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蔗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安玉兴

双月刊

1005-9695

sugarprc@21cn.com

020-84168724

510316

广州市石榴岗路10号

甘蔗糖业/Journal Sugarcane and Canesuga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糖业协会、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和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国内制糖行业中创刊最早,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甘蔗制糖行业内唯一的全国性的科技期刊,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上甘蔗栽培的研究进展

    张跃彬邓军杨绍林樊仙...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甘蔗高产高糖栽培领域,从甘蔗水分、甘蔗养分、甘蔗根系与生长、甘蔗持续丰产技术等4个方面,综述了国际上主要甘蔗生产国的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国际上甘蔗持续丰产技术对我国甘蔗生产的启示,提出了我国蔗区要加强绿色甘蔗生产技术、宿根根系促进技术和轻简高产高效技术等3个方面的研发应用.

    甘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全程机械化+适度精细化的甘蔗生产模式研究——以慧拓农业为例

    唐燕凤马志淳柯小清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械化水平是制约糖料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化砍收更是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糖料政策支持下,我国的蔗糖产业"双高"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一方面,甘蔗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获得多方探索与尝试,规模化生产是蔗糖产业发展趋势的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广泛共识;另一方面,推行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过程中因粗放式管理导致的甘蔗单产低、机收损失高、糖厂扣杂高、种蔗效益低等问题也频频使种蔗大户陷入生存困境.在国内糖价低迷、甘蔗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严峻形势下,种蔗利润空间饱受挤压,如何实现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出效益,成为了规模化种蔗大户实现可持续生存发展的核心难题.本文以广西慧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全程机械化+适度精细化"甘蔗生产模式的探索经历,总结其实现甘蔗规模化生产与高效益产出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广大种蔗大户寻求甘蔗生产高产高糖路径及推动我国现代甘蔗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甘蔗生产模式全程机械化精细化管理机收高产高糖降本增效

    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延长年限新技术降本增效分析与展望

    游建华邓智年黄全宝黄日宏...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2017年,基于当时广西蔗区主栽品种ROC22宿根蔗缺株断垄严重而开展了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延长年限研究,利用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ROC22、桂糖42号、桂柳05-136宿根蔗的田间试验.根据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处理蔗茎产量比对照平均增产19.39 t/hm2,增幅33.51%,种茎补种处理蔗茎蔗糖分比对照高0.04%.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宿根蔗因年限延长2年而年节约种植成本平均为1234.2元/hm2,种植者纯增收平均为4898.8元/hm2,制糖企业新增工业产值平均为14838.0元/hm2.综合部分制糖企业多点及其它甘蔗品种的示范表征结果,完善与提炼出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延长年限栽培技术体系".对该技术在广西蔗区生产未来大面积推广应用,对蔗糖产业提质和降本增效,以及利用机械化作业以提高补种作业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定的推广建议.

    甘蔗种茎直接补种增产增收前景展望推广建议

    构建区内-国内-国际三循环的广西糖业发展新格局研究

    黄世明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是食糖消费大国,也是全球第3大食糖生产国,但"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的食糖自给缺口约占消费量的三分之一,高达500万t左右,国家食糖供给保障压力巨大.广西是我国主要的食糖产区,占全国食糖产量约6成,本文对广西、全国和国际的糖业生产、消费、流通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广西应把保障国内供给作为糖业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国内食糖市场需求为己任,要尝试从畅通广西区内循环为主,融入国际糖业循环为辅,从供需、产业、市场、体制、民生和金融6方面,分别研究广西区内糖业小循环和国内、国际大循环,探索构建广西区内、国内、国际三循环的糖业发展新格局.

    糖业广西糖业三循环新发展格局

    新植蔗宽膜双沟覆盖技术规程及研究应用

    杨梅晏祥玉杨洪岂杨光琴...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宏州甘蔗科学研究所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一套新植蔗宽膜双沟覆盖技术.本文通过技术规程、研究进展和推广应用3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这项技术的要点、优点及注意事项,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该技术,为该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生产提供参考.

    甘蔗宽膜双沟覆盖技术规程研究应用

    2016~2018年广西甘蔗品种区试崇左点综合评价

    施泽升彭崇闭德金郭强...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2018年在崇左市龙州县开展12个甘蔗品系1年新植2年宿根的广西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在崇左区试点所有的12个参试品系的产量和产糖量均比对照增产.桂糖08-1589表现植株高度中等,分蘖力强,中茎,有效茎多,易脱叶,宿根性好,抗病性好,抗倒伏,年平均蔗茎产量和产糖量分别为79978.52和12421.55 kg/hm2,平均蔗糖分为15.45%,比对照高了1.07个百分点,为早熟高产高糖品种,是本轮区试工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系,推荐在本区域进行推广.

    甘蔗品系产量产糖量早熟

    10%龙灯·喜乐龙+20%噻虫胺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蔺乔仙杨世常孟霞夏银果...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10%龙灯·喜乐龙与20%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及蓟马、蚜虫的防治效果及用量,2019年在云南省陇川县蔗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龙灯·喜乐龙与噻虫胺对甘蔗螟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10%龙灯·喜乐龙SC+20%噻虫胺(13500+1350 g/hm2、1800+1800 g/hm2、2250+2250 g/hm2)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显著,与空白对照比,对螟害株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97.56%、96.34%,对螟害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100%、98.98%、98.48%.

    甘蔗害虫杀虫剂防治效果

    适宜桂南蔗区机械化生产的甘蔗品种筛选研究

    陆恬余凤良李炳杨李廷化...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桂糖31号、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6号、桂糖47号等5个品种在桂南蔗区全程机械化生产条件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最高的是桂糖46号,其次为桂糖44号;产糖量最高是桂糖46号,其次是桂糖42号;出苗率最高为桂糖42号;发株率最高为桂糖44号;分蘖率最高为桂糖42号;有效茎数最多的是为桂糖46号;含杂率最低的是桂糖46号;损失率最低的是桂糖44号.研究分析各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工艺性状和适宜机械化情况,从中筛选出桂糖46号和桂糖44号2个适合本蔗区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甘蔗品种.

    甘蔗品种机械化桂糖系列

    3类甘蔗品种成本效益分析

    王梅霞余蓉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位面积糖料蔗经济效益主要受气候、土壤、糖料蔗品种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无法完全左右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时,通过改良糖料蔗品种成为我国糖业大省实现糖料蔗增产增收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以云南省耿马县为例,对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的3类糖料蔗成本效益展开分析,以ROC22为对照组,以云蔗08-1609、云蔗05-49、桂柳05-136为实验组进行收益对比实验.实验表明:与ROC22相比,实验组在农艺性状、单位面积产量及产值、生产成本等方面均更为优异;云蔗08-1609经济效益最佳,其次依次为云蔗05-49、桂柳05-136.

    甘蔗品种成本效益统计分析

    一种小型辅助人力甘蔗收割装置

    江正勇毛羿茹马少春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的甘蔗收割仍靠人工,为了减轻人工收割甘蔗的劳动强度和提高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小型的脚带式辅助人力收割甘蔗的装置.收割人员可通过下踩装置上的踏板达到剪切甘蔗的目的,代替了弯腰收割甘蔗的动作.本文对该装置进行了虚拟分析,以solidworks建模为基础,对装置进行了力、关键部件、位移分析,进行了样机的设计验证.

    甘蔗辅助人工收割仿真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