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社会科学
贵州社会科学

吴廷述

月刊

1002-6924

0851-5928568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梭石巷19号

贵州社会科学/Journal Guizhou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坚持立足贵州,面向全国,主要发表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族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读者对象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宣传理论工作干部以及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学理性阐释

    李冉董树婷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古今中西之争"的时代内涵,揭示了"古今中西之争"实质上是关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之争、是关于文化领导权的归属之争、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能否秉持开放包容态度的价值之争.在明确时代内涵的前提下,习近平文化思想从理论、实践与战略三个维度阐明了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时代价值,将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提升至新高度.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完整的时代方案:将"走自己的路"作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道路选择,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行动遵循,将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作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文明叙事,从而在"道路—行动—叙事"三个向度对"古今中西之争"实现破解.

    习近平文化思想"古今中西之争"文化主体性"第二个结合"

    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话语的辩证阐释

    吴波刘娜
    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基本命题之一.阶段性目标的提出和调整,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关系认识上的不断深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奋斗目标的话语表达有所不同,但现代化、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塑造了党的奋斗目标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党的奋斗目标蕴含丰富的辩证法,可以基于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性、宏观想象与微观想象的统一性、形象象征与形象维护的统一性作出具体阐释.

    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共产主义中国道路话语表达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性大党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

    李华赵聪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向全国性大党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步步从狭小空间走向全国,实现了党员人数的极大增长与党组织规模的扩张.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大党意识不断生发,对于走向大党、建设大党充满着深刻的历史自觉.与之相适应,中国共产党也基于不同时期党的状况变化的实际,不断进行政策上的调整,以适应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研究分析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性大党的历史进程与认知调适,对新时代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党建设

    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及新时代中国化表达

    王莹莹张学立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的现实延伸和当代表达.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必要从概念溯源及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的公共性、技术性、价值性和超越性等多重理性向度进行梳理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福祉""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蕴含着对人和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深刻反思,形成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和中国化表达,充分彰显了马克思自然观持久的生命力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强大的理论创造力,开辟了 21世纪生态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方向、新境界.

    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新时代中国化表达

    论必然和自由之间的张力

    徐圻石静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从哲学产生以来,"必然"与"自由"作为一对互不相容、彼此对立的范畴,在哲学家、科学家之间持续争论、攻讦、共存、互鉴了两千多年.凡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类事务)的存在和发展遵循着不可抗拒的必然性、规律性、趋势、命运的哲学,就是决定论;凡主张宇宙自然界(特别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运行、走势具有任意性、随机性、可选择性的哲学,就是自由意志论.决定论(必然)与非决定论(自由意志论)之间的长期对立、争论、批判、互怼,尽管从来没有定论,但直到今天,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在关于微观世界的"真相"和社会历史的"方向"这类问题的讨论方面.实际上,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作为哲学问题,是不可能导致孰真孰假的最终结论的.这一点,伊曼努尔·康德早在18世纪就道出了真谛:必然和自由这两个互不相容的论断之所以没有最后的赢家,不是因为它们当中的某一方是真的或假的,而是因为它们双方都是真的,它们各自都颠扑不破.康德的结论不能不使人类理性陷入尴尬.尽管如此,决定论和自由意志论的哲学争论仍然是富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人们放弃知识的独断论;它有利于锤炼、提升人类的理性和智慧的力量;尤其是,它对于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具有截然不同的启示.

    决定论自由意志前因后果二律背反量子力学

    紧急避险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刑事责任

    黎宏丁文焯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深入理解刑法中的紧急避险制度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具体场景.对此,必须结合紧急避险的法律性质与成立条件深入探讨.从紧急避险的视角来看,作为在自动驾驶汽车陷入电车难题之类的困境时的应对措施,汽车制造商在事先的避免危险的程序设计上,不能将适用于人类的刑事责任分配原则直接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程序设计.具体而言,一是除了存在危险共同体的情形外,原则上不得为了保护多数生命而牺牲少数生命;二是在保护的优先性上应采取"无辜第三人>车内乘客>制造了法益冲突状态的危险源"的顺序.

    紧急避险自动驾驶刑事责任法益衡量

    教育法典化时代高校校规备案审查制度建构

    何俊毅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法典是教育法治实践的最高形态,是依法治校理念的载体和依据.教育法典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治理法治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依法治校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必须于法有据,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法"不仅指国家教育立法,同时也应当包括高校校规.高校校规依据其制定权来源不同,可分为授权性校规和自治性校规.授权性校规本质上属于行政规范性文件,自治性校规属于社会规范.构建分级分类的高校校规备案审查制度,不仅能满足"将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的政策目标,也有助于克服当前高校校规合法性控制不足的问题.授权性校规的备案审查主体和标准应参照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要求,对其进行合宪性、合法性和适当性审查;自治性校规的备案审查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合宪性及合法性审查.

    教育法典备案审查高校校规行政规范性文件社会规范

    刑事法治现代化背景下轻罪治理策略探讨

    胡树琪邹考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轻罪、新罪成为犯罪治理的重要对象.犯罪治理关系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轻罪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具体面向.检视轻罪的司法现状可以发现,当前轻罪案件呈现出类型化且数量逐年增长、轻罪案件的认定较为依赖形式标准、处罚以短期监禁刑为主等特点.但形式化的入罪标准不利于轻罪案件的治理效果提升,也有碍刑罚功能与刑罚目的的实现.在强化刑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功能的同时也可以一并探寻其他举措维护社会稳定.轻罪治理需要强化的是刑法的"训诫功能",要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轻罪范畴内探索梯次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我国刑事司法要避免在实践层面走向单一的模式化,按照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贯彻落实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轻罪治理策略问题已得到我国立法与司法的高度关注,未来要进一步转变犯罪治理理念,不断精进制度的运用与发展,加强对轻罪犯罪的预防.

    轻罪法治现代化犯罪治理宽严相济

    "发愤著书"说与明清时期通俗小说批评的意义破层

    温庆新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文学阐释理论的"发愤著书"说,已成为明清时期针对通俗小说文本意义与作者寄寓展开阐释的重要惯习.通过比肩《史记》等史书经典,"发愤著书"的阐释从文教意义与伦理价值两方面重设了通俗小说承继传统的"奇书"身份,尝试推进通俗小说"雅道"的意义破层.此举是将古人"托书说义"的批评惯习转化为批评者与通俗小说之间的精神"对话",推动批评者关注通俗小说"泄愤"或"不得志"的知识特征,形成感同身受的精神寄寓与"妙绝"体验.可见,"发愤著书"说有助于向当今构建中国特色的阐释学理论提供积极的历史经验.

    发愤著书通俗小说《史记》"奇书"批评

    清末民初海外竹枝词的日本书写

    管新福李佳羲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签订后,旅日国人渐增,书写日本见闻的游记大量涌现.因这一时期的东渡国人主要为旧式知识分子,他们在书写日本时纷纷采用古典诗词形式,其中竹枝词体诗是重要的类型之一.日本作为近现代中国西学采样的通道和桥梁,不但是现代科技和生活方式集中呈现的媒介,亦是深化国人自我文化认识的参照及样板.清末民初旅日国人竹枝词的日本书写,在晚清激荡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动摇了彼时国人对世界认知的表层经验,逐渐影响到国人的知识结构、文化意识以及世界观等,国人主体精神被激活,逐渐认识到自身与世界的差距,并积极寻找救国富民之策,尽力推动中国进入现代模式.

    清末民初海外竹枝词日本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