的引力场,将推动人类重绘全球空间,其中与之关联性最密切的是将地球看作一个"活着"的机体的盖娅理念.作为天体研究的副产品,盖娅假说与元宇宙一样,不仅彰显全人类之间、人类与地球之间日益提升的整体关联度,而且强化了人类向环境延伸自我的生命认知.从盖娅到元宇宙,从生态关联到数字关联,绵延作为衔接二者的哲学根基,将共同推进后人类大生命哲学观的建构.

    盖娅元宇宙绵延科幻后人类大生命

    论生态艺术学建构与研究的"七个回归"

    刘心恬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环境面临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在生态美学、生态批评学与艺术学理论深入协作的基础上,建构生态艺术学的工作已起步.生态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创作、欣赏、批评、策展及理论等环节在内的当代生态艺术活动.建构生态艺术学理论体系,须明确生态艺术学与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及生态批评学的联系与区别,并筛选完善生态艺术基础文献数据库.就建构与研究的原则而言,生态艺术学要回归艺术学理论学科、回归中国当代艺术史、回归生态艺术作品、回归艺术实践主体、回归审美接受群体、回归本土艺术话语与中国当代社会时代特征,还要兼顾对生态美育与生态公民塑造的观察与思考.由此,学界应严谨界定生态艺术的内涵外延及生态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由内而外、内外兼修地建构生态艺术学的体系框架.

    生态艺术生态艺术学生态美学当代艺术

    生态文明与当代中国舞蹈:"生态舞蹈"概念刍议

    尹航
    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当代中国舞蹈界创作产生了多部关怀生态危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作品.生态文明与当代中国舞蹈的结合,逐渐形成了"生态舞蹈"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出现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舞蹈艺术的新现象,但尚未得到明确的界定与充分的理论阐释.作为日益崛起的生态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舞蹈"应被置于生态艺术学的框架内加以考察,定义为"创作者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关怀生态危机和人类文明前景、借助舞蹈来表达生态意识和思想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与"自然舞蹈""原生态舞蹈"和"舞蹈生态"等概念存在显著的区别.此外,还存在一些未在主观上有意识地关怀生态危机、表达生态思想,却潜在地启发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舞蹈.前者可视为"显性的生态舞蹈",后者可视为"隐性的生态舞蹈";前者是生态舞蹈的主体,后者则是其拓展或有益补充形式.

    生态舞蹈生态文明概念界定显性的生态舞蹈隐性的生态舞蹈

    复制人题材电影的伦理透视

    徐海龙
    145页

    "后人类"语境下克隆人题材电影的影像特征

    李蕊
    145-149页

    科幻电影中的复制人类型与后人类伦理

    袁园
    149-153页

    朝向死亡的悲悼——从《天鹅挽歌》中的"复制"情境谈起

    赵斌
    153-156页

    以爱之名的"至暗时刻"——科幻电影中"复制人"的自由伦理问题追索

    韩贵东
    157-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