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蔗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安玉兴

双月刊

1005-9695

sugarprc@21cn.com

020-84168724

510316

广州市石榴岗路10号

甘蔗糖业/Journal Sugarcane and Canesuga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糖业协会、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和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国内制糖行业中创刊最早,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甘蔗制糖行业内唯一的全国性的科技期刊,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蔗粉垄"145"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探讨

    韦本辉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垄耕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耕作技术,与其它耕作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整地的机具上,本文对有关粉垄"145"技术提出以来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针对广西糖料蔗平均单产低、蔗地连作引起地力疲劳与贫瘠化、增产已趋"见顶"、未来种蔗人员减少、现种植模式不利于机械采收中免伤宿根蔗蔸等问题,探讨提出甘蔗粉垄"145",即"粉垄新植1年、宿根4年、5年累增糖料蔗75.0 t/hm2"技术体系;介绍甘蔗粉垄"145"技术体系的操作流程及2020年广西应用典型效果,以期为从事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服务的人员提供借鉴.

    甘蔗粉垄"145"技术粉垄专用机械

    海南糖料蔗产业现状及前景展望

    李京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海南省糖料蔗产业严重下跌.其原因主要是糖料蔗比价偏低,生产方式与栽培技术严重滞后,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然而,巩固糖料蔗产业是琼西地区扶贫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那里光温充沛、坡地富余而平缓,具备创建高效农业的条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海南的糖料蔗及其加工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海南糖料蔗糖料蔗产业现状前景

    我国甘蔗机械化现状分析与建议

    吴传云冯健黄严车宇...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本文分析了我国甘蔗生产现状、甘蔗机械化现状、主产区政府促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我国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开展蔗地宜机化改造、加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农艺配套研究、建立"糖企-机企-蔗企"合理运行机制、实现机收蔗无障碍进厂和加大甘蔗生产机具的补贴力度与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等建议.

    甘蔗机械化现状建议

    蔗地土壤改良对甘蔗生长的研究初探

    卢国培覃晓远曹小琼张亮曼...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连作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施或少施有机肥是造成土壤板结、沙化、酸化,土壤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增多,导致土壤功能失调,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归因.本试验通过采取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增加微生物菌类措施,逐步改良土壤功能,为甘蔗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甘蔗增产增糖.试验结果表明,蔗田土壤改良处理单产分别为99.07、103.51 t/hm2,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86.03 t/hm2增产13.04、17.48 t/hm2,增产幅度15.75%~20.31%,增产效果较好.但经方差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蔗田土壤改良处理糖分为14.75%、15.07%,分别比对照13.94%提高了0.81、1.13个百分点(绝对值).

    土壤改良甘蔗栽培增产增糖效应试验

    国家第6轮甘蔗品种生产试验漳州点综合评价

    李瑞美张树河何炎森李和平...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甘蔗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稳定性和丰产性,对来自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及福建等省份的甘蔗研究科研院所与高校选育的9个甘蔗品种在漳州蔗区进行1年新植2年宿根的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粤甘50号、粤甘48号比对照增产45.2%以上,达极显著水平;福农09-12206蔗糖分最高,比对照高1.66个百分点;桂糖08-120、粤甘50号分别增糖59.6%、52.6%,增糖达极显著水平;福农09-7111比对照略减产,其余品种均不同程度增产、增糖.

    甘蔗品种生产试验

    广西甘蔗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李冬梅黄冬梅张小秋颜梅新...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广西的支柱产业.而甘蔗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给甘蔗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广西蔗区主要病害(黑穗病、梢腐病)发生严重且遭受新病害白条病的威胁,全区螟虫发生严重而其它虫害区域性发生为害,近年来受到草地贪夜蛾入侵为害.蔗区虫害的发生常诱导病害发生,且病虫害发生受到广西区内气候的影响.因此,需从工作措施和技术措施着手,在各阶段全面做好病虫害防控.

    广西甘蔗病虫害防治措施

    性诱剂水盆式诱杀及迷向飞防对甘蔗螟虫的防控效果

    程方晓管楚雄林明江李继虎...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螟虫对甘蔗的为害,应用性诱剂水盆式诱杀和无人机喷洒性诱剂迷向剂型,在不同时期对螟虫进行防控.大面积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前期诱杀对甘蔗枯心苗的平均防效为49.67%;后期迷向对甘蔗螟害株、枯梢株和螟害节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7.08%、53.60%和66.99%.试验证明性诱剂的使用能达到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螟虫为害的目的.

    甘蔗螟虫性诱剂水盆诱杀迷向防治无人机

    果蔗脱毒种苗主要经济性状表现分析

    劳方业何慧怡樊丽娜陈勇生...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年多点的调查数据表明,果蔗脱毒种苗的各经济性状优于常规果蔗.其中,黑皮果蔗脱毒种苗比常规种苗株高平均高出23.0 cm,茎径平均增加0.14 cm、锤度平均升高0.47%,有效茎数平均增加773.3条/hm2和蔗茎产量平均增加25.769 t/hm2,增产2.15%~38.17%,平均为19.13%;黄皮果蔗脱毒种苗比常规种苗平均高出18.0 cm,茎径平均增加0.15 cm,锤度平均升高0.88%,有效茎数平均增加303.8条/hm2和蔗茎产量平均增加22.4581 t/hm2,增产4.32%~28.27%,平均为15.88%.黑皮果蔗脱毒种苗1~3代的评价试验结果显示,脱毒种苗株高有明显优势,第1代为318.1 cm、第2代317.3 cm、第3代309.7 cm,分别比常规种(289.2 cm)增加28.9、28.1、20.5 cm,增幅为10%、9.7%和7.1%.第1代脱毒种苗的茎径较细,只有常规种的89.3%,第2、3代比常规略有增加,但不明显.第2代脱毒种苗的锤度最高,其次是第1代,再次是第3代,分别比常规种高10.9%、6.5%和2.1%.1~3代脱毒种苗蔗茎产量分别是常规种的97.92%、115.20%和114.76%.综合多个性状评价可知,第2代脱毒种苗表现最好,第3代已有退化现象出现.

    果蔗脱毒种苗性状调查评价试验

    2019年盈江县甘蔗面积下滑的原因浅析及对策

    何成双尹以龙段明山明宗清...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当前盈江县甘蔗产业发展趋势,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盈江蔗区2019年甘蔗面积下滑的主要原因为:产业争地矛盾突出、甘蔗虫害严重、劳动力紧缺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建议结合盈江甘蔗生产实际,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应用好"国家糖料甘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提高良种率,加大高产丰产技术的推广培训应用力度,加快甘蔗机械化的应用推广普及,以遏制盈江县甘蔗面积下滑的势头,政策倾斜、科技兴蔗、良种兴蔗才是巩固和稳定盈江蔗糖产业的重要途径.

    盈江县甘蔗面积下滑解决对策

    甘蔗根腐病及其致病镰刀菌研究进展

    任庆肖张金旭张木清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从甘蔗根腐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致病菌的种类及特点、接种方法、防治策略、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研究病原菌侵染过程中应用、病原入侵后关键节点分析等对国内外甘蔗根腐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抗病育种和未来甘蔗根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方向.

    甘蔗根腐病病原菌接种方法防治策略致病机理