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科学
贵州科学

何力

双月刊

1003-6563

gased@163.com

0851-8642116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陕西路1号

贵州科学/Journal Guizhou Science
查看更多>> 《贵州科学》是贵州科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1983年创刊(季刊). 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等. 办刊宗旨是反映主要贵州省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沟通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菊科植物新记录种——亮叶紫菀

    韦蒙曹威沈佳豪邹启先...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现了一个菊科紫菀属贵州新纪录种——亮叶紫菀Aster nitidus C.C.Chang,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分布图.

    贵州菊科紫菀属新记录亮叶紫菀

    贵州喀斯特地貌一新记录科——芍药科

    黄红李美君袁桃花任柳伊...
    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贵州一新记录科——芍药科(Paeoniaceae)和新记录种——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分布于贵州省境内的毕节市威宁县岔河镇(103°47′12.21″E,26°39′34.06″N),本次发现该种自然分布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本文提供了该新记录种的野外生境和形态特征照片,并进行了形态描述,凭证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林学院树木标本室(GZAC).

    芍药科滇牡丹新记录喀斯特地貌贵州省

    贵州高原湿地草海水生植物的区系特征与地理分布

    代亮亮袁旗刘文吕敬才...
    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或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3次野外实地调查,对草海水生植物物种的区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草海水生植物共有33科60属106种,其中蕨类植物有3科3属6种,被子植物30科57属100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7科24属38种,单子叶植物13科33属62种.以蓼科(Polygonaceae)、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禾本科(Poaceae)、莎草科(Cyperaceae)为优势科;以蓼属(Polygonum)、眼子菜属(Potamogeton)、莎草属(Cyperus)为优势属,属的组成比较分散,单种属和寡种属(2~4种)占总属数的95.00%;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为优势种;从分布区类型看,在属级水平上有7个类型,属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最多,占48.33%,北温带分布的属(14属)多于泛热带分布的属(8属);种级水平上有17个类型,种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分布最多,占50.00%,其次是热带分布种(18.87%)和世界分布种(13.21%);调查样区中有6种外来水生植物.在水生植被恢复重建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中,应尽量选择本土植物.

    草海水生植物区系分布

    粉背南蛇藤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赵婷婷徐艳胡成刚唐娟...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定粉背南蛇藤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质量标准要求的研究内容,对粉背南蛇藤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和水分、灰分检查及浸出物测定.结果:3个批次粉背南蛇藤水分平均值为10.61%、总灰分平均值为4.95%、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为2.50%、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值为15.52%;薄层色谱法鉴别粉背南蛇藤药材的方法稳定、可靠.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粉背南蛇藤显微鉴别薄层鉴别

    百香果架型定义及其环境适宜性评价

    彭熙张丽敏李安定蔡国俊...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香果是一种新兴水果,由于其特殊的香味和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种植面积也一路攀升.但由于研究滞后,技术缺乏,果实产量和品质一直难以保证.其中,架型搭建不仅涉及成本,还与果园的光照、温度、湿度、通透性、病虫害、产量、用工成本等密切相关,是获得高产的重中之重,但一直以来缺乏对百香果架型系统的研究.本文在对百香果不同架型进行系统分类及其特征剖析的基础上,约定了架型的定义,定量评价了不同架型的环境适宜性,同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为不同立地条件下百香果架型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百香果架型定义特征适宜性评价

    不同产地蝉蜕药材的质量研究

    钟可王票票吕丽娟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蝉蜕的药材质量.方法: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浸出物、灰分、水分测定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蝉蜕药材的浸出物、灰分、水分的含量.结果:蝉蜕浸出物测定以70%醇溶性热浸法为最佳.不同产地的蝉蜕浸出物含量为5.90%~7.68%,其中四川产浸出物含量最低,整体来看蝉蜕药材浸出物的含量较低,低于10%以下;不同产地蝉蜕的灰分含量为11.74%~22.78%,其中四川产灰分含量最高,整体来看蝉蜕药材的灰分含量较高,四个产地的药材灰分含量均高于20%.不同产地蝉蜕的水分含量为7.63%~9.31%.结论:建议中药蝉蜕的质量控制中浸出物测定选择70%醇溶性热浸法,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5.0%;灰分含量不得超过20.0%,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0.0%.本实验建立的蝉蜕药材浸出物测定法操作简便,能作为中药蝉蜕质量控制的方法.限定灰分和水分的含量可为蝉蜕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蝉蜕药材质量灰分水分

    乙螨唑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生物富集效应

    谭正莹龚会琴尹君静廖朝选...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乙螨唑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了 96%乙螨唑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效应.结果表明:96%乙螨唑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96 h-LC50=1.55 mg/L,在0.0155 mg/L和0.155 mg/L质量浓度下,乙螨唑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系数BCF8d分别为4425 L/kg和3305 L/kg.根据GB/T31270-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进行毒性等级划分,96%乙螨唑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为"中毒",生物富集表征为"高富集性".研究数据可用于乙螨唑对环境的风险评价,指导田间安全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乙螨唑斑马鱼急性毒性生物富集性

    苗药凤仙花的提取工艺优选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陈桃香吴海燕李春宁胡成刚...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选凤仙花最佳提取工艺,建立凤仙花的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检测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有量;利用HPLC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2-甲氧基-1,4-萘醌含量为指标,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凤仙花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本文中建立的药材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好.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含有量分别为不超过17.0%、不超过22.0%、不超过0.33%、不低于17.0%.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纯甲醇、料液比为1:100,提取时间为1 h;2-甲氧基-1,4-萘醌质量浓度在3.4-54.0 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05%,RSD为0.7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凤仙花的质量控制.

    凤仙花提取工艺质量标准

    箭叶淫羊藿药材等级质量研究

    覃春叶何佳佳陈子愉陈志琳...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箭叶淫羊藿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将16批箭叶淫羊藿药材根据叶片颜色、有无杂质、虫蛀、是否完整分为3个等级和统货,分别计算各等级叶片和叶柄占比,测定水分、浸出物和总黄酮含量,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箭叶淫羊藿药材可分为3个等级和统货,一等:叶片占比为100.0%,颜色以深绿色为主,水分不超过12%,水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4.0%,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6.0%,总黄酮不低于11.0%;二等:叶片占比不低于91.0%,颜色以浅绿色为主,水分不超过12.0%,水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3.0%,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5.0%,总黄酮不低于10.0%;三等:叶片占比不低于81.0%,颜色以浅黄绿色为主,水分不超过12.0%,水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2.0%,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4.0%,总黄酮不低于9.0%;统货:叶片占比不低于81.0%,颜色以深绿色、浅绿色、浅黄绿色为主,水分不超过12.0%,水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2.0%,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4.0%,总黄酮不低于9.0%.结论:初步建立箭叶淫羊藿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评价方法,为规范该药材市场秩序提供科学依据.

    箭叶淫羊藿药材等级研究质量评价

    2020年7月7日贵州西北部大暴雨诊断分析及模式检验

    李刚吴古会姚浪刘健平...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ECMWF(EC)预报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FY-4卫星资料和地面及高低空常规观测资料,对2020年7月7日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出现的大暴雨过程成因、要素场特征及数值预报产品的业务释用性能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为高空槽东移南压与低层切变配合地面弱冷空气共同影响的结果,过程中水汽含量与能量异常丰富、大气层结十分不稳定.整个降水系统在毕节西北部由MCS逐渐东移南压发展影响,具有典型的中尺度特征,从各要素场上看,无论从降水时段还是空间落区上都与暴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此次过程中,EC形势预报展现了较好的配置和性能;通过24 h累积降水预报的检验评估,EC模式在降水落区及华南中尺度预报模式在降水量级上均有着优越的表现,在贵州西北部地区表现了较好的参考价值和业务实用性.

    暴雨短时强降水假相当位温模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