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食品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食品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
现代食品科技

华南理工大学

李琳

月刊

1673-9078

xdspkj9@qq.com

020-87112373

510640

广州五山华南理工大学13号楼

现代食品科技/Journal Moder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现代食品科技》是由国家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的华南理工大学主办的全国知名的食品科技类期刊,具体事务依托建有国家和广东省重点学科的轻工与食品学院运行,1985创刊,月刊。主编为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琳教授,副主编为轻工与食品学院院长于淑娟教授和副院长吴晖教授(兼任常务副主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食品中苯基吡唑类化合物质残留的方法

    陈锂张启恒朱正伟吴婉琴...
    285-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一种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食品中乙虫腈、丁虫腈、吡草醚、氟甲腈、氟虫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和氟虫腈-脱三氟甲基亚砜等8种苯基吡唑类化合物残留的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食品基质,使用φ=1%醋酸乙腈和水作为提取溶剂,经盐析和QuEChERS净化直接测定.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同时进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使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定量分析.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峰型尖锐对称,分离效果较好,在1~800 µ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该方法在鸡蛋、禽肉、牛奶、枣、白菜、茶叶、大米基质中检出限为 0.01~0.53 µg/kg之间,定量限为 0.04~1.75 µg/kg,加标回收率范围为 70.12%~119.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1%~9.91%(n=6).该方法高效准确、通用性强,可应用于不同食品基质中苯基吡唑类化合物同时检测分析.

    苯基吡唑类化合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EChERS

    宁夏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冯秀娟董川苏洋高俊峰...
    295-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综合评价宁夏桶装水生产企业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耐药性及系统进化关系,确定污染来源,提升产品质量,该研究对企业各生产环节的水样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并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2)、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16S rRNA测序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实验应用微生物全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检测,采用 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MALDI-TOF MS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VITEK-2、MALDI-TOF MS、16S rRNA鉴定结果与常规方法分离的 24 株阳性菌株鉴定结果 100%相符.耐药性结果表明,24 株铜绿假单胞菌中 2 株为耐药菌株,分别是 5-B-1,7-C-5,耐药率为 8.3%,说明水源性菌株的耐药水平总体偏低.质谱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地区的阳性菌株亲缘关系较近;16S rRNA系统发育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与地域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同一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同一簇,其来源主要为水源.该研究为桶装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溯源积累了数据,为进一步研究菌种污染溯源提供理论依据.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16SrRNA同源性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测定大米中的四种香精

    刘芸李优张庶冉李静静...
    303-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大米中四种香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建立了检测方法.大米样品经水溶液浸泡,加入酸化的乙腈提取、涡旋震荡 12 min、离心后,提取液过C18 固相萃取柱,流出液过 0.45 μm滤膜.梯度洗脱采用乙腈-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分析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Plus C18(100 mm×2.1 mm,1.8 μm).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采用Full MS/dd-MS2扫描模式,以一级质谱提取的母离子对应峰面积进行定量,以自动触发扫描所得的二级子离子进行定性确证,外标法定量.四种香精香兰素、甲基香兰素、乙基香兰素、香豆素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分离度较好.该方法对四种香精的检测限可达15 μg/kg,定量限可达50 μg/kg,在5~5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三个浓度水平下进行加标验证,四种香精的平均回收率为79.0%~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7.7%.该方法样品处理过程简单,回收率高、稳定性好,可以用于大米中四种香精的筛查和确证,为规范大米中香精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香兰素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肼高分辨率质谱大米

    二氧化硫在鲜食葡萄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一帆吴培文朱本忠
    31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被广泛应用于葡萄贮藏,它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使用成本低廉、而且保鲜效果显著,是一种理想的保鲜剂.但是过量SO2 会对鲜食葡萄的果实造成严重伤害,常见的症状包括果实漂白、大量落粒、果实开裂以及风味劣变,在贮藏过程中造成较大损失.目前,缺乏对于鲜食葡萄保鲜中SO2 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的系统性归纳整理.针对这一问题,该文综述了SO2 处理对鲜食葡萄采后贮藏病害、果实感官品质以及生理代谢的影响;SO2 在鲜食葡萄保鲜应用中的抑菌作用原理和积累途径;以及过量SO2 会对鲜食葡萄造成漂白、落粒和贮藏风味劣变的伤害.最后对SO2 在鲜食葡萄保鲜上的研究和应用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SO2 葡萄保鲜剂的精准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以及为我国鲜食葡萄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二氧化硫(SO2)鲜食葡萄品质保鲜研究进展

    矢车菊-3-葡萄糖苷提取纯化、生物活性及稳态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琦孙铭阳袁兴铃彭雪...
    318-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矢车菊-3-葡萄糖苷(Cyanidin-3-glucoside,C3G)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花青素,富含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以及维持视觉健康等生理功能,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备受关注.提取纯化是利用C3G的重要步骤,但C3G在储存、加工过程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原有的颜色和生理价值.为促进C3G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该文汇总了C3G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及常见的提取纯化方法,概述了C3G抗氧化、抗癌、抗炎以及维持视觉健康等生物活性,并从生物大分子复合和分子修饰两个方面介绍了C3G的稳态化方法,为未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C3G提供理论依据.

    矢车菊-3-葡萄糖苷提取纯化生理功能稳定性保持

    姜黄素的应用、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陈煜淳林勇刘勇梁景龙...
    327-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黄素是一种天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抗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已在食品和饲料等行业中已得到良好的应用,如在食品中可用作着色剂和防腐剂,在饲料工业中可代替抗生素,对提高禽类、畜类和鱼类等动物的存活率及肉质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但其存在制备纯化成本较高、生物利用率低、水溶性差等缺点,使其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姜黄素的提取、合成方法和改性技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采用超临界萃取和闪式提取工艺等不同手段进行姜黄素的提取;开发固体分散体、脂质体、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等不同的姜黄素制剂和对姜黄素进行结构修饰.为此,该文将对姜黄素的应用情况、制备方法和改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姜黄素的高效应用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制备改性

    花色苷结构与呈色稳定性研究进展

    梁璐隋勇黄师荣蔡芳...
    336-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营养膳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加重视食品安全摄入的问题.花色苷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色素,在当前营养膳食的社会热点下,使其在食用色素及功能食品开发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花色苷具有多个酚羟基,存在结构稳定性较差、极易发生降解以及生物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导致在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花色苷的呈色多样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该文主要基于花色苷结构与呈色的关系,概述了其基本结构与呈色的相关性,并讨论了不同加工方式对其呈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花色苷与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果胶等物质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花色苷的稳定性的阐述,为更深入地研究花色苷和开发更安全、更环保的功能食品新产品提供参考.

    花色苷结构呈色稳定性

    槟榔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刘书伟张田田王燕武天明...
    347-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槟榔是热带亚洲和我国流行的咀嚼物品,国内外文献报道槟榔含有生物碱、黄酮、单宁、萜烯类、类固醇和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抗寄生虫、抗抑郁、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抗炎、促消化、降血糖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随着槟榔销售市场的扩大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槟榔副作用不断被放大,其活性和副作用的物质基础仍无权威结论,探明槟榔活性及副作用的物质来源已成为槟榔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食用安全的关键.通过综述槟榔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为后续槟榔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槟榔中药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生物碱槟榔碱

    数字孪生赋能预制菜冷链发展的研究进展

    匡红云郝皓游世胜苏醒...
    356-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情、宅经济助推预制菜所代表的"便捷化餐饮"新消费潮流.数字技术催生新的情景应用和价值创造,推动要素、流程和组织管理的创新,赋能产业升级.该研究分析我国预制菜冷链供应链中存在的产地预冷缺乏、信息要素不流通问题,比如冷链配套设施不足、冷链操作不规范、最后一公里配送及销售损耗.数字孪生模型可模拟和预测预制菜在冷链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引入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后可实现产品的运输监控和追踪溯源.该研究提出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预制菜的数字化冷链追踪溯源系统,实施预制菜冷链供应链的供应链、数字链、信任链和利益链的"链条化"发展,尝试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预制菜发展的数字化道路,助力预制菜与冷链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发展.

    预制菜冷链供应链数字孪生数字化

    人物介绍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