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地质
贵州地质

王尚彦

季刊

1000-5943

gzdzbjb@163.com

0851-6856944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203号

贵州地质/Journal Guizhou Geology
查看更多>>本刊1984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反映贵州及其邻区地学领域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为推进地球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普及和提高先进技术、促进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为加速贵州地球科学和勘查技术的现代化、培养地学新人而竭诚服务。本刊主要刊载我省及其邻区地学及其相关边缘学科的新成果,并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的地学新进展和新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黔南晚古生代早期碎屑锆石记录及物源转换响应

    唐佐其刘凌云韩雪唐婷婷...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黔南独山地区处扬子陆块东南缘,出露较完整的下古生界地层,对该区开展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研究可为晚古生代之前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构造属性的进一步确定和对华南大地构造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新依据.本文对该区下泥盆统丹林组5件石英砂岩分析了375颗碎屑锆石:锆石阴极发光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不规则分带,Th/U比值多大于0.1,强Ce正异常、弱Eu负异常特征;346组谐和年龄显示来自多个源区,5组主要年龄峰值2 456 Ma、1366 Ma、970 Ma、536 Ma、402 Ma,以970 Ma为最突出峰值.研究认为古生代锆石源于桂北-湘西内陆加里东期花岗岩、新元古代锆石主要来自江南造山带内新元古代四堡群、丹州群的火成岩;中元古代-太古宙锆石可能从华夏板块内部搬运到扬子板块.进一步论证了古生代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不存在沉积阻隔区,是一个整体板块;丹林组沉积于华南地块内的一个克拉通盆地.

    碎屑锆石地质意义晚古生代黔南

    湘黔桂毗邻地区南华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地质意义

    卢定彪张德明骆珊吴开彬...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寻找连续完整且有研究价值的南华系剖面、推进南华系建系工作.本文依据对湘黔桂交界地区南华系主要剖面观察研究所获资料,以沉积岩相类型分析、分布特点为线索,划分出了12种沉积岩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反演南华纪各主要阶段古地理环境.得出:南华纪湘黔桂交界地区北西侧为古陆、南东侧为南华裂谷盆地,南华纪早晚两个冰期仅在古陆与盆地过渡的浅海地带,也就是现今的湘黔桂交界地区存在连续完整的沉积,连续完整的具研究价值的南华系剖面应在该区域寻找这一结论.

    1湘黔桂毗邻区南华纪沉积相古地理

    贵州省天柱县大河边地区寒武系乌训组滑塌建造的物源及其意义

    王文杰杨光忠刘灵林泽渊...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岩中普遍发育滑塌滑移建造.贵州天柱大河边地区寒武系第二统乌训组即普遍发育滑塌滑移建造,通过地质调查分析,可见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瘤状灰岩建造、散布于炭质粘土岩中的"钙质结核"和灰岩中的泥岩脉,以及一系列滑移褶皱褶曲等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类型.根据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中的鲕粒灰岩角砾和乌训组沉积建造处于大陆斜坡环境的古地理背景分析,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中的鲕粒灰岩角砾应来源于乌训组北西侧处于台地边缘相的清虚洞组,结合灰岩中的泥岩脉即典型震积泥岩脉现象,综合认为,乌训组普遍发育的各种类型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和其它变形建造,系地震营力及其导致的滑塌滑移事件作用的结果.

    滑塌滑移角砾岩建造鲕粒灰岩"钙质结核"震积泥岩脉瘤状灰岩贵州天柱

    粤北下庄矿田坪田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找矿潜力预测

    苏昌灯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北下庄铀矿田坪田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粤北贵东岩体的外接触带变质砂岩中,受北北东向构造、热液活动、岩性及接触带共同控制.运用流体包裹体测温测试分析方法,对该地区铀矿体成矿期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含铀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50.0℃~252.0℃,流体盐度为0.411~4.857 wt%NaCl eqv,属于中低温、低盐度活动范围.坪田地区热液活动具有多期次性、含矿构造发育、围岩蚀变强烈及低温、低盐度的含矿流体特征,是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也是下庄铀矿田开展花岗岩外带型铀矿找矿潜力较大的重要地区之一.

    下庄矿床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流体包裹体测温热液活动找矿潜力

    超高密度电阻率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贵州普安某萤石矿区断层的探测效果

    陈德靖罗来冰吕天江杨海龙...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贵州省普安县莲花山某调查区萤石成矿断层为研究重点,采用超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同一断层进行了测量,查明了断层的平面分布情况和深部延伸情况,揭露出剖面峨眉山玄武岩组至茅口组"低阻-中阻-高阻"的三元分层电性结构.以峨眉山玄武岩组与茅口组接触带(蚀变体)的中阻特征为识别标志,结合断层延伸情况,推断出萤石矿体埋深范围,得到了钻孔验证.两种方法均对断层探测有较好的效果,也存在优劣势,超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深度浅,测量精度高,但容易出现多种非目标体异常;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探测深度深,但浅部分辨率较差,测量精度较低.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勘探目标的埋深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或综合两种方法,以达到更加可靠的物探解译成果.

    超高密度电阻率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萤石矿断层电性结构

    EH4电磁成像系统在西南含盐含石膏隧洞勘察中的应用探析

    宋启文陈德靖杨海龙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EH4电磁成像系统的原理、工作方法和资料处理,通过EH4电磁成像系统在云南禄丰黑井隧洞勘察中的应用实例,提出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含盐和石膏隧道勘察中,在勘查地质构造、岩石破碎带和含盐、含石膏地层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为这类隧道勘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EH4电磁成像系统隧洞勘察

    利用单孔稳定流混合抽水试验求取分层渗透系数的方法研究

    陈艺迪陈萍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具有多个充水含水层的矿区中水文地质孔施工和分层抽水试验难度大的问题,以裘布依稳定流渗流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利用钻孔单孔混合抽水试验求取分层渗透系数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并以两个有代表性的勘查矿区为实验场,通过实验场中水文地质钻孔的施工、抽水试验、数据采集和资料综合分析,开展了单孔混合抽水试验求取含水层分层渗透系数的方法研究.实验结果证明,两个实验场水文地质孔混合抽水试验解算出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与单层实际抽水试验计算的结果的相对误差仅分别为3.73%和4.4%,反映出研究提出的方法可行,可为相同类型矿床水文地质结构矿区勘查提供借鉴.

    单孔混合抽水试验渗透系数研究

    山间盆地中白云岩含水介质溶质弥散特征研究——以黔东北某试验区为例

    陈俊贤朱昱桦覃红亮何妙玲...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污染物在寒武系白云岩中的弥散特征,本文以黔东北某场地为研究区,通过对试验场小尺度模型刻画,进行实地的弥散实验,解析弥散曲线求解弥散参数,总结山间盆地白云岩弥散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工程建设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借鉴,也为山间盆地区开展野外弥散试验提供示范.

    山间盆地白云岩溶质弥散特征

    贵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方法改进研究——以贵州省毕节市某煤矿为例

    来瑞娟周文喜谢朝贵粟永标...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收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分布,从众多常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中,选取普适性较强的地质灾害治理效果、水环境恢复效果、景观植被恢复效果、管护措施这4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从而验证上述普适性较强的评价因子可以较好的反映治理恢复效果.根据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加权综合法进行计算,对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方法进行改进量化,综合判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某煤矿为例,采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估方法通过验证,可以为同类型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提供借鉴.

    贵州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评估矿山地质

    人工神经网络在贵州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中的应用探索

    党杰陆安良李蕊王成龙...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贵州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开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对提高全省易发性评价效率、实现智能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各种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比较,选取径向基神经网络(RBF)、概率神经网络(PNN)、模糊神经网络(FNN)作为模型算法,采用基于GIS平台的空间数据建模软件(SDM)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模型系统,通过数据准备、数据处理、模型训练、模型调用、评估优化等步骤,开展基于三种人工神经网络的贵州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应用探索.结果表明:(1)三种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的易发性结果分区合理、精度检验合格,AUC检验显示具有良好预测价值;(2)通过与专家经验分析结果对比,RBF算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更为吻合,表明RBF算法可更好地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